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一点椿养老:注意了 作为子女(千万别让父母“享清福”)

2023-06-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4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挣钱养家除了想让妻儿过上好日子外,也希望能够给父母制造出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毕竟父母年龄大了,辛苦了一辈子,是时候享享清福了。

家有孝顺儿女,想着让父母享享清福,本是好事。但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儿女们心中的“享清福”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不是福,甚至可能是受罪。

1.让父母“享清福”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最近,有一个阿里巴巴的员工发帖吐槽说,自己的母亲今年已经59岁了,没有工作,就天天在家里躺着,还总是收听关于币圈的课程,都有点被洗脑了。

他觉得母亲这种做法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蹉跎岁月,再这样下去很可能就会被骗了钱财。于是,他就把母亲的手机给砸了,逼她出去打工,扫大街或者去饭店刷盘子洗碗都行,目的就是不让她天天在家呆着。

最后他也是发出感慨:逼着自己母亲出干活,自己应该是第一人吧!

有些网友对此表示非常生气,觉得年轻人的做法实在不可理喻,如果他当领导的话,肯定会把员工逼得很过分。

甚至还有一些偏激的网友说,你让你妈60岁去扫大街,你为啥不干脆让你妈去跪天桥上要饭呢,钱是老人家自己攒的,爱怎么花怎么花,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比较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认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天天呆在家里生活都会变得贫瘠,尤其是老年人,在家无事可做,也只能是看看电视,躺着玩玩手机,长期以往下去,很容易会形成老年痴呆。

其实,这位网友的行为可能欠妥,但他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如果孩子不在家里的话,老年人天天闲在家里会感到很寂寞,整天无所思,无所事,对于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想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先保持良好的精气神,如果老人天天呆在家里什么都不用操心,大脑就会慢慢变得迟钝,体力、记忆力、反应力等都会随之下降。

子女孝顺父母本来是好事,但如果什么事都不让父母做,就让他们宅在家里享清福,反而会加速父母的衰老。

2.老人感到被需要,才能活得幸福快乐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些奇怪的观念,仿佛父母老了就变得什么都做不了,不能承担任何责任,只能等着子女孝顺。

在很多人的眼中,让父母安享晚年,就是给他们足够的钱,好吃好喝安排妥当,不用他们操一点心,更加不用他们干活,什么事都不用做,只管好好“享清福”。

其实,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水平极大的丰富,大多数60岁的老人还是能够照顾好自己,甚至适当照顾家人都没有问题。如果你什么都不让老人做,看似让他们享福,实际上是降低他们的生活能力。

为什么很多老人工作忙碌时身体状况一直很好,在退休后,没事做了,身体素质反而下降,各种毛病找上门来?因为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事业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一旦被“孝顺”的孩子劝回家里,反而让他们失去了原来的活力,导致身体和心理都容易出现问题。

另外,如果什么都不让父母做,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失去了社会价值感,这其实也是在摧毁他们的精神支柱。

有些子女在城市买了房后,就把在农村的爸妈接过来一起住,他们往往都觉得爸妈年纪大了,辛辛苦苦一辈子,所以,什么事都不用老人做。

而他们的父辈都是地道的农民,很多至今还种着几亩地,家里养着十多只鸡鸭和一只大黄狗,在家种种地养养鸡,生活过得自由又充实。来了大城市后,老人想给子女做做饭,发现厨房的先进电器都不会用,想和邻居聊聊天,发现邻居都是不认识的。

子女们以为老人什么都不用做就是享清福,可实际上,老人不仅没有觉得开心,反而闲得难受,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被需要,没有一点社会价值,往往住了不到一个月就觉得在城市待不下去了,闹着要回农村。

其实,很多子女都把“享清福”理解得太狭义了,他们认为“享福”就是吃好、穿好、住好,实际上,老年人都有自己的精神需求。

所以,我们作为子女,一定要走出让父母享清福的误区,让父母忙碌起来,让他们觉得被需要,这样他们才能快乐。

试想一下,假设一个人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0岁左右,那么中间还有20年的时间要度过,如果什么都不做,天天就在家吃饭睡觉等死,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阿里的员工逼自己母亲去工作,其实主要的原因也是害怕母亲太闲了,希望母亲能够找点事情做,这样让才能让她的生活慢慢丰富起来,否则每天一睁眼都不知道干什么,这内心得多孤独啊。

如果没法再工作的,我们也应该劝父母多和他们的老朋友一起跳跳广场舞,下下棋,回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才不至于每天过得无所事事,生活没有任何盼头。

3.有了价值感,老人从养老院中走了出来

养老并不等于不工作,只管在家“享清福”,因为人的身体就像一台机器,机器如果长期不运作就会锈蚀坏掉,人如果长期不做事,身体的机能也会因为缺乏紧迫感而衰退。

在日本,有个地方叫做上胜町。这个地方的百姓曾经靠卖木材为生,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后来,杉树的价格下降,他们便改变策略,开始种植柑橘,收入也不错。

谁知道,日本在1981年遇上百年一遇的大雪灾,零下12摄氏度的天气冻死了许多柑橘树,当时上胜町面临的灾后选择是:继续种柑橘,还是做其他产业?

附近各个村庄都在种柑橘,而上胜町的人们却注意到一种独特的需求,日餐里用作摆盘装饰的树叶,能不能当做一个产业来做呢?

上胜町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地方,而卖树叶的生意,刚好符合了老龄化乡村的特点,毕竟把一筐筐二十多斤的柑橘运下山对老人而言是一件费力的活儿,而扛一袋袋树叶下去可就轻松多了。

自从上胜町改成卖树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里的老人都从养老院走了出去,当地部分养老院居然被取消了,恢复成普通的民宿。

为什么会这样呢?野山聪说:“老年人一看自己还能挣钱、能劳动,就不愿意守在养老院了。”

上胜町占据了日本国内树叶生意70%多的市场,现在生意做得最好的一对老年夫妇,一年卖2000万日元的树叶,老年人在事业中又再找回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感,连衰老都因此延缓了。

所以,老人并不是只有在家等着儿女孝顺这个选择,退休后还是可以继续出去工作,寻找自己的价值,就算不找一份工作,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加社区活动,或者一起外出旅游,当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才会更有生存的动力。

“享清福”不仅仅是享受物质层面的福,更重要的是心理充实、精神愉悦,这才是真正的享福。

如果觉得《一点椿养老:注意了 作为子女(千万别让父母“享清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