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业绩爆雷 东阿阿胶董事长辞职(“药中茅台”要凉了吗)

2023-06-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4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14日,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王春城辞职。

公告中称,董事长王春城由于工作内容变动原因申请辞职,具体并未有过多透露。但外界显然普遍认为,董事长的辞职和东阿阿胶业绩的下跌有关。

就在上个月底,东阿阿胶披露了上市以来最糟糕的一份财报。2019年第三季度,东阿阿胶实现营收9.4亿元,同比减少32.79%;净利润1594万元,同比下降95.61%;扣非净利润为-457万元。

东阿阿胶的业绩并不是第三季度才开始下跌,今年7月15日,因为前一天发布了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下跌75%至79%的预计,东阿阿胶股价直接跌停,第二天还继续跌,两天市值共蒸发38.65亿。

曾经的“药中茅台”,传承千年的“补血神品”狠狠跌下神坛,这次还有无辜的驴子出来背锅吗?

有迹可循,爆雷是早晚的事?

曾经,东阿阿胶是出了名的白马股。自2006年上市以来,净利润从1.49亿元一路走高至2018年的20.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5%。过去12年,东阿阿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20%,毛利率约65%,净利率接近30%,因此被称为“药中茅台”。

然而,今年的东阿阿胶业绩“跳水”,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早在去年第三季度,东阿阿胶就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次亏损,在10月底公布的2018年三季度财报披露,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16%,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6.09%。

然而这次的亏损在第四季度就得到了“逆转”,让很多人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和细想。东阿阿胶2018年全年实现营收73.38亿元,同比微降0.46%;净利润20.82亿元,同比增长2.01%。一切太平。

即使这太平只是拆东补西粉饰出来的。

在出现了业绩下滑时,东阿阿胶的应对措施有两种:缩减成本,2018年全年的销售成本同比下降了1.61%;赊销,2018年年底,公司应收账款合计24.07亿元,同比大涨127%,应收账款回款周期从2017年的21.75天上涨到34.51天。

这两样措施能长久吗?当然不能。只是把引线稍微接长了一些,这颗雷爆炸还是迟早的事情。

“爆炸”来得也很快,今年的东阿阿胶简直可以说是全线溃败。

争议不断,阿胶是不是智商税?

这些年,关于阿胶的争议就没有断过。尤其是行业翘楚东阿阿胶,一直都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玩极限运动。

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陈罡发表了一篇文章:《阿胶,被“神化”的水煮驴皮》,文章中称阿胶不过就是水煮驴皮,和水煮猪皮、水煮牛皮都没什么区别。从营养学上说,阿胶无法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甚至是一种劣质蛋白。

“当阿胶、脑白金、冬虫夏草之流的销售额不足以支撑巨额广告费的时候,就是国人科学精神开始抬头之时。”

东阿阿胶每年拿出营收的20%做市场,也没能挽救自己在消费者心中日益下降的认可度,甚至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买阿胶已经和交智商税划上了等号。

《人民日报》也曾发文,称阿胶、红枣、红糖等“补血神品基本没有用”。驴皮和猪皮、牛皮一样,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补血效果并不显著。

2018年2月,国家卫计委12320卫生公益热线发布官方微博《过年不值得买之阿胶》,称阿胶只是“水煮驴皮”。

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掀起了轩然大波,阿胶行业备受质疑,虽然很快官方微博就道歉澄清了,中国中药协会也发声力挺阿胶,但是负面影响还是造成了,东阿阿胶作为行业龙头首当其冲。

并且,澄清之后,还是有专业人士表示,从药食同源的角度来讲,阿胶有一定功效,对健康有一定帮助,并非简单的“水煮驴皮”,只不过近年来产品功效有一些被夸大。

就在今天#东阿阿胶董事长辞职#的微博话题下面,还有网友因为阿胶是否有用发生争吵,基本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当然,他们极大可能本就没有想要说服谁。

认为阿胶效果真实有效也好,认为是“智商税”也好,都是消费者的个人选择,阿胶市场火爆后,大量“三无”“杂牌”和微商涌入,更是对整个行业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作为行业龙头,在品牌形象方面,东阿阿胶每年的巨额广告费仿佛只是打了几个轻飘飘的水漂,面对越来越大声的质疑,东阿阿胶一直没有更加有力有效的反击。

老生常谈的千年传承、《本草纲目》记载佐证、杨贵妃暗中服用阿胶等老梗愈发难以服众,然而在宣传上,东阿阿胶显然还没有什么新的方向。

频繁涨价,因为驴太贵?

