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我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四年级

2023-06-1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

声音产生的原理:

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

声音作为波的一种,频率和振幅就成了描述波的重要属性,频率的大小与通常所说的音高对应,而振幅影响声音的大小。声音可以被分解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正弦波的叠加。这种变换(或分解)的过程,称为傅立叶变换(FourierTransform)。

因此,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狗和蝙蝠等动物可以听得到高达16万赫兹的声音。鲸和大象则可以产生频率在15到35赫兹范围内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用量子力学解释便是原子的运动,形成了声波。但这与波粒子等名词没有联系。

我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四年级

声音传入人耳的两种方式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外界传来的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声音的传导不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将声信号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如果觉得《我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四年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