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唐代公文改革的历史背景

2023-06-2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2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公文”,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产生的,统治阶级用以记叙和传递、保存管理国家政治、经济事务的公务信息的重要工具。

      我国古代公文,既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不少优秀篇章,至今具有学习借鉴、批判继承的价值。

       古代公文中包括了大量知识,诸如天文、地理、职官、科举、宗法、宫室、什物、丧葬,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与重大活动等,是一笔重要的历史财富,有待进一步发掘。 

      唐朝中期,文体改革的浪潮开始涌进骈文的阵地,但制诰公文,仍未能摆脱骈文家的积习。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元稹由膳部员外郎擢任祠部郎中、知制诰,自此迈开了他改革公文的步伐。

      

唐代公文改革的历史背景

隋代初年,几乎完全继承了梁、陈讲求文辞华美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文风,一些有识之士看出这种文风不仅影响了行政效率,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提出了改革文风的建议。

首发倡议者是大臣李愕,他于开皇三年 (583年)呈《上高帝革文华书》,历陈浮华文风之害,请求朝廷“屏黜轻 浮,遏止华伪”。隋文帝杨坚采纳了李愕的建议,于次年“普诏天下,公私 文翰,并宜实录”,违者治罪。自此拉开了隋唐文风改革的序幕。 

唐代立国之初,高祖李渊就于武德元年(618年)发布了改革文风的《诫 表疏不实诏》,严厉批评了“表疏因循,尚多虚诞。申请盗贼,不肯直 陈”,“乱语细书,动盈数纸,非直乖于体用,固亦失于事情”的现象。

初唐时期,唐太宗和魏徵、陈子昂等都发表过改革文风的言论,魏徵、 陈子昂还在写作实践上作出表率,写出了许多朴实直言、不加雕饰的公文, 对文风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代中期,骈体文又有所抬头,中唐时期韩 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把文风改革推向高潮。经过几辈人的努力, 唐代公文总体上呈现出词强理直、质朴务实的文风。 唐代文风改革一直延续到宋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不仅从理论 上倡导文风改革,而且写作了大量文风朴实而又长于说理的公文。宋代公文 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是我国公文写作的繁荣期。

唐代公文改革的历史背景

文滥觞于上古至战国,萌芽于秦汉,形成并发展于魏晋,鼎盛于六朝,蜕变于唐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体。

自骈文形成之日起,骈体公文就在中国的政治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致力于探索隋至中唐骈体公文改革以及骈体公文改革家陆贽的杰出成就。

六朝时期,骈体公文的发展走到了极端,形成了公文写作盲目追求技巧而忽视其实际功能的局面。

从隋朝建立开始,骈体公文的改革就拉开了帷幕。可惜,隋代国祚太短,骈体公文的改革和创作的成就不大。只是昙花一现.便草草结束了。

唐代是骈体公文的繁盛时期,骈体公文的发展伴随这源源不断的革新之风。...

如果觉得《唐代公文改革的历史背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