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药文化|情绪稳定中的中医药

2023-06-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你有勃然大怒的时候吗?

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生气呢?

01 中医有七情

人们常说:“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要害。”心态平衡、情绪稳定是健康生活的关键。

中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体生命活动对外界的正常反应,对身体没有危害。

但是,如果长期或突然精神刺激超出了人体生理承受的能力,则会伤及五脏,造成内伤疾病。

02 情志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七情中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分属五脏,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合称“五志”。

剧烈的情志变化可影响人的气血运行,如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百病生于气”,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

所以范进中举,却乐极生悲;《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年纪轻轻,忧思过度,不思茶饮,伤及脾胃,终成肺痨,韶华早逝。

03 调节情志,平衡情绪

情绪表达过度或不及都将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损害身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学会正确表达与调节情绪,对健康尤为重要。

清朝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将写有“制怒”二字的条幅挂在墙上,以此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用语言暗示来防止或缓和不当情绪的一种方法。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由于长时间学习思考等脑力劳动引起的情绪紧张,可以通过活动身体,如散步、打球、骑自行车等来平衡情绪,缓解紧张。

俄罗斯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我不止一次体验到,当我做实验过度兴奋的时候,转而从事体力工作,很快精神就安定下来了。”用语言暗示或用注意转移法来引导情绪发生的方向,有助于保持平和适宜的情绪状态,最终不让情绪伤害身体,促进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心境淡泊,保有一颗平常心。为了能够怡情修心,我们可以开展琴、棋、书画等养性活动,以助于保持心静。

有研究表明,与非常悲观的人相比,非常乐观的人死于任何疾病的危险低于55%。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位善于调养身心的人,在他大半生中不仅仕途坎坷,而且老年丧子,面对常有忧愁事件发生的现实生活,他总是积极排忧解愁,乐观以待。

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表达了一种人性的达观境界,也是进入身心健康的佳境。

总之,充足睡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少年不挑食,有规律作息,远离不良习气,每周保持3~4次户外运动,合理制定学习目标,客观正视自己的学习结果,与家人、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是极为有利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普酱紫蛙”

本文来源:中国医药报

如果觉得《中医药文化|情绪稳定中的中医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