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什么我家的老人沉溺于“保健品”而不能自拔

2023-06-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7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最近十几年,在我们国家各种保健品、“养生”产品、中医药大行其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一些老人通过听讲座、送赠品,参加旅游等多种方式,被“保健品”公司洗脑后,花大钱购买各种各样的“养生”“治病”等保健品。其结果花费巨资购买的“保健品”不过是一些普通的食品、甚至是危害身体的“实验药品”等。养生没有养好,反而把自己的身体糟蹋了。本来想长寿多活几年,有的反而早逝了。下面是一个网友记录的家中老人购买所谓“保健品”的大致过程:

我家的两位老人都是退休教师,按理说文化水平应该比较高,科学素养也比较扎实,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着重养生的,孩子们也都很孝顺。住在子女家里费用都是子女出钱,退休金和逢年过节的孝敬的钱他们两老都自己存着。刚开始都是进口的常规保健品都一直给老人家买,奶粉,鱼肝油之类的都没有断过。

几年前两位老人就偶尔买些不知名的保健品,当时大家觉得老人图个心安钱不多就随他们去。结果最近发现他们新买的保健品花了十几万,大家都震惊了。但是老人家说也说不听,讲道理也没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十几万也不是小数目啊!而且只是这一次,算上以前没有票据和家里人没有管的,最少也二十多万了吧。

有人说家中老人千方百计买保健品的,都是属于子女或者晚辈对老人关心照顾不够,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我们作为晚辈,家人对老人的关心真的很多。只是的确不能一直陪着,上个月外婆生日,连我和老公都买了900多的血压计,还有两老各包500红包,还陪着老人家聊天打牌打到他们要睡了。外婆生日几乎家族全员到齐,平时周末我婆婆和各个儿女也都会轮流去探望两老。我婆婆在中山,外公外婆在惠州,光我婆婆一个月至少都要去一次惠州看望两老,外公老婆4个子女真的都很孝顺。

看到老人那么疯狂的买一些不起作用的“高价”保健品,我和老公也跟着着急,但我们毕竟是孙辈了。我老公就想着说把老人家的钱控制起来,反正平时生活上也不用他们出钱。每个月给点钱他们有一定范围内买保健品也行。不过这个方法会不会对老人家来说有点残忍呢?

关于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简单地抱怨子女或者晚辈对老人照顾不够,并不能解决问题。发生老年人疯狂购买保健品必须从商家、老人的社会背景和子女的关爱照顾综合的进行分析。

作为商家,在宣传自己产品的时候,早就不是简单的通过电视广告、街头发送广告纸等这种低档次“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层次,他们也进行升级提升档次。大部分的保健品商家都是给人特别高端洋气上档次的感觉,动不动香港开个发布会包个五星酒店啥的,对中老年人特别有吸引力。有人说家人只要买了保健品就会“着了魔”劝不动,其实不是劝不动,而是商家满足了当事人重要的几个需求。商家充分利用家人的内心需求,而你没有别的替代方案,还是简单的唠叨劝说,那自然劝不动。就好比一个人饿了很久,这个时候有人给他端来一碗喷香的小作坊地沟油做的炖鸡块,这时候你跟他说别吃啊那是地沟油啊伤害大啊不健康啊,没用的,别说地沟油了,尸油他都吃。而保健品商家在特定人群特别容易蔓延的原因,就是因为满足了你家人的有许多需求,你以为不是刚需,其实是刚需,包括:1、人际关系的需求。2、自我成就的需求。3、人际变现的需求。

一、先说一些人际关系的需求:我的家人也出现过购买“保健品”的经历。我爸是个爱热闹的人,退休后就喜欢找人打扑克、下象棋、玩麻将等娱乐群体活动,喜欢找人聊天,不愿意一个人寂寞。我妈去世后,家里没人了,连个说话的都没有。我爸由于多种原因有没有找老伴。像我爸这种性格的人怎么会受得了?而商家人员呢,遇到我爸之后,那是一个热情,简直就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简直是无话不谈,问寒问暖,体贴入微。别说见面了,每天我爸回后还会商家人员打几个小时的电话。每天电话问候和交流,这极大满足了我爸的人际需求——要知道,对于我爸来说,有人给他说话,陪他聊天这是刚需,有人能不吵吵地说话说很久,是真爱;我爸是国有企业的一名普通职工,一辈子在车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没有见过大的隆重场面,没有参加过重要的会议,因公出差几乎没有。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人,没有去过高档酒店,没有做过飞机,没有在大会上发过言,见到单位领导说话还有点紧张的人。他参加最大的宴会,就是同事或者朋友的孩子结婚参加婚礼。好了,买“保健品”的来了,动不动五星级的宾馆,高大上的发布会,超同事百倍的财富收入可能,同僚都是各领域精英,事业发展第二春。最重要的,还不用耽误本职工作,还可以让别人致富,让别人身体变好,这诱惑力无敌了。这个时候,你只要告诉他这个东西足够好,你把这东西给朋友是帮他们有更好的身体更好的生活,同时你还有收益,他们要做他们不但不花钱还赚钱,还有更好的把她的人际用起来的方法吗?没有啊!二、关于自我成长的需求:有很多传销组织会上一些现代课程,主要是关于现在营销、现在经济发展趋势、现在科技发展方向以及医疗卫生健康的讲座,这些讲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些课程和知识对于那些经常看《新闻联播》,没有多少知识更新的中老年人来说,这简直让他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你去跟他们说这个组织不好他们肯定会反驳说你看这个课程里讲的xxx有错吗?当然没错了,不把好东西和坏东西一起搭着卖你怎么会买呢……这对于自身贫乏但有成长需求又不知道去哪成长的中老年人来说超级好用。安利就特别爱用这招,动不动谁谁谁当年做了安利,他的子孙还因为他的贡献而衣食无忧,这对于死亡焦虑高的人超好用。

有人说:家人中了“保健品”商家的毒,简单的靠科学知识劝不动,这是显然的,也是必然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保健品”卖的不是那一个鞋垫,不是一瓶“鱼油”,他卖的是整套产品,哪怕是最末端的消费者,也会有人跟进暖场热乎。三天一小唠五天一大唠,感情攻势让绝大部分人都难于招架,更何况是那些没有多少独立思考能力的老人?就像之前有采访提到一个老太太说“我知道他要赚我的钱,可他对我比我儿子对我还好”,这个时候你用冷硬的数据跟老人说这东西不好,是必然无效的,就像我上面的例子,你说这炖鸡块是地沟油做的,问题是,人家手里没有好油做的炖鸡块啊!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给老人的付出是小于“保健品”销售人员的,这个时候咱不输才怪了呢……但另一方面,现在这个社会竞争比较厉害,生活压力比较大,大家都已经活的喘不上气了,再去拿那么大的精力时间心力耐心去反哺老人,对大部分家庭也不现实。

三、关于变现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家人,如果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好给老人、家人碗不带地沟油的炖鸡块。如果给不了给碗白米饭,也能好点。如果白米饭也没有,那他吃地沟油的肉,就认了吧,拦着他别喝油汤就是了。万幸的是大部分情况下、大部分“保健品”还是以骗财为主的,那破点财破点财,吃点安慰剂吃点安慰剂,就当这钱花的不是买鞋垫而是买个人天天和老人唠嗑——没这个人他得天天bb你或是憋出老年抑郁来更麻烦。毕竟,不这样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觉得《为什么我家的老人沉溺于“保健品”而不能自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