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24岁消防员飞身营救跳楼女子牺牲 墓前妈妈崩溃大哭(他的家庭背景我不敢看……)

2023-05-30 分类:养生资讯

「来源: |有书 ID:youshucc」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 有书曾小鱼 · 主播 | 安东尼

“我的孩子啊,我要找我的孩子啊!”

“我再也没有你了,你再也没有妈妈了,让我再摸摸我的儿!”

11月15日,安徽淮南烈士陵园,一位母亲瘫坐在儿子的墓碑前,泣不成声。

墓碑上,是一张年轻英俊的面庞,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三天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援救任务中。

为营救跳楼女子,他飞身抓住女子的手,不幸从四楼与其一同坠楼,壮烈牺牲。

即使在两人坠落过程中,他依然紧紧抓着女子,始终没有松开手。

这位英雄消防员的名字叫陈建军,牺牲时年仅24岁。

自2014年入伍,他参加各类灭火救援战斗1300余次,疏散营救群众百余人。

可这一次,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救援。

英雄陈建军

告别仪式这一天,当地市民纷纷自发前来送行,花束里手写的卡片,让人看了泪目:

“很抱歉,以这种方式认识您,英雄,一路走好。”

马路边全部拉满了横幅,绵延数十公里。

许多群众在道路两旁等候,流着泪送别英雄最后一程。

穿上橙色战衣,他是不顾生死,守护我们的英雄;

脱下这身制服,他也和我们一样,有着平凡的血肉之躯。

他从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超能力者,他的生活甚至比我们大多数人还要艰辛。

1997年,陈建军生于安徽淮南凤台县毛集镇大桥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在乡亲们眼里,他从小就很懂事礼貌,见到村里老人都会热情打招呼。

初中毕业后,陈建军成为一名消防员,他每月紧衣缩食,把工资攒下来寄给家里。

父母原本在当地务农,为了日子好过一些,夫妻俩到北京卖油条和麻花。

十余年寒来暑往、起早贪黑,两人辛苦打工攒下的积蓄,给陈建军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准备给他结婚用。

如果没有这场意外,陈建军本应在3个月后退伍,回家和女友结婚。

只是新房再也等不来主人,他的女友失去了爱人,他的父母也永远失去了最爱的儿子。

实际上,这已不是老两口第一次承受丧子之痛。

13年前,陈建军曾有过一个妹妹,那时他在镇上念初中。

母亲带着妹妹给他送饭时遭遇车祸,3岁的妹妹不幸夭折。

后来,父母又生下小女儿晨晨,本以为日子会一点点好起来,不想儿子又因救人而牺牲。

早年丧女,中年丧子,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家中还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听闻孙子牺牲的消息,满头花白的老人哀痛欲绝,让人看了心碎不已。

10岁的妹妹手捧哥哥遗像,围着墓碑转了一圈又一圈,久久不舍离去。

她不敢相信,明明上个礼拜还陪同自己打疫苗的哥哥,怎么突然就成了别人口中的英雄,再也不能牵着她的手。

如今,老家的一器一物、一丝一线,都化作了岁月沉沙里割向亲人心尖上的刀,成为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需要英雄,一个平凡的家庭也需要支柱。

那些为我们赴汤蹈火的英雄们,每一个都是别人家的至亲骨肉。

如果昨日可以改写,惟愿悲剧不再上演。

最近,一则视频刷屏网络,无数人为之震撼。

视频中的消防员为救小女孩脱险,不慎从5层踩空坠落至一层。

在坠楼瞬间,他紧紧护住怀中小女孩,女孩得救了,消防员却不幸牺牲。

抖音@非非宇Fay

其实,这则视频改编自一个真实故事,这位牺牲的消防员叫杨科璋。

高空坠落紧急避险是消防员常训科目,杨科璋心里很清楚,只要本能地张开双臂,抓摸到楼板或钢筋,就能减缓下坠冲击,保住自己性命。

但他没有这样做,他违背了本能,坚守了职责,用血肉之躯为女孩铸就了生命方舟。

所有看起来像奇迹的事,不过是有人为你拼了命。

可是,他也不过只有27岁。

“我一直在纠结着,如果当时我不听他们劝,跑进抢救室里,我能不能把他喊醒?”

杨妈妈捧着儿子生前照片,泣不成声:“他平时那么听话,我喊他回来,他一定会回来的。”

杨妈妈

杨科璋的家就在玉林市区,但父母一年里难得见上他几次。

父亲患有冠心病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杨科璋大学放假回家,就直奔医院,帮助爸爸擦身洗澡,忙前忙后。

母亲平时打零工补贴家用,哥哥在市区农用车销售店打工。

家里至今还在用着十年前买的显像管电视机,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几样。

杨科璋工作后,第一个月工资就给爷爷买了块手表,爷爷回村子逢人就举起右手说:

“我的手表是我孙子买的,不用上链的!”

