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三伏天:合道的吃喝法

2023-06-06 分类:养生资讯

文|玄枵

《阴阳书》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伏日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故有初伏日、中伏日和末伏日,合称“伏日”。今天是初伏第一天,简称“初伏日”。

屋山竹树带疏蝉,净扫风轩散发眠。

老子平生无长物,陶诗一卷枕屏边。

这是南宋刘克庄的一首《伏日》诗,写的就是“伏”的状态。伏,本来就是人的一种身体姿态。甲骨文中的“伏”,人脸向下,人体前屈,现在人根据字的构形会意,解释为“人如犬那样地匍伏着”。

甲骨文中的“伏”

不一定真的要如犬那样地匍伏着。但有一些“伏”的生活状态。从汉朝开始,伏日就有天子命令众臣百姓在伏日这天“尽日闭门,不干他事”(一整天待在家里,不工作,不学习,不出游,不会客)。

所以,在古代,伏日这天,人人都关门避暑,道路上绝无车马往来。避暑的方式有许多。在饮食上,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方式。

汉朝人在家“烹羊炮羔, 斗酒自劳”,即:煮小羊,饮斗酒以自乐。

魏晋南北朝人在家“进汤饼”,即:吃水煮面食,这种面食个人认为比较类似陕西一带的“老鸹颡”(音“老哇撒”)。

即便不用吃,看一眼就让你汗孔大开,暑热自解

《魏氏春秋》里面记载:“何晏以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何晏是三国曹魏人,曹操养子,面色极白,魏明帝曾以为他搽粉,在伏日请他吃汤饼。何晏吃完,大汗淋漓,脸上用汗巾擦拭后更白得发光。这才有了“傅粉何郎”的美称。

你也许会觉得,这种吃法在烦闷燥热的伏天吃,也许不太合适。实际上,这其中隐藏着很深的智慧。人体自带空调系统,每一个汗孔都可以帮助散热,只要把汗孔打开,那就可以降热,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出汗。汗本身就带走身体内部的大量热能,出汗以后,人会倍感舒畅清凉。无论是吃煮羊肉,喝羊肉汤,喝酒还是吃水煮面食,都是帮助身体打开汗孔,用人体最自然,也是最健康的方法降温避暑。所以,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才说:“伏日进汤饼, 名为避恶”。伏日吃帮助身体排汗的东西,可以避暑邪。

羊肉泡馍:来自一个地道西安人的朋友圈

不过,到了唐宋以后,人们反其道而行之,在伏天以寒抗热,采取对抗疗法来避恶。

唐人通过清热的方式来消暑。《天宝遗事》记载:「杨家(杨贵妃家)直弟每至伏天,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围于宴席间。」虽是盛夏,赴宴者各个面露寒色,不得不吃掉上级所赐的冰镇食物,真是无畏!

宋人将这种伏日饮食风气愈演愈烈。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这么记载北宋人的伏日饮食:

「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即便不吃,看一眼就汗孔闭合

吃的食物很多:雪槛冰盘、浮瓜沉李、苞鲊新荷,其实还有绿荷包子、宫廷冰酪、绿豆暑汤等……从这些极其诗意的名字来看,宋朝人可真是在伏天吃得太精致了。

雪槛、冰盘、冰酪,都是比较高级的冰食。浮瓜沉李,就是在清泉或者井水里浸过的甜瓜或者西瓜,在寒冰里冻过的李子。还有把鲊鱼海鲜之类的东西处理好包在荷叶中作为伏天吃食。以及绿豆汤、消暑药汤,都是宋人伏天常喝的饮品。

这些饮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寒冷。

荷叶是寒凉的,海鲜是寒凉的,绿豆汤和降暑药汤是寒凉的,冰镇或井浸过的瓜果更是寒上加寒。看这些关键字,真是寒到了骨头里。

这种饮食和现代饮食十分相似。现代动辄三天两头冰镇西瓜,冰淇淋,加冰饮品,在开足了空调的室内一待可能就是一整天。再加上自然发汗的机会非常少,汗孔长期关闭,无疑是闭门留寇(寒邪)。

张仲景《伤寒论》云:“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整个夏天,人的阳气都是发散在外的,与此对应的是,人的脏腑则阳气不足,肠胃功能是一年中最虚弱的时候,夏天以寒制热,是“失道”的做法。

反观南北朝的伏日汤饼、汉朝的烹羊斗酒,才是深得伏日养生的要领。

避暑(美黑)圣地

从今天起,开始进入到夏天的最后一个月,也即长夏了。长夏主土,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在五体属肌肉。此月最易为湿气所困,脾运无力,四肢沉重,肌肉无力,食欲不佳,腹泻便溏……要解脾失健运,可适当食苦,因为食苦可以燥湿。

此外,《黄帝内经》有一句关键的提醒:长夏善病洞泄寒中。长夏中焦受了寒邪,最容易拉肚子。这个月,要比任何一个月都要少吃寒食,少喝寒饮,少待在寒室中。

有一些民间的老方子,倒是比所谓的唐宋及以后的皇家宫廷更懂得伏日的养生智慧。清末民间有这样的一个讲究,在以冰水消暑时,在里面加煎苏叶、藿叶、甘草等汤。

紫苏叶性温味辛,能发表散寒、理气宽中,不妨在吃鱼蟹海鲜等寒物时加少许,不仅解毒,还能散寒宽中,是为中和之法。

长夏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时,何必喝什么冰镇饮料,吃什么冰淇淋伤身体,不如泡一杯甘草茶,解暑、化湿、和胃、止呕,一举多得。

更值得说一说的是藿香。暑热天气,一旦中了暑,最有效的解暑方法不是吃西瓜、喝冰水,而是喝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里,君药是藿香,以苏叶、陈皮、厚朴、苍术、大腹皮以及甘草配之,可以发汗解表、和中化湿。此时长夏天气,这些草药长势正好,到处可得,在饮食中鲜用也可以解疰夏之症。

前段时间端午,自制的香囊中,便在配伍中加入了藿香、紫苏之类的,此时来佩戴,更觉有了平安度完长夏的十足底气。

从夏至开始数,现在已经是三九天气了。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可是,此时在饮食中加冰,并不高明,一不解暑,二则伤脾阳。不如在林间风亭水榭之间,邀三五好友作避暑之会。如有雅兴,畅谈诗礼,不失为长夏的最佳过法。

如果觉得《三伏天:合道的吃喝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