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读《礼记·大学》 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美(品其当代价值)

2023-06-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导语:中华文明五千年风华,留下了无数智慧与宝藏,其中,典籍就是最为核心的思想宝库。先人们用笔墨将无数智慧记载成书并传承给后人,亦护佑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其中,作为四书之一,乃历代儒家学子必读之书,在典籍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内有一句乃为数千年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指南和最高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秦时期,人们就不断思索人生的意义,不断感悟生命之价值。终于,人们在经历了无数风霜雪雨后感到自己乐不是真正的乐,自己富亦不是真正的富裕。唯有为大众而奋斗,人生才可称得上真正有意义。同时,人们还发现,人生之路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是一个从修炼自身为天下而奋斗的过程。

一、锤炼自身

古时,人们最为看重的并非是发家致富,而是修身养性。一个人,可以没有家资万贯,然,不能没有礼仪德行。一个人可以出身寒微,但绝不能舍家弃业。因此,在古时,人们首要考虑的是修身齐家,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1、修身

在传统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修身,无论天子朝臣还是黎民百姓。只有经过认真修身养性之人才可以具备立足于世的基本能力和德行。

比如:帝王虽然位居九重,然,亦需要自幼开始就修身养性,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培养和锻炼自己治国理政的德行与能力。若是没有做好修身养性这门功课,很大概率上会成为庸君,甚至昏君暴君。这可能会导致其失去安身立命之根基,比如秦二世胡亥宋徽宗赵佶等。

再比如:一个普通的百姓,若是不修身,很可能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因为其可能不具备耕种田地的能力,这在农耕文明时代后果极其严重,最终其可能只有沦为乞丐甚至是饿死的结局。

古时,修身不限于道德方面,而是德行与能力双修。既要锤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又要锻炼自身立足于世的实际能力。换言之,修身的过程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过程。

2、齐家

在传统社会,与修身并列的一项重任就是,即治家。古代社会不同于今天的简约型小家,当时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因此,对于整个家族的管理是一件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之事,更需要拥有智慧与手段之人才可担当。

同时,齐家能力亦是衡量文人士大夫从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国人常说,国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国。相应的,若是一个人管理不好自己的家族甚至家庭,那么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亦会受到严重质疑。而且,有时亦会被质疑自身修身未达标,毕竟,齐家亦是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处世能力。

因此,历史上有名望之人皆对齐家非常重视,也因此出现很多治家类文字记载,比如《朱子治家格言》、《诫子书》等。

二、治国安邦

在经过修身与齐家后,传统社会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能力者可以从政从军,能力一般者亦可从事其它力所能及之事。其中,影响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最大的一个群体就是文武百官。

1、文治武功

古时,凡是心怀大志之人无一不是渴望能够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文臣辅政安民,武将征战安邦。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无数为国家与民族而顽强奋斗之文臣武将。

可以说,中华民族得以传承至今,一方面是历代黎民百姓的功劳,一方面亦是这些文臣武将之功绩。他们参与治理国家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是与国家发展、共命运的过程。故唯有华夏大地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诞生。

2、教化天下

古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还有一个更高境界,即平天下。平天下是指用自身的德行影响感化天下人心,并促使他们向善。古人文人志士皆希望可以实现此抱负,然而,绝大部分人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

例如:一位清正廉明之县令可以在自己管辖的县域内用自身德行教化民众;当然,于天子而言,当为万民表率,故天子既要承担之重任,亦要做好修身养德之示范。

三、当代价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九个字集中概括了中华民族先人们的人生理想人生历程,伴随着历史车轮的进步,其非但没有衰落,反倒是更显历久弥新。有了它,社会会更加美好,国家会更有前途,民族会更快复兴。做好它,人的一生才更幸福,才不枉此生

保和学士聊典籍总结:一个人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今天的人们或许会有迷茫,然,若是悟透并做好这九个字,则人生会更有意义。因为,人的一生不只是追求财富的过程,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

其中,实现人生价值就需要把生命奉献给黎民百姓,只有奉献才有意义。这是治国平天下在新时代的践行。而做好修身齐家,是为了培养、磨练治国平天下的德与才两方面素养。

如果觉得《读《礼记·大学》 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美(品其当代价值)》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