虽然在宣传方面没有什么新的点子,但东阿阿胶在涨价方面一直没有松懈过。

今年第三季度财报这么难看,东阿阿胶给出的理由很是说得过去:“主要是受整体宏观环境以及市场对价值回归预期逐渐降低等因素影响。”

翻译一下:阿胶价格太贵了,消费者不买账。

鲜姐没有买过阿胶这种高端的东西,去搜了一下,东阿阿胶天猫旗舰店的“镇店爆款”,250克的阿胶正价1499元。

搜完价钱后,鲜姐还反思了一下,是不是自己太穷了,为什么阿胶这种在网上仿佛是家中常备的“补血神品”,在我看来贵到根本下不去手,难道我就是网友口中的“没钱吃阿胶”的柠檬精?

然而,很多关注阿胶市场久一点的人就会有印象,阿胶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么贵的,尤其是东阿阿胶,在涨价方面,东阿阿胶堪称A股之最。

自2006年上市以来,东阿阿胶前后提价17次,阿胶块的零售价从每公斤160元一路飙升至每公斤6000元,涨幅近40倍,比房价还要可怕。阿胶这种保健食品,已经变成了奢侈消费品,从价格上直接劝退了我等穷人。

东阿阿胶能做到一年内提价幅度超过50%,也算是牛气冲天了。2010年,东阿阿胶累计提价幅度达到60%;2014年更是高达79.65%。

那东阿阿胶为什么这么敢涨价呢?每一次,东阿阿胶的给出的理由都朴素直接让人无法拒绝:

驴皮稀缺涨价。

财报显示,直接原材料及能源占公司营业成本的90%以上。驴皮的成本占比约80%。从成本构成上来看,这个理由真是再合理不过了。

然而几个月前,鲜姐就扒过数据算过账。

2000年,我国驴皮收购价格仅为25元/张;2014年迅速增长至1500元/张;2017年年末,我国驴皮收购价格已经达到2500元/张。

然而,就算是2500元/张,可明明750元的驴皮就能熬制出1斤阿胶,而东阿阿胶的售价,可是3000元/斤,这涨价的力度可是远超驴皮啊。

况且,东阿阿胶自己和驴皮涨价也脱不开干系。

东阿阿胶2006年上市前,还只能算是地方特产,即使利润率一般,但也算是一家独大,没有什么能构成威胁的竞品。

上市后,东阿阿胶进入大众视野,显然不可能再满足于“地方特产”这样的定位,东阿阿胶开始大力宣传,打造品牌,频繁提价,阿胶逐渐成为了暴利产品,大量企业涌入,都想分一杯羹。数据显示,2008年,阿胶市场规模仅64亿元,到2016年达到342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20%,阿胶企业超过200家。

有网友调侃:“做大了阿胶市场,钱却都让微商们赚走了,董事长可不得辞职吗。”

行业如此火爆,驴不够用也是真的。

我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驴国,1990年,毛驴存栏量高达1100万头,驴原本是中国农村的主要畜力来源,后来随着城镇化,养驴就和养猪养羊一样,成了一项经济活动。

然而,养驴并不划算,由于没有规模化育种,一头驴仔的价格高达5000-7000元;出栏周期长达1-2年,出栏率大约只有20%;繁殖能力差,一般来说三至四年才有两胎,且每胎只有一只。

