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药产业因疫情影响迎来发展机遇

2023-06-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5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南方网讯 "我正在爬山。”罗先生是一家医疗用品公司的负责人,主营儿童口罩、测温枪等产品。往年这个时候,公司早已按部就班开工,但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生产厂家的产能被政府征用,罗先生暂时乐得清闲。庚子新春,这场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酣战未歇,各行各业几乎都受到波及。展望未来,这场疫情会给大健康产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速“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总体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炎1号方’总有效率达到94.21%。”2月19日,在广东省政府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谭行华向媒体介绍,目前全省已有11家定点医院申请调剂“肺炎1号方”共6072包,同时捐赠2万余包“肺炎1号方”给湖北省人民医院等10家湖北医院。

同一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写入了诊疗方案,用于临床治疗确诊患者。在取得214例临床有效数据的情况下,2月6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即联合发文向全国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多款中成药也被纳入诊疗方案,用于医学观察期的治疗,包括藿香正气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等。同时,这版诊疗方案继续推荐包括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多款中药注射剂,并增加了适用于重型、危重型的中成药如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以及中药注射剂的具体用法。

与此相关的中药企业获益明显。早在2月5日以岭药业发布公告,公司生产的专利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和全资子公司生产的专利中药连花清瘟颗粒被该方案列为中医治疗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连花清瘟产品为该公司的主导产品,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连花清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4.15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2.54%。在诊疗方案之外,双黄连口服液也因为体外实验结果的新闻发布而被一抢而空。

与2003年抗击非典型肺炎时只在局部地区使用不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成为当红的重要力量。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2月17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共计60107例,占比为85.20%。

2018年的数据显示,全国中药工业产值约9000亿元,约占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3,并预计带动形成约2.5万亿元规模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全国大部分中药生产线还处于工业2.0水平,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但达到工业3.0或4.0水平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还很少。另一项数据显示,近年中医药产业发展速度放缓,2019年上半年,中药饮片的营收增速仅为0.04%,中成药增速也远远落后于行业平均的8.9%,仅为4.98%。

2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介绍,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老百姓对中医药有种迫切需求,根据临床调查,重症患者有80%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轻症患者有90%愿意接受中医药干预,隔离的患者也希望中医药早期介入。业内人士认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干正”,利用中药调整人体的脏腑机能,达到人体阴阳平衡生理状态的理念,越来越被大众认知,并受到欢迎。同时,包括艾灸、穴位贴敷按摩等中医外治法,也在抗疫中赚足眼球。经此一役,中医药产业将迎来提速发展。

生物医药诊断试剂竞跑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一个多月,截至2月18日24时,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7.4万例。庞大的感染人群需要确诊,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需求猛增,也开启了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在相关赛道的竞跑。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版本中,送检样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一直是确诊病例的主要病原学证据。作为重灾区的湖北武汉,疫情最初关于核酸检测试剂盒紧缺的消息不断。国家药品监管局也为此开通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

资料显示,截至2月10日,国家药监局累计应急审批了7家企业7个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包括之江科技、捷诺生物、华大生物、华大智造、达安基因、圣湘生物、伯杰医疗在内。2月3日国家工信部在回应检测试剂供应紧张问题时介绍,2月1日,试剂日产量已经达到了77.3万人份,是疑似患病者的40倍,产能恢复值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已经基本满足要求。

但应急审批之下,核酸检测试剂的“假阴性”问题也困扰着临床。专家解释,这一方面跟采样位置、方法不规范有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应急审批之下,相关试剂盒产品稳定性、灵敏性不够的问题。

仍有更多的企业在加入赛道。统计显示,有约100家医药检测企业已经完成新冠病毒检验试剂盒的研发,并提交审批。“除了首批企业,快速检测、精准检测都在成为竞争的风口。”广州一家从事核酸检测研发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而随着疫情发展,试剂盒短缺虽然得到解决,但检测机构和人力成为另一道瓶颈。不少地方医院缺乏PCR病毒检测的硬件设施和相关资质,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为生力军加入抗疫战场。据统计,金域医学、华大基因、华银医学、达安基因等头部机构均被纳入部分地区卫健委推荐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名单。

此外,关于新冠肺炎的治疗用药、血液制品、疫苗研发等也成为热门。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被第六版诊疗方案增列入试用药物,吉利德的瑞德西韦三期临床试验正在紧锣密鼓开展。

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500亿元,共有9个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获批上市。另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近40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此轮抗击疫情中,包括试剂、疫苗、新药等在内的众多企业不计成本入场,一方面是社会责任驱使,另一方面后期的抗风险能力应受到关注,政府可以在新药研发尤其是抗病毒新药研发上加大投入,对于疫苗的研发也应该持续加码。

调节免疫力保健品或迎小阳春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关于“免疫力”的话题频频被提起。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对抗新冠病毒,身体免疫力成为最重要的武器。一些与调节免疫力相关的保健品,也有望由此迎来一波“小阳春”,而线上销售也会加速成为保健品消费的重要渠道。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以“蓝帽子”注册获批的保健食品有17470个。其中2018年批准的产品多为延续注册或是备案的产品,新批准的注册产品仅为3个。2019年“权健事件”爆发,保健品行业受到监管部门严厉整治,从2019年1月8日开始,13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六个重点行业及领域、四类重点场所及区域和十类重点违法行为,开展“百日行动”执法专项行动。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指出,2019年保健品行业在监管之下已经实现一轮优胜劣汰,疫情带来保健品刚需的增长,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更应该抓着这一机遇。

创新案例

“肺炎1号方”让中药配方颗粒“出圈”

