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红楼梦▏如果没有神话滋养 贾宝玉林黛玉初见(何来超凡艺术魅力)

2023-06-12 分类:养生资讯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红楼梦》同上

作为读者,我们被宝黛一见如故的神话魅力所吸引:

林黛玉是心理活动:先吃一大惊——何等眼熟到如此;继而,暗自动用“搜索引擎”——到底在哪里见过?贾宝玉是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被贾母轻责“胡说”,宝玉之言“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一语,恐怕又与黛玉苦苦搜索不出结果的内心世界更相吻合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的不同反应,既符合各自性格特征,又有神助的默契:

林黛玉处处小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行一步路多说一句话的性格,果然是“心较比干多一窍”。所以,黛玉初见宝玉,作者采用了内心活动,精准到位!贾宝玉是王夫人所说的孽根祸胎,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宝玉初见黛玉,直接用动作、语言表达内心所思所想,也极符合王夫人所言。

而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既与自己的前世经历息息相关,又是黛玉性格前定的根源。回到《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再看宝黛的来历:

贾宝玉:女娲炼石补天多余的一块顽石!因为无材补天,所以自怨自叹,悲号惭愧。到了赤霞宫,日以甘露浇灌绛珠仙草。林黛玉: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为神瑛侍者甘露灌溉,得以久延岁月,修成仙子。“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原来“三生石畔”,前世命定!所以,宝黛初见——一见如故,才有如此传奇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其巅峰的艺术魅力,不但从未衰减,且有与日俱增之势,何以如此?远古神话地滋养功不可没!

试想,如果没有流传广泛、深入人心的女娲炼石补天神话故事,何来读者对贾宝玉这块顽石的深厚文化遐想?说到女娲补天,文化共鸣就来了:那是一场发生在远古时代的大战,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杀得昏天黑地;性情暴烈的共工,因为战败而以头撞击擎天柱不周山,结果天塌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滔天,大地一片泽国,生灵遭难。于是,就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美丽神话。

一个女娲补天,带出的其实是一系列的华夏远古神话。所以,曹雪芹用女娲炼石补天的一块顽石来开端,既给读者以厚重的文化共鸣,又增加了神秘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一下子就浮想联翩。加之,宝黛初见时的默契反应,更是“三生石上旧精魂”的神念了!而这种默契,只在宝黛之间心领神会。

以葬花为例:

黛玉葬花,“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不但神仙风韵,与宝玉更是一拍即合,以至于再看到落花,宝玉就主动埋花冢(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和第二十七回“滴翠亭宝钗戏彩蝶,埋香冢黛玉泣残红”)。“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这一段出自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又是宝玉葬花!但刚刚得了石榴裙而脱困的香菱,见宝玉葬花,就只笑他“鬼鬼祟祟”,并且,已经走远了数步,还要回头叮嘱宝玉不要向薛蟠说起石榴裙一事。而宝玉的回答更是谐趣:“可不我疯了,往虎口里探头儿去呢!”

纵观黛玉葬花和宝玉葬花,宝黛之间的理解与配合是脱俗的默契,其雅趣奇美胜过共读西厢;而香菱对宝玉葬花的不解,足见二人之间没有心灵感应,这又更加强了“三生石畔”的宝黛情缘!这是作品与读者的灵魂默契之处!所以,有了这些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神话滋养,不说整部《红楼梦》,单就宝黛初见一个情节,就已经达到了如此超凡脱俗、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乾隆娣

附乾隆娣往期文章,欢迎点击链接继续阅读。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分享你精彩的点评哦:

你真以为李白一掷千金,就必定是富豪吗?也许穷到被老婆瞧不起呢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行止格局,绝佳演绎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风采

红楼梦▏现代人感叹告借无门,刘姥姥明着“打抽丰”,却为何成功

如果觉得《红楼梦▏如果没有神话滋养 贾宝玉林黛玉初见(何来超凡艺术魅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