于是,我国毛驴存栏量直线下滑,到2006年只剩719.5万头,2017年下降到456万头。

这样的供需矛盾之下,驴皮价格当然要涨价。

东阿阿胶这样的大企业,当然更加深谋远虑,早在2002年,就投资2亿元在山东、辽宁、新疆、内蒙古等地建立了多个“标准化养驴示范基地”。

然而结果并不怎么好,规模化养驴实在是很难的一件事,目前,东阿阿胶在山东无棣县的养殖基地虽然还在,但只剩下200亩左右用于种驴的繁育。2018年,东阿阿胶的生物性资产只有5000万元。

“自产自销”行不通,国内驴皮稀缺且昂贵,但是东阿阿胶还可以进口别国的驴皮啊!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海外驴皮进口资质的阿胶企业,东阿阿胶已经在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十多个国家进口驴皮,2017年进口比例超过30%。

2016年前后,一张驴皮的价格被炒到3000-4000元。可中亚地区一头驴的价格才500-600元人民币。于是很多人跑到国外宰驴剥皮,再运回国内,以牟取暴利。暴利就会催生黑产,甚至有传闻说,走私驴皮一度比贩毒还赚。

英国非营利组织“驴避难所”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至少有180万张驴皮参与国际贸易,而中国是驴皮最重要的进口国;美国“野马自由联合会”表示,美国有大量的野驴被非法运到墨西哥进行屠宰,然后再卖到中国去,美国野驴险些因此灭绝;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的驴都差点被中国买到绝种... ...

就算满世界疯狂找驴,驴皮还是不够用。根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9年中国阿胶行业分析报告》,按照每年正常出栏120万头计算,再加上驴皮进口因素,我国全年可生产的阿胶总数量也就3000多吨。

看上去3000多吨也确实不少了,然而要知道,根据山东阿胶协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的阿胶产量是5000吨。

这是一个简单的减法:市面上2000吨阿胶都是假的,和驴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号称真材实料的阿胶当然更有理由涨价了。阿胶涨价,驴就涨价,再导致阿胶继续涨... ...反正都是消费者买单咯。

然而消费者真的买单吗?

事实证明,和鲜姐一样觉得阿胶太贵吃不起的人还是很多的。

数据显示,东阿阿胶销量从2006年的2100吨降至2017年的1300吨,11年间下降了38.10%。

招商证券研报估算过:每提价30%,东阿阿胶现有客户便流失10%。

和客户一起流失掉的,还有东阿阿胶的市场份额。2012年,东阿阿胶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是绝对的龙头霸主;到2016年,东阿阿胶的市占率已经下滑到了32%,福牌阿胶和同仁堂后来居上,且价格都比东阿阿胶要便宜。

加上东阿阿胶之前的疯狂涨价,很多人像囤茅台一样囤阿胶,然而阿胶是有保质期的,一旦滞销便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后续出货越来越困难。

为了清理库存,东阿阿胶也开始“放下身段”,打折促销了。

2006年,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曾提出“价值回归”,就是要阿胶回归到20世纪30年代阿胶的等值价值。

鲜姐也算过,比照清朝时每斤阿胶交税银一两七钱换算,如今阿胶的价格应该在4000元/斤—6000元/斤,嗯,是RMB。

价格涨了,市场丢了,消费者不买账了,库存清不掉了,现在又要降价销售,1499元的“红标”阿胶卖八九百,可是看看财报,嗯。

不仅如此,资本市场对东阿阿胶的态度也很耐人寻味。

2010年前后,东阿阿胶确实是券商机构的“大宝贝”,2010年,券商机构对其进行过20多次调研,2011年更是达到28次,甚至喊出了“滋补第一品牌”、“千亿市值”的口号。

然而,年年成绩单好看,市值却连年走低,市盈率从2010年的50倍下降到12倍左右。机构投资者们不是傻子,东阿阿胶的隐患,他们比谁都清楚。

今年的东阿阿胶,算是把自己的雷区彻底显露了出来,至于何时能改变亏损的局面,是不是要考虑真正的“价值回归”,消费者还愿不愿意买账... ...

鲜姐不知道,鲜姐只想唱一首《凉凉》。

如果觉得《业绩爆雷 东阿阿胶董事长辞职(“药中茅台”要凉了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