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天府旅游名县专栏」兴文记忆·遇见非遗——苗族药豆

2023-06-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9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今年为6月13日。目的是为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5月25日—6月13日,县文广旅游局开展“兴文记忆·遇见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示活动,每天为您展示一项兴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

小编带你“遇见”

苗族药豆

苗族药豆是川南宜宾市兴文县九姓苗寨(今古宋镇久庆村土地岩)苗族杨氏的祖传独门药方。它以煮熟的黄豆为载体,将自采的响铃草、青果、草果、油草、生血草、胡玄草、铁灯草(或象耳草)、猪沙灵等新鲜苗药药效藏入其中,可治心累、心跳、耳鸣、脚软等症,尤对内伤、弱症、累伤、水呛、水激等类黄肿病有特效。

苗族药豆的产生与苗族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明清以来,苗族多居崇山峻岭,以农牧为业,缺水少田,交通不便,粮食产量低,劳动强度大,因劳累、饥饿、营养不良而引起的伤病时有发生。

至清乾隆年间,九姓长官司土地岩苗寨杨氏族长杨耶仿与妻熊奏立志为同胞制作一种既便于取材制作,又经济有效的药物,以治疗因劳累、饥饿、营养不良而引起的伤病,便在祖上以草药煮豆作干粮的基础上制成药豆,苗族药豆由此产生。

后杨氏衰落,为保证其妇女衣食有着,熊奏规定药豆传女(包括媳妇)不传男,至今200多年。

苗族药豆制作工艺为苗汉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苗族生产生活和兴文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研究价值方面,它记录了苗族生产生活和与疾病斗争的历史,表现了苗族人民的高尚品质、博大胸怀和聪明才智。

医药研究价值方面,它表现了苗医集制药与治病为一体,喜用生药的特点,为继承和发展苗族医药和中医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本。

制作工艺

一、原材料

黄豆和响铃草、青果、草果、油草、生血草、胡玄草、铁灯草、猪沙灵等苗药、山泉水。

二、制作工具

铁锅、小砂锅、筷子、灶头、炕篼、布。

三、制作过程

1、熬制药汁

先在铁锅煮响铃草等苗药,猪沙灵最后放入,滤渣得汁。

2、煮豆

将黄豆与药汁倒入砂锅同煮,熬煮时要注意适时搅动,避免煮煳。

3、烘干

将熬煮好的药豆放置在炕笼上用灶火烘干,苗族药豆就制作完成了。

2016年,苗族药豆成功申报为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觉得《「天府旅游名县专栏」兴文记忆·遇见非遗——苗族药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