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华孝道文化在健康养老中的地位与作用初探

2023-06-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61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孝道的民族,孝道被视为道德之元,教育之本,行为之道。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族结构的变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公民道德有所滑坡,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推进孝道文化与健康养老的融合发展,急需营造健康养老的政策环境、敬老养老的社会环境、孝亲敬老的家庭环境、居家养老的服务环境和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心灵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孝道的民族,孝道被视为道德之元,教育之本,行为之道。在伦理道德中,孝是仁义的根本,孝奠定了仁爱的基础。孝道不仅是家庭内部的伦理规范,它与国家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一家之孝,就有可能感化、教化一个地区,进而引领社会风气,达到治理一个国家的目的。尽孝尽忠皆传统,爱家爱国相统一。如果能在“孝道”上探索一条适应新时代的新理论、新实践,就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一、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孝道文化,作为修身养性的根本和基础,作为社会伦理的自然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孝道文化还是有它的现实意义和需要提倡的。

1、孝亲敬老是家庭美德的具体体现,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何谓孝道文化?孝道是承袭的敬老养老美德,广泛用于社会生活,就成为孝道文化。“孝”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老人紧紧靠着儿子,其基本含义是子女要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它是家庭美德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要大力提倡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批判“孔孟之道”,把孝道文化全盘否定,后又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冲击,致使一些人的思想道德滑坡,“敬钱不敬老”、“敬权不敬老”、“敬小不敬老”,千方百计“刮老”、“啃老”。有的不赡养老人,有的抢占老人的财产,有的干涉老人的再婚,有的视老人为“包袱”、“累赘”,甚至逼迫老人走上绝路等。社会上这些不孝的行为,从反面告诫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研究、发掘、整理,弘扬其精华,使之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和促进家庭美德的建设。

2、用孝道文化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措施。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4亿,占总人口的17.3%,进入了老年型的社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老年人口每年在以3%的速度递增,“银发浪潮”滚滚而来。但是,我国是在经济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搞“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尤其是农村主要还是依靠子女养老,走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道路。家庭养老的问题还很多,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需要社会把孝道的教育与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规范人们敬老养老的行为,谴责和制裁那些不孝的子孙,提高年轻人敬老养老的自觉性,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温馨和谐晚年的生活环境。

3、宣传和发扬孝道文化精神,是推动和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族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宣传和发扬孝道文化,既能解除老年人的养老难题,形成和睦上进的家庭环境,又能消除成年人的后顾之忧,集中精力从事工作和事业。俗话说:老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宣传孝道还能扩展外延,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关怀,更可扩展为年轻人对全社会老年人的敬爱,做到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对稳定整个社会的秩序,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4、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的渊源上看,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道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百善孝为先”“孝道之始也”等古训,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推崇。因此,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仪之邦”之美誉。从流传的地域看,孝道文化不仅在中国影响极为深远,还流传于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至今这些国家和地区仍在大力提倡敬老养老,惠及老人;从国际社会的关注看,孝道文化的基点是提倡家庭养老,因此被国际社会称之为“亚洲模式”,是解决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榜样。所以说,孝道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孝道作为修身养性的根本和基础,作为社会伦理的自然组成部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至今在全球仍有其存在的历史空间和作用,我们决不能任意抛弃。

二、影响健康养老的若干因素分析

2017年1月国家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对传承中华孝道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孝亲敬老问题直接影响到健康养老,新的24孝正在行动,涌现出一大批敬老养老的模范家庭和先进个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随着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公民道德有所滑坡,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1、老年人在家庭中居高无上的地位傍落。随着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变化,老年人在家庭中居高无上的地位傍落。孝道文化是以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产生的。在原始社会里,随着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母系制度过渡到父系制,由群婚制过渡到配偶制,于是出现了家庭。在家庭内部,由于老人有一定的生产技能,又掌握了家庭的全部财产权,所以老人在家庭里有居高无上的地位。“父为子纲”、“子从父命”,子女是无条件的服从。但是,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赖以生存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所有制变更,子女依赖父母联系的纽带松动了。老人掌握的生产技能,也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和作用。由于老人失去了家庭的经济控制权,居高无上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父母在,不远游”也成了过去。青壮年大量外流,留在家里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老人谁来赡养?有的老人在家已一二年没有拿到子女给的生活费了。

2、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性逐渐减少。随着离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城乡社会保险的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可以领到政府发给的养老金。这些老年人后半生不用子女养老,也不用为“吃饭”问题发愁。老人手里有了钱,对子女的依赖性减少,家庭赡养纠纷大大减少。有些老年人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主动进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养老,与老年人一起过着集体生活,参加各自兴趣的文体活动,促进了身心健康。用老人的话说:“养儿防老”靠不住,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好!

