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民政职院大学生创业团队研发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获200万投资

2023-05-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9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本报长沙讯 近日,由长沙民政职院学生杜德国领衔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研发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获得了深圳牧镭科技有限公司200万元的风险投资。产品还获得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陈殿生教授,湖南省卫健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康复医学科有关领导、专家的肯定。

杜德国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一个偏远贫穷山区,在他8岁那年,姑姑不小心滑倒,引发脑溢血,因离县城太远,交通不便,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12年了,姑姑现还瘫在炕上。后来,村里又多了几个因中风而瘫在炕上的老年人,从那时起他便有了学医的想法。2018年高考成绩出来后,超出三本分数线20分的他,毅然选择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进入大学后,杜德国了解到,当前我国中风而瘫痪的患者已达1200万,而中风以后几乎100%导致患者下肢运动障碍,康复周期长,费用昂贵,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要是能发明一款能帮助中风患者尽快站立起来、减轻他们痛苦的康复设备多好啊!

杜德国对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市面上已有的康复产品,大多存在价格高昂、性能单一、使用复杂、训练场地受限等问题,效果好、价格低廉、使用简单、小巧便携的康复助行产品,在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他跨专业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李向、机器人专业徐舒腾、蔡江东等同学组建了研发团队,在学校刘隽铭等老师的带领下,先后深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红枫康复医院等机构进行调研,湘雅医院主管康复治疗师陈坤利等专业人员都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经过不断努力,团队终于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可穿戴、智能、主动型助行康复辅具,可实现踩踏感知训练、步态矫正、智能助行、患者数据自动采集、远程监控与互动等功能,填补了国内智能康复助行产品的空白。

团队成员围绕“智能助行,助力中风患者,回归生活”的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决定公益帮助100名患者实现康复助行。2019年暑假先后赴革命老区井冈山市中心敬老院、井冈山华润希望小镇福利院及长沙市普亲老年养护院、保利和悦会健康颐养中心、青松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进行公益康复助行活动。他们用实践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的愿景: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健康2030”贡献绵薄之力。

通讯员雷志华 刘隽铭 潇湘晨报记者李柯夫

如果觉得《民政职院大学生创业团队研发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获200万投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