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还种地 究竟是为了养老(还是无私奉献)

2023-06-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农业农村农民#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现在的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还下地干活,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农村“空心化”不断加剧,几乎没有年轻农民留守农村,耕种田地生产粮食似乎都成了老年人的事情。或许,这正体现了农村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到老干到老,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要自己还有力气,能扛起锄头抡动铁锨,农民们就不会停止自己的农业生产劳动。

实质上,这并非农村老人自愿继续这样干,大多数都是因为老年生活所迫造成的。如果农村老人如同城镇退休职工一样,每月都能领取高额的退休金,那到了这个年龄,他们还会下地干活吗?显然,绝大多数的老年农民都不愿意。当然,也不乏有些农村老人,对土地心存敬畏之心、爱惜之心,甘愿在自己心爱的土地上,奉献自己生命直至最后一刻。因为,农民的骨子里都有不求索取,唯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说到底,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本应到了颐养天年、含弄子孙、享受人生天伦之乐的时候;虽然现在每月领取了100多元的“养老金”,可只能买袋米买壶油,还能干什么呢?所以,他们不得不依然坚持奋斗在生产粮食的第一线,始终心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教训,始终坚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的真理,依然下地干农活。其中,这有人生的无奈,也有农村老人生活传统的根深蒂固。

农民一辈都在耕种庄稼地,到年老后一般都依靠“土地养老”和“养儿防老”,这两种养老方式构成了农村老人养老的基础,且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了下来。对于一些农民家庭经济富裕的老人来说,他们依然坚持种地,就是为了甘于奉献自己;对于经济条件欠缺的老人来说,那就是为了自己的养老生活能过得好一点。

可是,现在农村生活节奏加快,年轻农民生活负担沉重,仅仅依靠在家耕田种地无法实现脱贫致富,那就更不要说给父母养老尽孝了。每一个农民都明白,只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是实现家庭和睦的根本。可是,农民在家耕田种地,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口粮,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不得不把老人留守家中,只身外出务工,努力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这才是最根本的。

实际上,现在七八十岁农村老人的子女,年龄一般都有40、50岁左右了,人到中年正承受着巨大的生活负担,他们要照顾四个老人的养老,要照顾小孩上学,或为子女结婚买房买车,还要应付各方面的人情世故,经济支出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作为年老的父母,看到子女生活压力如此之大,哪还能袖手旁观呢?那就下地干农活,这样一年多多少少还能增加点收入,不给子女添加麻烦。

所以,这就是我们看到七八十岁的农村老人,还在田间耕作的真实现由。他们每天尽自己所能,通过劳动多少都可能获得收入,减轻子女生活负担。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是农村老人的自愿行为,而是生活所迫。

如果他们能和城镇职工一样,在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后,每月如期都能领到高额的养老金,那到了这个年龄,你再鼓励他们去种地,也没有几个老人真的愿意去。不管怎么说,不管哪个行业,再乐于奉献的人,最起码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因为,现在七八十岁的农民,老年生活没有足够的保障,那下地干农活似乎成了养老的另一种方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乡村关中

共同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原创作品,珍惜码字者劳动,打赏点赞也是一种美德和优良习惯。

如果觉得《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还种地 究竟是为了养老(还是无私奉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