天天百科

古代人喝的酒度数高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号称千杯不醉)

2023-05-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古人喝的酒,通常度数不高。真正千杯不醉的也没几个。但是,那些千杯不醉的奇人也是存在的。毕竟特异人士还是有的。

古代并非没有高度酒。目前考古学认为,蒸馏酒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的蒸馏酒也只有20度左右,真正的高度蒸馏酒还是出现于宋元时期,但也不普遍。因此,可以说至少在元以前,古人喝的酒都是低度酒,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低度酒能喝那么多也属于很异常了,千杯不醉的人是真实存在的

首先我们说,“斗酒”算不算能喝?其实应该算。

比如唐代,说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按照唐中后期的量制,当时的一斗相当于今天的6000毫升,像李白所喝的梨花春、秋露白那种老酒,度数基本是在15度左右,相当于能喝8瓶高度葡萄酒,这个酒量还是不错的。

可是,说“海量”,李白还远远不够格。

真正的“千百不醉”者,是在正史亦有记载的“酒状元”曾棨(qǐ)

曾棨是明代永乐年间的人,确确实实是个状元。而且当时喝的酒,已经是50度左右的白酒了。

当时有一外国使节臣前来朝贡,以酒挑战朝中大臣无人能敌,曾棨毛遂自荐,永乐帝朱棣问他:”卿量几何?“曾棨答:”无论量“,于是让曾棨出面。曾棨与外国人连喝三天,大胜而归,朱棣大喜:“且不以才学,只这酒量,亦堪作我朝状元。”

有一个好事的英国公叫张辅,想试试曾棨究竟能喝多少,于是请他喝酒,以仆人作陪。在量了曾棨的肚子后,张辅做了一个酒桶,曾棨喝多少酒,张辅就命人往酒桶中倒入多少。喝了一天一夜,酒桶连续三次溢出,曾棨还能继续喝,张辅惊呼:“子棨真海量也。”

按照今天来算,曾棨的酒量至少是一次性能喝35斤以上的50度白酒。这个酒量,完全有资格称为“千杯不醉”。

我当年去内蒙画画,在满洲里,跟当地一户蒙古人关系不错,他们酒量恐怕不输曾棨。

你看没看过电视剧《狼毒花》?《狼毒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狼毒花”的原型,“酒神”袁长发,酒量比电视剧里只高不低。作者权延赤也多次回到内蒙,当地有一个外人看来算是恐怖的接风酒的习俗,这是真实存在的。

是怎么样的?一张小方桌,两排酒杯摆一个X型,对角线,给你接风,你什么都别说,先把这两条线的酒全都喝掉。杯子是小一点的口杯,直径大约在4cm左右,一杯大约是3两左右的奶酒。幸好不是杯子紧挨着杯子,一桌少则是13杯,多则25杯。权延赤就受过这待遇,你想,就算13杯,那就是3斤多白酒。那个酒我记得是42度,不高但也不低,一般人喝不了这么多。

我认识的那户蒙古人,是把酒装在红色的塑料桶里,吃饭的时候老头和儿子女婿拿缸子舀着喝,一顿饭,三个男人喝掉不到20斤的白酒,而且喝完之后还能骑摩托。他们家的小女孩,还上小学呢,就能喝7瓶啤酒,哈啤。

我告诉你,我当时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到现在我想起那个场面来我脑袋都晕。

所以你也别说千百不醉是假的。我相信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总是有特别能喝酒的奇人异士的。

比如许世友将军,著名的海量,“只有喝多过,从没喝醉过”。济南战役之前跟王建安用洗脸盆喝白酒,还有一次是把副司令刘昌毅喝得醉卧南湖宾馆三天,他的酒量绝对能喝三五斤高度白酒没事,穿越回古代换成低度酒,小不大点的酒盅,千百不醉保证是没问题的。

如果觉得《古代人喝的酒度数高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号称千杯不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