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我就想和你在泉州好好吃顿饭

2023-06-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于千万城中遇见我要遇见的城

文图原创 / 莫非

我就想在泉州和你好好吃顿饭。

在街头,你挨着我左手,我挨着你右手,扭头看见你眼角浅笑的细纹,轻轻地对你说:春风十里,不及有你!

于是,于千万城中遇见我要遇见的城,于千万年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一切刚好。S先生轻轻地问我:你还要吃一碗泉州的“面线糊”么?

我们从福州到泉州已近中午,特地选择住在深受文艺青年喜爱的“源和1916”文艺创业园(泉州的798)内的酒店。

穿过1916文艺园的院墙外一条弯弯曲曲的老巷,即是原汁原味的闽南风情老街——中山路的西街。

福建美食在泉州,这里有纯正的古早味。

在《舌尖1-2》总导演陈晓卿的眼中,全国没有哪个地方,能像泉州这样有丰富的美食小吃,而西街则安放了泉州小城的灵魂。

那些林立在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各式彰显中世纪海洋文明的建筑,足以令每个来泉州的人沉沦。

我俩顺着西街右侧自西向东一路晃荡,右手边的一家“叶婆婆的面线店”,吸引了我俩的视线。

“面线糊”是泉州当之无愧的代表性美食,泉州人最常见的传统美食,在泉州美食的江湖地位,一如“锅盖面”在镇江的江湖地位。

小店规模不大,店内挤满了来尝鲜的食客。我俩被挤在角落一张用老门板做的条桌边,面板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我俩只叫了一碗面线糊。

面线糊好吃与否,汤是关键。底汤是前一天熬了一整天的大骨汤,然后食客再根据自已的喜好添加海鲜、牛杂、豆腐、香菇等配料。

食客虽多,但店家操作却丝毫不含糊,坚持小火慢煮,一碗面线糊我们足足等了四十分钟。

两个成年人分食着一碗面线糊,我小口啜吸着底汤,穿过奇香的汤口,一眼瞥见S先生手中的筷子快速夹着面线,不断送入口中,一脸沉醉,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

说起泉州街头小吃,“土冻笋”不得不吃。

我第一次吃是几年前在厦门。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土冻笋”富含胶质,主原料是一种蠕虫,二、三寸长。

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就活脱脱地像个果冻。它肉清,味美甘鲜,吃时配上好酱油、陈醋、蒜蓉,只要十元一份,既解馋又润喉。

自古老街不缺故事。历经百年风霜的西街,在历史的打磨中,拥有多家年代久远的老店,一些耳熟能详的传统小吃,背后都是一段沾染了风雨的老故事。

西街名气最大的要算“亚佛润饼皮”店,西街唯一被《舌尖2》拍过专题的美食店。这是一家由三代传承,历经百年的老店,现在的传人是第三代名叫“亚佛”的50岁的大叔。

润饼其实就是我们这的春卷,但体积比春卷大,泉州人在除夕、元宵、清明有吃润饼的风俗。

新出锅的润饼皮卷上马齿苋、花生米粒、香菜、白糖和的馅(光看这食材就知泉州人挺有养生观的)。吃完一个,裹腹又有营养。

平时我虽然在吃饭这件事上比较节制,但却很喜欢与吃饭香的人在一起,看着他们沉迷于美食,吃每顿饭都像许久没有进食的样子,而且吃饭香的人大都比较快乐。

S先生就是这样,他频繁地向我输出一个吃货的能量,平时很少见他不开心。因为,这个世界上好吃的太多,每天都有好东西吃,完全来不及担忧人生。

东街南城外有家闽南人文食堂,是外地人吃地道闽南味道的好去处。晚餐时我们一路寻去,在铺着色彩饱和度极高的红色花桌布的餐桌前坐下,点了餐厅推荐的“野鱼汤”“海蛎煎”。

我独独钟情海蛎煎。海蛎煎在闽南语中叫做作蚵仔煎,好吃的海蛎煎一定是用肥美新鲜的海蛎、细腻的番薯粉,和正当时的韭菜或蒜仔,再磕上一只鸡蛋。

海蛎煎必须趁热,醮上甜辣酱,海蛎煎的鲜香,混合着泉州地区的甜味偏重的甜辣酱,热乎乎地夹一口放进嘴里,那种浓烈的鲜香,立刻能让你明白:为什么“世间唯爱与美味不可辜负”。

夜幕降临,我举着相机流连在中山街的骑楼中间,沉沦于百年的流烟往事中不可自拔。“我就想在泉州与你好好吃顿饭”,耳边,S先生一句话瞬间将我拉回现实。

西风,缓缓地拂过,微凉……

文图原创

感谢转发

如果觉得《我就想和你在泉州好好吃顿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