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汗血同源” 身体四个部位出汗多(不能大意 要区分脏腑虚实)

2023-06-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汗血同源”,身体四个部位出汗多,不能大意,要区分脏腑虚实。

对于出汗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一般大家对“出汗”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对身体有益的,因为出汗能带走身体的垃圾,活跃身体的气血;一种认为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出汗多了,对身体并不好,会导致身体的气血不足。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比较正确呢?

首先,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点片面,所以都不能说完全正确。对于“汗”的理解,我们中医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汗血同源。意思就是说,汗水和营血是同一个源头,相当于一个是“长江”,一个是“黄河”,起源都在三江源。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弄清楚出汗对身体的影响,如果从“汗”的源头理解,那是最合适不过的,所谓提纲挈领,后面的所有疑惑都将迎刃而解。

汗水,一般来说就是指外界环境温度升高、运动时从皮肤冒出来的“水”。实际上,我们身体的皮肤,无时无刻不在“出汗”。只是大部分时候都不被我们感知而已。所以,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个说法没有问题。

但是,为什么会出汗?主要也就一个目的:散热。无论是外界温度引起的体温被动增高、还是我们自己的主动原因,都是为了散热才出汗,而且和温度成正相关。所出的汗水,中医看来,其本质也就是体内的“津液”或者说“阴津”;而营血是深藏体内,不可泄露的阴津,所以,中医说的“汗血同源”,其实就指出了汗水的本质属于“阴津”。

因此,如果身体的阴津不足,出汗也会减少。比如大量脱水的人体温下降,其实也和皮肤减少水分蒸发有关。

生活中,有很多朋友,会有出汗较多的问题,有的稍微运动一下就出很多汗水,有的睡着了也会出汗,有的汗水像“油”一般粘手,有的汗水是黄色的。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基本原因,也还是气血的问题,比如气虚血热就是两种最常见的原因。

此外,即使出汗多的人,也不见得就是全身都出汗,大部分情况还是某个局部的汗出。根据出汗部位的不同,我们大致能判断属于什么原因:

1、 头汗:头为诸阳之会,又被我们称之为“六阳魁首”。手、足三阳经在头上交汇。所以,头上出汗的情况,大多都是和“阳气”有关。比如阳热炽盛就是最常见的原因。六阳经里,又以足阳明胃经的原因出汗最多,如我们吃火锅、辛辣食物,冬天饮酒等等,都会出汗,这其实就是足阳明胃经里的阳气被催动,熏蒸津液而成汗出;所以,如果是不正常的头汗,一般应该首先从“阳气”的方面考虑;

2、 手足汗:这里说的手足汗,一般指手足心出汗。也就是说,四肢其他部位没有感觉到汗出,而手心脚心却有明显的汗出。这种情况,基本和阴虚生热有关,尤其肝肾阴虚是主要考虑的方面。因为“阴虚则热”,也能灼伤津液而成汗出,这种出汗,一般比较粘腻;

3、 胸汗:胸部出汗其实是最常见的,大多数人首先出汗,其实并不是从“头”开始,而是从“心窝”出现。尤其气温较高时的正常汗出,“心窝”会出现很均匀的一团汗水,气温越高,汗水越多。如果排除气温的问题,胸汗可以主要从“心”的方面考虑,比如心阴虚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4、 背汗:背部是我们身体的“阳”,也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中医理论里,“背为一身之表”,所以背部的汗出,大多和阳和表有关。多数因为外邪在表,或者表有热邪,导致卫气(阳气)不安,肌腠翕张而成汗出。这种情况,一般邪去汗止,属于相对比较好调理的情况;

以上是出汗的四个常见部位,我们根据部位的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属于哪个方面,以便平时有目的地调理。哪些出汗需要调理呢?我认为,凡是不以降温为目的的出汗,都可以认为是异常的、需要调理的。对于出汗的调理,我认为下面两种情况需要区分一下:

1、 分清虚实:既然汗血同源,有汗出的情况下,一般都是阴津比较充足的,但是,阴虚生热的时候,也会灼蒸津液出汗。故,分清阴津的虚实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自汗”一般都属于虚症,而且是气虚为主。这主要是气血不能“维固”肌腠引起的;

2、 分清脏腑:汗出涉及的脏腑很多,我认为,又以肺、心、胃三个脏腑比较常见;

虽然,适当地出汗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能加速气血周流,改善心肺功能,有强身健体的效果。但不能忽视的是,“多汗伤阳”,汗水出的过多,不但阴津受损,而且阳气也跟随汗水而出,我们大汗出之后的疲乏、瞌睡都是阳气不足的原因。所以,也要避免剧烈出汗,尤其现在气温较高,锻炼的时候更要注意这一点。

如果觉得《“汗血同源” 身体四个部位出汗多(不能大意 要区分脏腑虚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