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即便股价涨停(心猿意马的均瑶健康也不值得投资)

2023-06-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9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撰文|徐龙捷 编辑|韩蕾

2020年12月16日,均瑶健康(605388.SH)涨停封盘,报收于22.54元/股。这是自12月16以来,均瑶健康股价一路下跌后收获的第一个涨停板。

仅在12月,均瑶健康便多次发布公告宣称业务拓展。一方面,公司拟耗资2.31亿元在上海购置办公用地并进军矿泉水行业;另一方面,均瑶健康还在12月27日再次公告称将进军益生菌领域。由此看来,这家8月份才刚刚上市的饮料公司,似乎雄心勃勃、动作不断。

《蓝筹企业评论》认为,即便在公告发出后出现了股价涨停,均瑶健康仍旧不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

市值管理,机构难留

均瑶健康于1998年8月在湖北宜昌成立,也是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味动力”系列常温乳酸菌饮品是均瑶健康最为核心的产品。

2004年11月,均瑶健康创始人王均瑶因病早逝,其所持有的均瑶健康股份由其母亲与子女继承,而均瑶健康控股股东均瑶集团的股权结构,也是完全的家族持股。

根据同花顺iFind显示,均瑶健康股东均瑶集团的股权结构相当单一,由王均瑶的二弟王均金、三弟王均豪以及王均瑶的二子一女控制,无外部股东。而上市公司均瑶健康则由均瑶集团以及王均金、王均豪、王滢滢共占据80.32%的股份,投资机构所占股份较少。

在2017年9-11月均瑶健康共进行了三次股权转让,在三次股权转让后,吸纳了投资机构国诣投资、宁波容银、亿利金融、磐石投资等投资机构以及上市公司大众公用(600635.SH)成为公司股东,投资机构与投资人持股成本为9.72元/股。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的持股机构所持股份均未超过5%,这意味着在上市解禁期结束后,这批机构投资人可以悄无声息的将自己手中的股份进行抛售。

事实上,均瑶健康正面临着较大的减持压力,因为自上市以来,顶着“乳酸菌第一股”光环的均瑶健康在二级市场中的表现并不好。在上市之初连收五个涨停之后,均瑶健康股价便开启了下跌行情,以结束涨停的8月26日计,截至均瑶健康12月7日宣布进军矿泉水行业前,股价跌幅已超过35%。

面对如此情形,均瑶健康发布利好消息以维持股价也在情理之中。在均瑶健康宣布将进军矿泉水和益生菌两大行业后,公司股价便实现了明显提升,截至12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相比12月7日已经实现15%的区间涨幅。

《蓝筹企业评论》认为,目前均瑶健康股价波动较大,虽仍维持在机构持股价格的一倍左右,但在近期屡有次新股破发的背景下,想在今年三季度的解禁期前保持住并不容易。

上市四月,开拓两业

根据招股书,均瑶健康在上市募资时,募资近12亿元,如果刨除品牌升级项目的3.8亿元,也有近8.2亿被用于乳酸菌项目。

4个月的时间,恐怕募资计划中的扩建项目都尚未完工,如今的均瑶健康真的是想开拓新业务吗?

目前,我国益生菌市场竞争激烈,健合集团、澳优乳业、汤臣倍健、恒天然、蔚蓝生物、科拓生物等均有涉足,不仅如此,海外益生菌企业在此竞争中业更具优势。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鲁军此前就曾表示,“与国外相比,我国新食品资源基础研究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如我国现已批准的益生菌品种多为外资企业垄断。”

在均瑶健康的公告中称,将与微康益生菌在三年内在肠道健康益生菌上进行战略合作。其中,均瑶健康主要负责益生菌菌株的研发,微康负责益生菌菌株的生产与产业化。

从均瑶健康的招股书来看,2019年均瑶健康的研发费用仅有221.46万元,仅占总营业收入的0.18%。以汤臣倍健为例,2019年同期研发费用为1.2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2.38%。均瑶健康的研发投入显著低于益生菌行业的可比公司,由均瑶健康主要负责益生菌菌株的研发看起来并不像是个好主意。

