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银子为什么有大有小

2023-06-26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 分钟。

碎银是指比较散碎、大小、重量、形状没有规格,大小多少不一的银块,和铸造成固定形状、重量的银锭相对应。和电视剧里不同,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以铜钱作为流通货币,白银和黄金只在小范围内流通,到了明代,白银才正式称为货币,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白银是采用重量来计量,而不是银币形式。以重量计量的后果就是一个银锭是可以任意大小,并且可以分割使用的,于是这就产生了碎银。

在明清,一两银子通常等于1000枚铜钱,这个其实是很大一笔钱了。像《儒林外史》里提到,万历中期,一户平民日常最低开销大约是50个铜钱,去餐馆吃饭大约只需要一钱五分银子。有时候铜钱能满足一般的消费,但是带多了比较麻烦,而白银能满足大宗的买卖,就是找零有些麻烦。

在明清时期,还有一种专门的店铺为顾客提供关于银锭碎分和熔铸的服务,这种店铺叫做倾银铺,在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中经常出现,顾客可以带着银锭子到店里来制成碎银子,也可以带着碎银子来熔铸成固定重量的银锭。

因此,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时候,是完全不用担心没有碎银子用的,人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将官方流通的固定重量的银锭弄成碎银子,以方便日常买卖双方的交易。

如果觉得《银子为什么有大有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