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精明增长”(攀枝花这样“匠心营城”)

2023-06-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0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11月13日傍晚,家住攀枝花市东区的王军和老伴吃过晚饭,沿着熟悉的“大梯道”来到金沙江边。“在这里待了30多年,退休之后总是希望能亲近山水,听说银江水电站建成以后,这儿就能成为一个亲水戏水的地方。”王军指着不远处一座已初具规模的建筑说。

过去五年,伴随国家资源开发、“三线建设”而兴起的攀枝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57%,超过2/3的人口在城市居住。今年,攀枝花第十一次党代会聚焦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树立“精明增长、匠心营城”理念,严控增量规模,挖掘存量潜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增量规模扩张向存量效益提升转变,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展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打造更加整洁、有序、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

从今年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攀枝花市民敏锐地感受到城市的细微变化。

规划先行

架起城市建设“望远镜”

“整体效果方案什么时候能出来?有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11月4日,东区太谷广场商业街区项目现场,由东区区委“一把手”带队的调研组边走边看,对项目规划方案现场提出意见。

对攀枝花而言,要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必须面对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在74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让人生活得更美好?

“城市发展已进入提质增效的重要时期,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坚持以人为核心。”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拿起“望远镜”,从合理规划做起,为城市精明增长扩展更多空间。

老城区规划虽已“过时”,但居民日常生活经不起折腾。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好“腾笼换鸟”的文章,必须规划一次性到位和设施前瞻性布局。

“进行规划时,预留出足够空间,才能不埋隐患、不留遗憾。”攀枝花市主要负责人强调,编制规划要“大胆规划、小心论证”,以紧凑发展腾退空间,利用工矿废弃地整理、棚改腾空和老旧小区改造,在相对集中的紧凑空间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引导人口和产业适度集聚,增强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提升老城区的承载力、宜居度、包容性。

目前,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多部门正加紧编制五年行动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和项目工作清单,将统筹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城市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突破。

创新驱动

打造城市亮丽“新名片”

“候鸟老人”张丽已经连续3年到攀枝花康养过冬。今年她刚下飞机,就发现了不同,“以前从机场到市区,要经过的马家田尾矿库,像一块伤疤躺在青山中间,特别显眼。”

但眼下,这块“伤疤”模样已经改变——去年底,马家田正式关闭,开始进行覆土施工。这座占地面积3900余亩的尾矿库,将成为未来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区域。

持续发展的潜力、转型提升的活力、吸引游客的魅力,是攀枝花发展的内在要求。

今年9月,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启动尾矿库—阿署达区域概念性规划研究。按照初步规划,带有浓重工业气息的马家田库区。将与周围生态资源有机融合,打造成以花海为核心,融合库区大地景观、花海游憩、休闲健身的特色市民公园。

此外,通过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尾矿库—阿署达区域将被打造成优质宜居城区、公园城市示范区、文化旅游活力区,加快推进城市东扩进程,形成攀枝花“中圈”旅游目的地增长极。

而东区望江片区则将采用“留改拆”组合的方式。这里是攀枝花典型老城区,也是攀枝花城市更新的示范项目。东区住建局房管股股长刘柳介绍,这一片区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连接人民路都市时尚生活圈与御湖花都度假经济圈,打造出攀枝花“滨江新名片”。

精细管理

推动治理模式“更聪明”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是否‘聪明’。”今年,攀枝花计划投资3.3亿元改造38个老旧小区,已有36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开工。在西区金沙社区党委书记刘秀华看来,精心建设、精细管理城市,要用上“显微镜”,聚焦细节,由“单一”管理模式向“多元化”“智慧化”转变。

从2019年底开始,为了解决社区老旧小区权责不清、管理混乱、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金沙社区着手建立完善“社区党委+院落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长四员”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社区党委+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级联动机制。

位于该社区内的蓝湖小区,曾因为小区内人工湖长期无人清淤,被居民戏称为“烂湖小区”。通过院落党支部多次协商,开发商近期对湖底的淤泥进行了清理,“现在湖里有了水,住得更舒服惬意。”住在湖边的居民赖祥碧说。

“我们把闲置的垃圾房改造成院落议事厅,居民就在自家院子里讨论自家的事情,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议事会经常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塞纳院落党支部书记金洁说,“院落议事”已解决了门禁锁设定、院落整治、晾衣区的划分等事项36个,院落“微治理”很有成效。

“最让我们开心的事,还是以前不够亮的路灯现在都亮了。”77岁的周世兴老人说,现在小区里跳舞的、散步的人也多了,大家“耍得很开心”。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老百姓决策共谋、建设共推、治理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城市为人’的功能。”刘秀华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子晴)

如果觉得《“精明增长”(攀枝花这样“匠心营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