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好医生突破千亿市值(医疗版“拼多多”狂奔)

2023-05-3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1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市值破千亿,一端是技术挑大梁打通传统医疗,另一端被质疑靠”拼爹“崛起,成立五年的好医生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舍命狂奔的劲。

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郑瑞龙

2020开年疫情“黑天鹅”出现,大家自我隔离在家,也不敢去医院怕被传染,成百上千万的人涌向线上问诊,让1000多家在线医疗公司嗅到了机会。

继阿里健康之后,平安好医生(下文简称“好医生”)在近日突破千亿市值,股价最高时涨到123港元左右,仅仅一个月,股价翻了一倍,今年以来平均涨幅都在70%。疫情期间的11亿人次访问量,甚至远超阿里健康(1120万)将近100倍。

好医生除了股市的高光表现,其用户数表现也不俗,新注册用户数量增加10倍,问诊量增加9倍,总用户数达到3.2亿,稳居国内第一大在线医疗平台。

而这家脱胎于中国平安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刚刚成立刚5年。若无他因,仅上述表现,其从诞生到上市的步伐,与“拼多多式”节奏十分相识,更有趣的是,二者创业初期还是邻居。

为何好医生市值创新高?为什么这家公司这么值钱?是被错估了还是低估了?通过业务拆解,本文将分析支撑好医生千亿市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01

资源做重,技术变轻

10年前,在线医疗一度沉寂无声,很多公司在政策束缚和舆论压力下黯然离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平台提供的医疗信息和服务失真错位,医生归医院管理,线上只是兼职,没法根本性解决看病难问题。

目前,国内在线医疗公司的核心产品是:挂号+问诊。其深入市场的过程,经历了线上挂号预约、在线问诊的辅助阶段,到被允许开处方药、涉及体检等核心业务的产业阶段。其中,好医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2019年好医生总营收约51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亏损7.3亿元,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约2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净利润变化,与好医生的经营模式有很大关系,同时这也是它与市面上在线医疗不同点:自有千人规模医生团队。

采用类似京东一样的自营模式,在线医疗服务质量可控、效率高,让好医生在面对疫情突然发生时,病人到线上咨询得到答复较快、随时响应问诊订单,给用户的体验较好。

另外,自有医生资源符合患者看病的心理。1400多名全职医生几乎都是三甲医院主任级别,对应不同的科室。而声名显赫的三甲医院数量只占公立医疗机构的1/10,却要接诊了一半门诊病人。这让它在用户端有足够吸引力。

不过重自营模式的弊端,表现在财务结构中,就是持续增加的人力(技术团队+自有医生)成本。自有医生从2017年888人、2018年1196人增加到2019年的1409人,同比上升18%,其管理费用达到10.8亿元,占全年经营成本的28%。

而从管理费用增幅看,同比上升只有8%,并且占总营收的比重,近五年呈快速下降趋势,销售费用的变化也大体如此,这表明,好医生在降本增效上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完成跑马圈地、烧钱占市场的扩张期。

为了降低成本,保持优质诊疗服务,好医生一方面开放平台,增加外部医生数量约5000人,细化运营管理规则;另一方面是:通过加强AI技术投入,赋能产业链和服务链,实现7*24小时全天候在线咨询。

好医生对AI技术的重视有两点可以体现:一是好医生陆续投入30亿专项资金,董事长王涛原是阿里阿里软件的CEO,亲自带队建立了好医生技术研发中心;二是AI助手应用到全部22个科室,涵盖3000种疾病诊断,累积了6.7亿人次咨询数据。

借助AI赋能,筛选、解决标准化的问题,缓解了好医生业务量变大后,医生精力不足、诊疗效率下降的情况;提升了平台的承载能力和主动响应速度,2019年日均问诊量73万人次,同比上升36%,是大型医院门诊的35倍以上。正因技术支撑,才能在疫情中消化掉义诊和营销活动带来的巨大问诊量,长期留住用户。

02

大健康生态构建与会员商业化

好医生通过重金投入AI+自有团队运营的方式,打通了资源和市场的高效匹配,形成医疗服务闭环的同时,也创造了独有的商业模式。

整合很多线下资源。截至2019年底,医疗网络覆盖了超2000家体检中心、150家医美机构和430家中医诊所、1800家牙科诊所、4.8万家普通诊所,9.4万家药店以及布局无人医药零售“一分钟诊所”项目。

这些终端硬件设施增加了用户对品牌的感知,也帮助好医生线上线下实现联动,支撑起在线医疗(会员)、消费型医疗(体检、医美)、健康商城(电商)、健康管理与互动(广告)四大业务,一个较为完整的商业闭环才能够落地推进。

2019年,好医生营收和毛利同比增长最高的是在线医疗业务。全年收入为8.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09%。净利润年度亏损收窄,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问诊产品的商业化逐渐成功。这也是股市预期大多持“买入”评级的原因。

在线医疗的核心收入来自于卖会员。2019年均付费用户转化率4%,按年增加0.4个百分点,实现收入4亿元。会员产品主要包括保险、24小时问诊、二次诊疗就医和私家医生健康管理服务。

其中交易性质最贴合的保险业务,贡献了2/3的在线医疗会员收入。还有部分收入是自有医生的诊疗费和外部医生诊疗费抽成(业内普遍20%),根据医师名单上的资历和评价单次收费60元以内,诊疗咨询15分钟。