3、子女照料老人生活的能力日益减弱。随着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子女照料老人生活的能力日益减弱。在“多子多福”的年代,家庭“四代”、“五代”同堂是一种荣耀,认为人丁兴旺,家庭发达。在这样的大家庭中,由于人手多,对老人晚年的生活照料等问题一般容易解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四二一家庭”增多,加之有些老年人因生活习惯和住房条件困难等原因,也不大喜欢与子女住在一起,因此家庭规模越来越小。由于空巢家庭增多,纯老年人家庭增多,高龄老人家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削弱。有些子女虽有孝心,却因不在老人身边或因现代社会工作任务重、生活节奏快而无暇顾及,或因老人长期患病住院等原因而无力照料。有的地区已出现了“有偿转让赡养义务”的现象,把赡养老人的义务以有偿的方式拜托给亲戚、邻居、学生和社会养老机构。这样做,子女只是在有空的时候,才回来看望老人。家庭解体的步伐正在加快,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已势在必行。

4、传宗接代为核心的孝道观念发生了变化。随着生育观念的改变,以传宗接代为核心的孝道观念发生了变化。儒家的孝道观宣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前,有些小青年特别是城市中的年轻人继嗣思想日益淡化,不再为宗族接续“烟火”。他们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不愿意结婚,结婚后也不愿生孩子,致使“丁克家庭”增多。上海市已连续多年出现人口负增长,杭州市上城区也出现了这种人口负增长的局面。这些年轻人只是追求自身的生活自由、舒适,到自己老的时候就依赖社会,进老年公寓、托老所,需要由社会承担生活照料的重担。

三、弘扬孝道文化与提升健康养老品质相融合的思考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孝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德行。父母与子女是一种血缘亲情的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人际和谐的基础,也是做人必须具备的起码的道德准则。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孝道文化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认真进行研究,探索一条以弘扬孝道文化为基柱,以健康养老为平台的新路子,营造好健康养老的政策环境、敬老养老的社会环境、孝亲敬老的家庭环境、居家养老的服务环境和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心灵环境。

1、营造健康养老的政策环境。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把对老年人的健康养老纳入法制约束的范畴。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老年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对老年人的权益有明确的规定,但对敬老养老和惩治不孝之子方面尚不完善,应出台必要的政策规定。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国际惯例,也是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与道德要求。对通过法律手段暂时不好解决的问题,可由有关部门运用政策规定和舆论监督加以解决,使老年人应有的健康养老的权益得到保护和保障。要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还需要老龄部门、街道、居委会组织老年人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使他们能学法、知法、守法,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法律部门应具体帮助,指导老年人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提供法律援助。

2、营造敬老养老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孝道文化连根同源,从中汲取丰厚的道德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人 民都应遵循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它所倡导的三个层面共24个字的内容。即国家价值目标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价值取向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公民道德价值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它相应的“精神基因”,其中,公民道德准则中的“爱国”和“敬业”这两项内容同传统孝道文化的道德理念紧密相联。当前,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敬老孝老社会氛围,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敬老养老教育要从家庭抓起,从社区抓起,要以学校为主体,以社区为课堂,组织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把社会道德规范化为自己的行动。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真正把德育摆在第一位。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五好家庭”、“好儿媳”、“好邻里”,让世人感到,作为晚辈满足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是一种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敬老孝老的观念,应当得到大力倡导。让人们自觉认识到,为老人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的公德。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孝道文化展览馆,作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

3、营造孝亲敬老的家庭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都要重视家族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而家风建设的根本在于孝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抓好家庭美德建设,才能为老年人健康养老创造基本条件。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关心对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育孩子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在现代家庭中,孝敬父母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和谐温馨的家庭可以为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按照《老年法》的规定,广泛宣传家庭成员应对老年人履行“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藉”的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赋予“孝”以新的内涵:对父母的精神赡养。这是因为过去老年人丧失劳动力,最需要的是子女对父母的物质赡养。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老人,多数有退休金,生活上有保障,更需要的是子女对他们的精神赡养。因此,家庭成员应尽量满足老年人对亲情方面的要求,要在经济、精力允许的情况下,用多种方式与老人共处共聚。教育年轻人尊重老年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尊重他们形成的生活习惯。对愿意选择独居生活的老人或无条件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常回家看看,给老人尽量多的亲情和关怀。

4、营造居家养老的服务环境。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是共同的,缺一不可的,要完善养老服务社会化功能。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保证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同时,要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以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机制。按我国的国情,对老人的赡养是以家庭为主,但随社会的发展,养老的社会化已见端倪。政府应投入一定资金和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使老年人就近方便地得到各方面的服务。完善和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把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列入重要服务内容,开展有特色的精神关爱服务。如:陪聊天、陪旅游、陪购物等,建立用钱买服务,用钱买精神生活的新观念,按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收取服务费用,以保证社区服务事业的正常运转,努力把社区建成精神养老的家园。大力推进老年福利和服务事业的社会化,兴办银色消费产业。加快开发和兴办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生产、经营、服务企业,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如,开发建设专供老年人居住的“银色住宅”,“银色商场”,“银色乐园”,“银色网站”等都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营造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心灵环境。老年人要保持革命晚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立自强自尊的精神,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才能得到社会的尊敬。在老年人中还应积极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是达到老人精神赡养的内在因素。调查资料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老人的精神赡养与自身素质的高低不无关系。因此,不仅政府、社会、家庭要为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创造条件,老年人更需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使老年人不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与时代同步,培养情趣、提高品味。用高雅健康的娱乐丰富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到老有所乐。努力与年轻人和谐共处,不论在社会或是家庭中,老年人应自然、灵活地融入新的思想观念,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如积极关心教育下一代,培养个人情趣,广交朋友等。老年要保健康、保本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林子利 陈国樑 李宗明

如果觉得《中华孝道文化在健康养老中的地位与作用初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