第二个月,他给母亲买了一部颈椎按摩仪,攒到钱后又给爸爸买了辆山地车。

父母最盼望的事,就是杨科璋什么时候成家。

面对家人的追问,杨科璋总是说,放心,我一定会把最好的姑娘娶回家。

只是,这个心愿再也无法实现了。

时间不曾改变什么,路上车水马龙,城市万家灯火,人们忙碌着生活,享受着现世安稳。

可时间又当真改变了什么,一排排烈士纪念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烈士家属永远无法割舍的依靠。

活着的人,比牺牲的人更难受。

5月10日,云南洱海,一架参与火灾救援的直升机坠海,4名机组人员牺牲。

在坠机的最后一刻,有一个声音大喊:“稳住!不要动,我来!”

这是机长刘洪,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身为昆明航空救援支队副支队长,他是同时在内蒙古和大兴安岭执行航空灭火任务第一人,直升机吊桶灭火实战任务第一人,跨区增援、跨省驻防的第一人……

多少次航空任务,他冲在救援第一线,为国为民,尽职尽责,却唯独忽略了自己的家人。

1981年,刘洪出生于四川威远,是家中独子。

父亲在他儿时就因公受伤,高位截瘫,只有双上肢和颈部以上能动,依靠轮椅生活。

母亲因手臂骨瘤手术,双下肢取骨换到上肢,左手骨头坏死,四级肢体残疾。

由于父母长期吃药,家里生活十分拮据,仅有的装修是贴了地砖,添了一张老式木板床,一辆电动车骑了20多年不舍得换。

为贴补家用,刘洪妈妈经常摆摊卖姜蒜,挣的都是块八毛钱,每天早中晚还要回去给瘫痪的老伴煮饭。

刘洪父母住处

在家庭条件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为实现刘洪许党报国的飞行梦想,两位老人毫不犹豫送唯一的儿子招飞入伍。

因为工作忙碌,刘洪很晚才结婚,就连婚礼也因任务一次次推迟,她的妻子回忆说:

“没有漂亮的新房,没有梦幻的嫁衣,没有亲友的祝福,甚至连婚纱照也是结婚之后补拍的。”

妻子怀孕期间2次住院,他都因遂行任务无法陪护,直到分娩前一天,才匆匆请假赶到医院照顾。

如今他们有了两个儿子,大的4岁,才读幼儿园,小的仅仅2岁,刚刚学会用勺吃饭。

电视上,大儿子看到父亲飞机坠海视频,天真地问母亲:

“爸爸是会游泳的,他游上岸没有?”

在孩子的世界里,英雄无非就是漫画书中,那些身怀绝技的超能力者,不论在多么危机的时刻,他们总能逢凶化吉,迎来一个完满的结局。

可真实世界是那么残酷,现实里的英雄,往往和悲剧相连。

他们没有特殊的超能力,也没有为自己命运结局注脚的编剧。

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害怕,也会软弱,他们也有父母、孩子、爱人、家庭。

只是在生命面前,在职责面前,他们勇敢站了出来,用单薄的身躯,为我们竖起生命的路标。

有人守护和平,才有万家团圆,有人负重前行,才有国泰民安。

那些为国牺牲的英雄们背后,是一个个肝肠寸断的亲人,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一个小女孩在一副黑白照片下哭着说,爸爸我想你了,你快点回来吧。

她的爸爸张明福在3·30西昌森林大火执行任务时牺牲,因为太想爸爸,家里人带她去烈士陵园看望父亲。

她蹲在墓前,和爸爸说了好久的话,小小身影,看着让人心酸。

去年6月,中印边境发生激烈冲突,4名戍边战士为保卫国土英勇牺牲。

他们本应有着美好的未来。

有人马上就要和女友结婚,有人还有4个月就要当爸爸,有人刚刚吹灭19岁的生日蜡烛……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是19岁的陈祥榕在日记本中写下的一句话。

他和姐姐从小在福建屏南长大,父母远在海南打工,13岁时父亲重病去世。

他从小就独立有主见,为减轻家里负担,他一放假就到厂里打工。

陈祥榕和家人最后一个夜晚

当部队领导询问陈祥榕母亲需要什么帮助时,她说:

“家里没什么困难,我没有要求。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烈属光荣”,这四个字是荣誉,也是悲痛。

平凡而伟大的他们,是中国千千万万烈士英雄家属的一个缩影。

那些舍己救人的消防员,那些奋不顾身的警察,那些视死如归的中国军人……

每一位悲壮英雄,都是他人骨血至亲。

是这些和我们一样有着血肉之躯的普通人,扛起了守护家国的责任,才有了今日的盛世和平。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我们应该向这些英雄们致敬,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事迹,我们应该传承他们的精神!

最后,我真诚地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多一份安宁,少一些危难。

我宁愿英雄们不再是人们口中的英雄,而是成为一个普通人。

一个每天都能跟家人吃一顿团圆饭的人,一个能在周末陪着妻儿逛游乐场的人,一个能随时拉着父母的手聊聊工作生活的人……

愿山河无恙,盼战士归安!

如果觉得《24岁消防员飞身营救跳楼女子牺牲 墓前妈妈崩溃大哭(他的家庭背景我不敢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