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民国晚清时期粮食(小麦)播种量和产量分别有多少 和现代对比

2023-06-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0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民国晚清时期,北方冬小麦种植和产量,和现在对比,有多大变化?

一、民国晚清时期冀鲁豫平原农业耕作模式

民国晚清时期,现在的黄河以北的海河流域平原上,不像现在冬小麦夏玉米连作一年两熟。当时,大多数耕地都是一年一熟制:一部分劣等地春播高粱豆类谷子等小杂粮和棉花,秋天收获;优等地闲置到秋分节气后,留作播种冬小麦。这叫晒地麦子。

民国晚清时期冬小麦种植流程:

(1)晒地

在上茬冬小麦收割后,除非个别有辘轳井可浇灌的村边高昂地块,可能种点60天成熟的紫根谷子等。绝大多少农田就闲置起来。闲置的土地伏天下雨后,地里草长起来,用耕牛把地耕翻,让阳光充分暴晒土地。

立秋(公历8月7-9日交节)十八天,寸草结籽。闲置的晒地又长出一层杂草,农人们再次耕地后。此时,地已经耕作了两次。当时没有化肥,地里会撒施一层人畜沤粪肥。当白露(公历9月7日到9日)节气前后,因为气温低,很多一年生杂草不再发芽,根据雨水情况,农人们开始再次耕地粑地保墒情,等待播种冬小麦。

(2)播种

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节气一到,播种冬小麦是最大最重要的农事活动,家里的所有劳力出动,很多农户没有耕牛,都是人拉三条腿木耧播种。每亩播麦种6斤左右。播种后要用石头砘子把耧铧划松的麦垄压实,防止风吹干了土壤中的墒情。

每一道农活工序都非常细致。因此,农谚道:麦在种,秋在管。意识是麦子丰收不丰收全在播种这一道工序上。

(3)管理

民国晚清时期,冬小麦种植就是播种和收获两头农活忙碌,中间基本上不用管理。因为冬小麦播种后,其它如刺儿菜大碗花等宿根杂草虽然会跟着麦苗长出来,但到冬天这些杂草地上部分就会被冻死。来年冬小麦返青后开始生长,蒿草、地苗菜等才开始上来。杂草多的麦田要人工锄草,多数麦田杂草不严重,不用锄地。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麦苗藏老鸹(guā),就是麦苗已经覆盖了地皮,后生的杂草在麦苗底下也长不起来。

大多数冬小麦都是靠天下雨生长,不用浇水。严重干旱的春天,只有部分有辘轳井的麦田可以浇灌一次。因此农人仰天叹息:种不种在人,收不收在天。

(4)收获

一过小满(公历5月20—22日交节)节气,麦子黄稍,饿死羊羔。农人们开始了摩拳擦掌,钉镰磨镰刀,收拾磙子,轧实在打麦场。打麦场都是土地,农人们用粑转着圈粑,把打麦场表土粑细粑平,然后泼水湿透,撒上一层麦秸,套牛或者人拉石磙子碾压,最后打扫,粘在泥土的麦秸就像打在场地横向铆钉,场地不崩裂,不起尘土,专门用于晾晒碾压收割后的小麦。

五月收麦打场被视为抢收,可以说是全村以农户为单位,是一次劳力总动员。只要能走动的就得参与到收麦子打场的农事活动中。

谷上垛,麦上仓。经过半个月的忙碌,小麦颗粒归仓后,农事劳作告一段落。

(5)麦种亩产比例

民国晚清时期,亩播麦种6斤,一般的麦田亩产4斗左右,约合120斤小麦;高产的有辘轳井的麦田亩产约5斗上下,约150斤;更有些低产麦田亩产在2~3斗之间。

饿死爹娘,不吃种子粮。没有千顷地,难收万担粮。这些谚语,就成为了民国以前农人们对收获向往的一种图腾。

二、民国晚清时期冬小麦种植与现代对比

民国晚清时期亩播麦种6斤,现代亩播麦种30斤。

(1)一个劳力单日割麦地面积对比

民国及以前时期:一个壮年劳力,起个五更,一天能用镰刀收割三亩麦子。割麦人弓着腰,一手抓一把麦子,挥舞镰刀,箭头一样向前射出。

现代:亩播种麦种30斤,小麦长得地里满满的,看不清麦垄了,割麦人一镰刀下去,割一把就显不出来割过。一个劳动力人工割麦子一天割不了5分地。

(2)亩播种量与收获产量对比

民国及以前时期:亩播麦种约6斤,按照高产亩产150斤小麦,收获是播种量的约25倍。

现代:机播每亩麦种30斤上下,按照相对高产亩产1200斤小麦,收获是播种量的约40倍。

(3)一个劳力一天收割麦子的产量对比

民国及以前时期:一个壮劳力日收割3亩麦子,按照高产计算才收获约450斤小麦。

现代:一个壮年劳力日收割5分地(0.5亩),收获小麦约600斤。

(4)冬小麦播种时间变化

民国晚清时期,冀鲁豫平原这一带的冬小麦播种,秋分节气是历年最佳播期,并且能提前不宜推迟。现在,由于农业技术改革播种期推迟到寒露(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节气。

民国晚清时期:主要是因为水利条件差,土地肥力差。冬小麦冬天完全靠自然的雨雪水分生长铺根。

现代:化肥让土地肥沃,良种让高产有了潜力,机井灌溉让冬小麦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生长铺根。冬小麦播种后,在冰冻土地前后,通过浇灌冻水,让冬小麦根系健壮生发,为来年返青打好了基础。秋分播种的小麦苗就会旺长。农谚道:麦无二旺。为了控制年前冬小麦苗旺长,就要推迟播种期。就是推迟到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播种冬小麦,亩加大几斤播种量,也不会减产少收。

综合来看,民国时期及以前的冬小麦种植,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良种和没有水利条件,就是靠天自然收;现代依托化肥农药良种,良好的水利条件和科学的种田技术,产量大大增加了。

如果觉得《民国晚清时期粮食(小麦)播种量和产量分别有多少 和现代对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