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仲裁制度发展的原因

2023-06-2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 分钟。

仲裁作为一种处理民商事纠纷的方式起源很早,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仲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纯民间的自救方法,发展为被国家所承认或者规定的解决争议的一种法律制度,也就是说,历史上最初的仲裁起源于民间,它是适应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需要而自发产生的。

这种解决争议的方法属于“自力救济”的性质,只是当其被统治者所看重而让其为统治者服务时,才被用立法的方式予以确认,从而上升为一种法律制度,成为一种“公力救济”的方法。

仲裁制度发展的原因

我国利用仲裁解决合同纠纷的制度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老解放区,仲裁建国以后仲裁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仲裁《仲裁法》于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仲裁从此,仲裁活动在中国获得了法律依据和执行准则,仲裁摆脱了以往“行政仲裁”的弊端.可以更好地保护市场经济下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觉得《仲裁制度发展的原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