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六年之内五次北伐 诸葛亮为何如此着急(不给蜀汉休养生息的时间)

2023-05-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公元222年,蜀汉与东吴的夷陵之战落下帷幕,刘备被陆逊以火攻击败,丧师数万,败走白帝城。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羞愤而死,将嗣子刘禅及蜀中政务一并托付于诸葛亮。此时刘备留给诸葛亮和刘禅的是一个精锐丧尽,国力大损,叛乱四起,风雨飘摇的蜀汉,一个失去了根本之地荆州的蜀汉。诸葛亮掌权后,随即修复了与东吴的关系,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到公元225年,便开始着手平定各方叛乱,击败了孟获等作乱蛮族。公元226年,诸葛亮屯兵汉中,操练三军,准备出师北伐。公元228年,诸葛亮向后主刘禅进《出师表》,表明要“攘除奸凶,兴复汉室”,随后设疑兵于斜谷,大军出祁山北伐。

从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到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六年间蜀汉对曹魏发动五次大规模的征伐,然而可惜的是每一次都功败垂成,劳师无功。对于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历史上的讨论很多,有人认为蜀中之地宜守不宜攻,所以刘备东出、诸葛北伐都注定无法成功。有人认为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北伐准备时间太短,储备不足,而且连年北伐中间没有留足休养生息的时间,所以导致每次征战,都要为粮草发愁。持有第三种说法的人很多,那么聪明机智如孔明,为何那么急着出兵北伐,不再给自己,再给蜀汉多一些时间呢?虽然如今我们无法设身处地的在诸葛亮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但通过零星的史料,我们还是可以探究一下诸葛亮当时的想法。

首先,从公元前220年汉献帝刘协将天子之位禅让给魏文帝曹丕,作为天下正统的大汉王朝不复存在,北方民众渐渐开始以曹魏为正统。再加上曹丕在位期间,有诸多善政,比如继承和发展曹操留下的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对外采取据险防守的政策,对内则大力发展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曹魏内部趋于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如此一来,人们对于大汉王朝的记忆就会越来越淡薄,对大汉王朝的忠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殆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改朝换代,曹魏在北方的地位也会越来越稳固,越来越难以撼动,北伐拖得越久,就越难以成功。

诸葛亮和刘备的蜀汉,之所以能在乱世得到许多人的拥护,其根本还在于其“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号,使其成为汉室正统,让许多仍然对恢复四百年大汉江山抱有希望的人为其效忠。然而,随着曹魏取代汉室称为正统,蜀汉政权在人们心中的正义性和合法性开始动摇,其立国之本开始动摇,诸葛亮如此紧迫的北伐,也是在提醒世人莫忘了曹魏的篡汉之举,莫忘了刘备、刘禅是汉室宗亲。

实施九品中正制,曹魏得尽了天下门阀仕族的人心,实施对外休战、与民休养曹魏得尽了天下生民的人心,禅让称帝,曹魏得到了天下正统的地位。而反观蜀汉,偏居一隅,内部矛盾重重,如果不思进取,与曹魏平行发展,只会将两者的差距拉的越来越大,时间拖得越久,北伐越难以成功。诸葛亮如此聪慧,自然看的通透,自然明白以刘禅只能,在自己身后,必然难以担得起“北定中原”的担子,如果不在自己有生之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成兴复汉室的梦想,蜀汉最终必然难逃灭亡的命运。

诚然,诸葛亮料民理事的才略无人可及,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可能会把蜀汉治理的更加富庶,更加强大,那时北伐力量悬殊或许不会那么大。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孔明那么充足的时间,各方面的因素都决定了他必须尽早北伐,必须在准备不那么充足的情况下北伐,这或许就是那句“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的真正含义吧?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分享历史知识,讲述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花布雨!!

如果觉得《六年之内五次北伐 诸葛亮为何如此着急(不给蜀汉休养生息的时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