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广东中医制定的“肺炎1号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点赞”。而生产者正是中药配方颗粒龙头企业——广东一方制药。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谭行华在温病学说指导下,制定了包含金银花、连翘等16味药在内的“肺炎1号方”。临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新冠肺炎轻症病例,经1周观察,实验组所有患者体温恢复正常,50%咳嗽症状消失,52.4%咽痛症状消失,69.6%乏力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转重症,对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疗效明显。

“肺炎1号方”很快走通了应急审批渠道。2月1日,被列入广东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应急专项。2月3日纳入院内制剂应急审批并准予附条件备案,定名“透解祛瘟颗粒”。2月8日,省药监局、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联合发文,明确在疫情期间,允许全省定点收治医院根据临床需要直接调剂使用。从立项到启动量产,用时不到一周。而这背后,有一方制药和中药配方颗粒的功劳。“市八医院有我们的智能调配系统,可以快速实现中药处方调配。”一方制药副总经理魏梅介绍,中药配方颗粒方便快捷,质量稳定,对于临床观察疗效来说相当重要,不会受到传统中药饮片不同批次质量不均的影响,临床要加减配方也很方便。截至2月17日17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运用“肺炎1号方”治疗确诊病人121例,总有效率达到94.21%。

业内人士指出,中药配方颗粒诞生之初即存在不少争议,大众甚至不少中医对于其药效如何、标准制定等也有疑问。而此次经过“肺炎1号方”的配制和临床观察,对于中药配方颗粒未来市场发展是一大利好。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约2200亿元,中药配方颗粒占中药饮片占比约8.4%,2018年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规模约185亿元。而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此前仅有6家国家试点企业,中国中药独占天江药业和一方制药两家,近年来所占市场份额已经近50%。

2019年,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试点统一标准的公示》,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部署要求,截至2019年5月底,受理了14家生产企业和1家研究机构提交的301个品种的研究资料共计437份。通过组织12次专家审评会审评,其中的160个品种形成了试点统一标准的拟公示标准。

精准核酸检测研发破题“假阴性”

2月19日晚上7点,广州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朱托夫教授走出实验室,基于该公司“微量精准核酸检测”专利技术所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被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机构向他发出需求。海力特也刚刚向湖北武汉抗疫一线的广东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等捐赠数千份试剂盒,“我们的产品不仅可以定性标本有没有病毒,而且可以定量标本里的病毒量,尤其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特别具备参考价值。”朱托夫介绍。

公开资料显示,海力特创立于2010年,是以功能性治愈为导向的微量精准检测技术产业化公司。朱托夫教授从事病毒诊断30多年,是“微量精准核酸检测”专利的发明者,已经产业化8个艾滋病和乙型肝炎产品,均获得“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成功研发的多个核酸检测试剂盒已在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美国哈佛大学等100多个中美两地的医疗机构中临床应用。

“‘假阴性’问题在艾滋病等领域也一直存在,相关科研论文也显示,这跟咽拭子采集位置不合适、病毒样本量不够、标本运输等相关。”朱托夫指出,要解决“假阴性”问题,第一是咽拭子采集要更加规范,第二是增加样本采集部位进行交叉验证,如血液、尿液、肛拭子等,第三是核酸试剂本身提高敏感度。海力特公司一直聚焦于重大传染病领域,在早期艾滋病检测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以艾滋病早期检测为例,我们的产品比同类试剂敏感5倍以上。通过专利技术,我们的新冠病毒试剂产品灵敏度更高,也能更加早期检测出新冠肺炎患者。”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体外诊断研发企业来说,是很好的机遇。海力特在投入研发方面可谓不计成本。

虽然国家目前已经应急审批多家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但朱托夫认为,行业仍有机会。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上,可以定性且定量的检测产品,有助于临床预判疾病进展;另一方面,随着大规模复工的到来,对员工开展筛查检测也成为刚需,将有较大的市场增量。“当务之急是拿下国家药监局的应急审批,也希望公司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加入抗击疫情的战场。国家出台的相关资金支持政策能尽快到位。”

专家对话

广东省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理事长张咏

“免疫力”保健品需提防同质化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免疫力”话题火热。广东省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理事长张咏指出,后疫情时代营销保健品可能再次迎来“井喷”式快速增长态势。但行业在乐观之余,需提防一拥而上的“同质化”竞争。

张咏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首先会提升大众对于健康的认知,这也意味着更多人会关注健康消费。近年来这一趋势渐趋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718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1%;2019年上半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941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1%。丁香医生发布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九成公众购买过健康产品,包括线上问诊、按摩器、净水器、空气净化器、营养补充剂、健身产品等健康消费近年来增长迅速。

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重症率偏高话题也吸引大众关注。张咏指出,我国是慢性病大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糖尿病患者1.14亿人,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同时,慢性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显现,与2013年数据相比,2017年一线城市白领中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下降了约0.8岁。经过此次抗疫,预计健康消费市场会更加受到重视。

而对于保健品市场来说,2019年严管高压,整个行业可以说是去芜存菁,存活下来的保健品企业都具备相当实力。“调节免疫力是保健品的主要功能之一,行业内普遍认为,疫情之后市场将迎来爆发。”张咏指出,据他观察,2003年“非典”之后,在2003年下半年和之后两年,保健品也曾迎来一波发展高峰。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营养保健市场总额超过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健康食品市场。“调节免疫力产品是保健品行业的基础产品,市场有一定存量,预计疫情之后会有一波‘去存量’,但购买力增量和心理增量两部分叠加影响下,目前市场还不能满足需求,企业应该开展针对性研发,抓住这个机遇。同时要注意‘科学增量’,避免盲目同质化造成产品过剩。”

张咏也提醒,疫情之后公众可能会有一波“报复性消费”,对于保健品的消费,还是应该认清产品批文、生产信息,避免被宣传误导。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数据整理 欧旭江

如果觉得《中医药产业因疫情影响迎来发展机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