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临期食品升温(火爆与风险并存)

2023-05-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8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钟楚涵 蒋政 上海报道

近日,临期食品的热度正在上升。原本在商超与正品一起售卖的临期食品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细分领域,在此背景下,不少经营临期食品的线上、线下平台如好特卖、食惠邦、小象生活等也相应出现。其中,有品牌在单个城市已经开设了近百家门店。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食品工业的全产业链非常丰富,供给非常大,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这是临期食品升温最大的前提。”

在行业发展的同时,风险也同时存在。食品营销专家于润洁向记者表示:“因为临期食品的供货渠道不可控,所以临期食品产业做大后,主要的风险还是来自于假货。”而在各种社交平台,记者也留意到不少消费者对于临期食品产品品质存在不信任的情况。

临期食品升温

临期食品行业正在升温。根据第一财经报道,成立于去年9月的名为“我爱临期食品”的豆瓣小组如今规模已经扩张到7万人。张毅表示:“最近几年临期食品已经成为了一个行业。以往也有临期食品,但是搭配着正品来卖。最近两三年临期食品升温特别快,尤其是在2020年一下蹿红。”

在此背景下,一些主营临期食品的连锁店、线上平台、APP等也应运而生。成立于2014年的“好特卖”自2019年至今已经获得4轮融资,投资机构里不乏金沙江创投等知名机构。在获得资本支持的同时,好特卖线下店不断扩展。记者根据大众点评统计,目前好特卖在上海已经开设了超过90家线下门店。除了好特卖之外,食惠邦、小象生活等经营临期食品的平台也获得了资本支持。天眼查信息显示,小象生活为2020年10月新成立的折扣超市,在今年4月获得数千万元融资。

对于临期食品升温的原因,张毅向记者表示:“首先,食品工业的全产业链非常丰富,供给非常大,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这是临期食品升温最大的前提。另外,去年疫情期间,国民出门减少,在此情况下电子产品和食品的消费是增长的。而在产品的出口方面,在2020年上半年存在一定受阻,供给都堆积到国内,大量产品未必能够在指定的时间里面被消费。”

8月3日,记者在上海陆家嘴地区一家好特卖注意到,店铺面积不大,销售产品主要以食品(以零食为主)、日用品(牙刷、洗发水等)为主。店铺有冰柜卖冷藏食品,不过没有常规便利店的咖啡机、关东煮等区域。在该店铺,原价10.5元的“香飘飘红豆三联杯奶茶”仅售6.2元。原价6.9元的“鹿角巷蜜桃乌龙牛乳茶”仅售2.2元。

记者以咨询加盟为由联系上好特卖一名负责招商的人士,对方表示:“好特卖并不是做加盟,而是招聘经营合伙人。好特卖直接把开好的店铺交给经营合伙人打理,公司负责房租、供货、物流配送。经营合伙人需要支付34万元保证金以及19800元培训费,经营合伙人的收入则是店铺销售额的12%,同时需要负责店铺的人员成本以及电费支出。店铺的销售额有高有低,拿出来分配的门店通常面积在80至120平方米,近三个月的月销售营业额平均是在25万元到30万元。”

艾媒咨询报告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临期食品零售行业的毛利率在70%左右,扣除物流、租金、仓储等成本后,净利率约为40%,一家临期食品专卖店的单日纯利约为1000~3000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对于临期食品的政策主要是界定条件、质量安全方面的规范,而临期食品的定价、售卖方式等则相对自由,也给了商家更大的定价空间,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使得临期食品零售商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未来空间几何?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临期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在行业格局上,艾媒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临期食品由于货源供应尚不稳定,导致目前规模化发展的企业数量较少,行业秩序尚未确立。

对于临期食品的来源,于润洁表示:“临期食品的供货渠道,一般来自贸易商和经销商,这里面既有贸易商和经销商库存的商品,也有从市场回收的临期品。大型的临期食品销售商家,可能会从厂家直接采购其回收的临期食品,但相对来说这种途径较少。厂家还是更愿意在成为临期品前通过折扣或搭赠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做相比回收后二次流转更方便、更有效率。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小品牌本身难以卖上高价格,故意高标正常售价,然后以临期食品的名义降价销售,这个降价后的价格,本身就是他们预期的销售价。这也是临期食品供货渠道的一部分。”

在行业的风险方面,张毅表示:“食品有严格的保质期,随着临期的时间越靠近,相关的卫生标准风险在提升。随着保质期越近,菌落繁殖在增加。不同体质的消费者对此的承受能力不同。此外,对于渠道和厂商来说,临期食品也很有可能在产品的保质期到来前销售不出去。”

除此之外,于润洁还提到了存在假货的风险。于润洁表示,因为临期食品的供货渠道不可控,所以临期食品产业做大后,主要的风险还是来自于假货。一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曾经在好特卖买过某品牌椰子汁,但上网查资料后觉得自己买到了假货。在买过两次自认为有问题的椰子汁后,就没有再买过他们的东西了。”对此,好特卖品牌相关负责人姜天悦表示:“有任何商品的质量、口味的问题都可以找到门店或给我们留言。”“临期食品的供货渠道很多来自贸易商和渠道商,相比厂家来说,贸易商和渠道商不容易把控,出现假货也难以避免。另外,临期食品是从进口食品开始做起来的,消费者对很多进口食品品牌并不熟悉,这也会导致部分国内品牌假冒进口品牌。”于润洁表示。

记者注意到,无论临期食品的销售中是否存在假货,在一些消费者的视角里,他们对于这类低价售卖的临期食品是存在不信任的。在知乎平台,还有不少自称是消费者的人表示在临期食品销售平台买到了假货。不过记者也留意到,以上消费者多数是基于个人的判断,并没有第三方的检验来证实产品的真伪。

记者在向好特卖负责招商的人士咨询加盟时,询问关于产品来源以及真伪的问题。对于产品来源,对方表示:“国内品牌和厂家合作,进口品牌产品是向代理拿货。”对于产品真伪问题,其表示:“我现在给你保证有用吗?如果说卖我们的东西产生任何质量问题,消费者找到的是公司,总部有专门的部门来处理这些问题,跟经营合伙人没有关系。”

姜天悦向记者表示:“我们有一部分产品来自于与品牌的战略合作,还有大型商超的库存,他们数据分析后本季度无法消化的SKU,我们会采购下来。还有一些产品来自于我们的买手,他们确认一些品牌经销商的资质之后,拿到一些临期商品。另外,我们的产品在临近保质期15天之内就不在货架上售卖了。”

在专家看来,临期食品的未来发展空间依然非常巨大。于润洁表示:“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动,给众多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临期食品这种行业现象,个人认为不会减少,只会增加。当然不单单是临期食品,临期化妆品、过季服饰等,都会助长临期品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这也意味着临期食品行业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种空间覆盖广大的一二线城市、三四线下沉市场,乃至整个线上市场。”

如果觉得《临期食品升温(火爆与风险并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