四大业务中毛利率最高的是健康管理与互动,达到82%,这部分除了资讯和测试模块,更重要的是真金白银的广告收入。好医生拿到了默克、辉瑞、赛诺菲等知名企业的大单,2019年实现营收1.9亿元,同比增长23%。

消费型医疗和健康商城,是给好医生贡献营收和利润最多的板块,但也备受诟病。问题主要集中在:含着金钥匙降生的“富二代”企业好医生,部分收入是由B端平安集团旗下的关联公司定向供给的。

2019年好医生消费型医疗营收11亿元、健康商城营收29亿元,是总营收的4/5。而这两块服务的平安银行、平安寿险、平安普惠等五大平安系客户,直接采购贡献收入就占总收入的39.7%。

比如:为线下美容院、体检、牙科等消费型医疗引流的细分业务,好医生基本要靠平安系买单才能打开局面,其中代理、捆绑销售给个人的金额占比高达66%。以卖药、保健品为主的健康商城,B端收入13亿元,占商城营收比重为45%,毛利率约5%,而这部分客户就是平安系公司。

好医生来自B端的KA渠道采购占比较高,成立5年的上市公司尚未摆脱对母公司平安集团的依赖,在减去内部输血或利润表调整后,尚未创造真正意义上的正向现金流。

鲸商认为,从核心能力与变动趋势上看,好医生的在线医疗业务,将辐射出更多能量,支撑自身造血能力提升;虽然好医生借助“富二代”身份,在前期启动、资源对接和引进高端人才方面都相对容易,B端独立变现能力与母公司挂钩,但是与2015年84%的份额相比,好医生对平安集团的依赖正在下降,整体改善不少。

服务C端的药品购买和配送,2019年贡献收入约16亿元,同比增长37%,毛利率11%左右,两倍于B端大批量采购的毛利率和客单价,且相比线下药店普遍20%以上的毛利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总体上看,随着好医生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下降,经营效率提升,未来能够在自营业务之外,接入更多第三方产品,增加渠道营收,其盈利能力、C端销售收入有望持续增长。

03

天时地利人和,在线医疗”全垒打“

新兴领域企业的估值往往高于传统企业,正如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所说,“推特(刚发明时)在之后的10年中可以获得垄断利润,而报纸(纽约时报)的垄断时代却会结束。尽管推特处于亏损状态。”简单来说,一个企业今天的价值是它以后创造利润的总和,成功与否要看它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

那市值超千亿的好医生,能不能顺势而为,将这样的商业预期变成现实?

宏观角度来看,在线医疗领域不同于只能下沉,寻找生存空间的零售,而是一个新的增量市场。

《2020年中国在线医疗行业市场前景及机会研究》显示,2019年国内互联网医院数量约为300家;预计2020年在线医疗市场将超过1500亿规模,年复合增速超过10%。

要知道这个数字在2018年还不到500亿;线上体检消费人数连续3年增长,去年增速达到32%,80%的用户还集中一二线城市,人均客单价小幅上涨。

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在线医疗持鼓励态度,3月份《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在线医疗机构线上开处方,线下配药,诊疗和购药费用都可以医保结算。

而在许多国家,包括比重最高的美国,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不会赔付患者的线上医疗费用。除了政策支持,积极拥抱线上医疗的不止患者和医院,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一般的医生也对此充满期待。

疫情机遇期提供了一波想象不到的在线医疗红利。2020年,在疫情的不断发酵中,医疗需求短期爆发,直播形式的普及和大量营销广告,帮助在线医疗公司培养了用户看病习惯。有业内人士估计,若不是此次疫情爆发,这样的消费行为转变可能还需要5年。而喝咖啡的习惯,星巴克可是培育了20年才达到人均5杯/年。

同样爆发式增长的还有线上数据规模,AI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定义汇总提供服务方案,疫情期间上亿量级的有效数据,将进一步推动迭代水平,在线医疗的识别准确率会显著提升。

在微观市场个体上,在线医疗行业的主要产品:阿里健康、好医生、微医、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等APP,都面临盈利难问题。

好医生的营收增速相对较高,扭亏迹象较明显,能够更快速摆脱亏损状态;在某品牌手机应用市场上,APP下载量约1.1亿次,评分4.9分,均高于微医的3000万、4.3分,超过其他APP指标。

商业变现能力上,好医生基本形成O2O医疗服务,四大业务板块收入结构虽然仍有定向输血性质,但已经相对多元化,同时拥有充足线下资源、自有医生团队和AI技术潜力,让好医生面向C端业务,可持续性增长能力较强。这反映在疫情的访问量和股价上,才会势头猛涨。

线上线下业务布局的联结性是壁垒优势所在。市值2300多亿港元的阿里健康,营收大头来自医药销售板块,卖药模式就能支撑那么大的体量,那么当好医生的服务、粘性增强之后,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不过好医生仍处于亏损跑规模阶段,主要盈利模式还是向B端销售药品和私人医生服务,技术投入、人力成本(技术团队与自有医生)还很高,是独立造血的两大拖累。

此外,当疫情过去,线上问诊回归常态,好医生想留住用户,还需深练内功。

如果觉得《好医生突破千亿市值(医疗版“拼多多”狂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