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洋界保卫战中用的竹钉作用

2023-06-22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2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竹钉阵’立下了头功。

1928年8月下旬,湘赣敌军趁我主力红军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通电合谋,调兵遣将,向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会剿”。

8月29日,朱云卿、何挺颖、陈毅安在大井,会同特委常委谢桂标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讨论迎敌方案。会议围绕守还是撤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应该坚守井冈山。

谢桂标提出,可以利用井冈山有利山势和丰富的毛竹资源,采用当年他们在梨树山使用竹钉阵的经验,抗击来犯之敌。他详细说明了竹钉制作的方法和布设要求,将竹钉与机关、陷阱结合起来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是限制敌人进攻的路线,二是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三是打击敌人的士气,四是使敌人不能随便卧倒隐蔽,等等。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谢桂标就带领几百个群众,带着连夜赶制出来的上万个竹钉,在大陇、茅坪两个方向通往山上的两条小路两旁,开始布设竹钉阵。按每三人一组,每组负责10步宽,150步长的竹钉布设任务,并要求每个人按不规则的斜线从下往上插竹钉。

谢桂标和他的三十多个老部下在后面检查及补插竹钉,用枯叶铺在竹钉上做伪装。同时,在人有可能行走、攀爬的地方放置大型捕兽夹和自制的“炸子”(用黑火药制造,一般炸野猪用)。并不时的挖上个一尺左右的小坑,底下再插上两根竹钉,铺上枯枝叶。在合适的地方,弯下毛竹做成“野猪弓”。看到旁边的枫树上有个大马蜂窝,又顺手布了“蜂窝”阵。一个宽五百多米,纵深近百米的“竹钉阵”就布设完成了,它是黄洋界前筑起的五道防线中的第一道。

8月31日清晨,黄洋界被浓雾笼罩着。敌人向黄洋界发起了进攻。前锋刚刚深入竹林十几步,一声惨叫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原来是一个敌人“中招”了。惨叫接二连三地传来,一会儿功夫,就有十几个敌军挂彩。敌士兵们在长官的威逼下,胆战心惊地继续前进。

敌长官看到大半天过去了,红军一枪没放,进攻的队伍才前进了几十米,不由大怒,夺过轻机枪,对着竹林就是一梭子,命令部队加快进攻步伐。

敌军在机枪的威逼下,壮着胆子加快了挪动的速度,“嘭”的一声,一个“炸子”毫无征兆地响起,原来是一个敌人踩中了陷阱里的“炸子”,突然的爆炸要掉了他半条命,落地时正好又碰到了固定在老竹茬上的藤条,“哗”的一声,被压弯的竹子顺势弹起,打在枫树上的马蜂窝上。

“嗡———”受惊的马蜂,见人就蛰,敌军乱作一团,慌慌张张、狼狈不堪地逃出竹林。敌长官整队一看,鼻子都气歪了,红军没看到,就重伤几十人,其他的人也个个鼻青脸肿,被竹钉刺中的士兵一声声地哀嚎,让敌军的士气瞬间降低到冰点。

眼看已经到了中午,由于地形和竹钉的限制,后面的敌军再也不敢从竹林进攻了,只能沿着山间小路,一个挨一个地向上爬,战斗队形呈鱼贯式散兵线在山间小路上匍匐前进。敌人向上仰攻,兵力施展不开,而红军从山上看山下,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竹钉阵’立下了头功。这是谢桂标几次对我大娘说的”。讲完这个故事,谢玉海唱起了一首山歌:“湘敌汹汹犯井冈,黄洋界下摆战场竹钉布下天罗阵,敌人乖乖来送枪”。

如果觉得《黄洋界保卫战中用的竹钉作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