根据同花顺iFind显示,均瑶健康目前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0,而在招股书中提及的15项关于饮料瓶盖与瓶身的实用新型专利也均属于子公司。

如果说乳酸菌市场与益生菌市场尚有一定的关联,那跨界做矿泉水面临的竞争压力就更值得投资者细细考量了。

均瑶健康总部在湖北宜昌,在公告中均瑶健康透露,自己的矿泉水水源来自湖北恩施,其水中硒(xī)和锶(sī)的含量两项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标准两倍以上。《蓝筹企业评论》认为,均瑶健康可能想依靠富硒、富锶的矿物质水打开市场。

但恩施的水源属于公共资源,并不具备排他性,每个矿泉水生产厂商都可以来恩施寻找合适的水源,换句话说,在湖北早有布局的农夫山泉同样可以生产富硒、富锶的矿物质水。

根据尼尔森数据,2018年中国矿泉水市场中农夫山泉占有率排名第一达26.40%;怡宝第二,占有率为20.90%;百岁山位居第三,占有率为10.10%;可口可乐、康师傅、娃哈哈分列四、五、六位,前六大品牌合计占有率78.3%,市场集中度十分的高。

与此同时,矿泉水企业近年来也呈现阶梯式上升,2020年新注册矿泉水企业3929家,同比增长8.5%,赛道十分拥挤。犹记得竞争还未如此激烈的7年前,恒大集团推出了旗下矿泉水品牌,并以长白山深层矿物质水为卖点冲击高端市场,但即便是资金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如今也只能宣告矿泉水业务失败,巨亏40亿惨淡离场。

不论是进军益生菌行业还是跨界生产矿泉水,均瑶健康在具体举措上表现得都有些似是而非,但股价却是重新上涨,由不得人们担心这家企业是否有清晰的战略安排。

产品遇冷,盈利下滑

《蓝筹企业评论》注意到,一边是二级市场对新业务的热烈反馈,另一边均瑶健康目前的主营业务却并不乐观。

根据均瑶健康的三季报,在2020年1-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同比下降27.41%;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下降33.8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同比下滑78.28%。

简单来说,均瑶健康的乳酸菌不好卖了。根据三季报披露,“味动力”系列产品2020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减少33.16%。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17-2019年,尽管产量仍旧呈现整体增长的趋势,但产量与销量之间的差距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存货自然也越来越多,并且乳酸菌产品是有保质期的。

进入拥挤赛道首先得保证自身不被挤出局,根据《2020-2026年中国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市场需求前景及销售渠道分析报告》的说法,目前常温乳酸菌产品呈现出分散型竞争结构,各品牌均有机会实现反超,即便目前位居第一的伊利,其竞争地位也并不稳固。

这意味着,即便现在均瑶健康的“味动力”系列仍占有15.1%的市场,也有随时丢掉的可能。

均瑶健康在募资项目延期公告中提到的自身“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对公司的业务影响,但并未详细说明,《蓝筹企业评论》认为,结合目前的乳类饮料市场以蒙牛与伊利两家独大的情况,应该是指核心产品“味动力”系列在市场中表现不及预期。

均瑶健康的机构股东自然也不愿见到核心业务表现不佳公司利润下降,如果均瑶健康的益生菌、矿泉水业务开拓不畅,乳酸菌业务继续下滑,那等上市解禁期结束,机构股东纷纷悄悄立场,势必将对均瑶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

《蓝筹企业评论》认为,均瑶健康近期释放的利好,还只能当成“利好消息”对待,其实质内容难以支持股价走高。结合公司机构股东的持股情况来看,解禁期过后减持的概率显然高于继续持有。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

如果觉得《即便股价涨停(心猿意马的均瑶健康也不值得投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