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如何在祖辈父辈的共同养育条件下(帮助儿童度过入学准备阶段)

2023-06-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7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该时期成为儿童转变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学前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过度,是儿童逐渐适应学校环境的过程,因此将学前期视为儿童入学准备的关键时期之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其需要学会和同伴相处的技巧,并且明确独立处理问题时的立场。

在和教师相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身形象,在课堂当中遵从课堂纪律,在学习中保持态度端正等。家长则需要在儿童入学以后关注其受教育情况,从而引导儿童保持健康身心发展状态。如何让儿童能够顺利地度过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使其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成为每一个家庭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一、家庭方面: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

1.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的教育契机

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入学准备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促进儿童健康与发展。家长是儿童入学活动准备的主体,其需要高效地践行儿童入学准备事项。家长整天陪伴着儿童,家长何不利用家庭生活教育契机,进行儿童入学准备工作。

其中家长就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活动,激发儿童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强化入学准备效果。一方面家长可以为幼儿讲故事,鼓励幼儿复述故事。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长不仅可以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系统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可以为幼儿购买一些有利于开发他们智力的玩具。

之后家长需要为他们开辟玩耍玩具的空间,以便幼儿自由自在地万玩具,达到最大化智力开发效果。为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家长可以为幼儿购买一些组装类的玩具。

比如买一些人物类的拼装,特别是机甲类的,比如高达、钢铁侠、蝙蝠侠等漫威或者DC漫画英雄的拼装玩具。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需要耐心地引导幼儿,以此提升幼儿发展水平,为幼儿入学打下良好基础。

2.做适宜幼儿的入学准备

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入学准备需求存在差异。对于家长来讲,其需要以幼儿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入学准备活动方案,明确入学准备重点、要点以及难点,全方面地把控入学准备活动,为达到该目的,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幼儿沟通、交流,多观察幼儿。

与此同时,家长还需要多阅读一些关于幼儿入准备的书籍,比如阅读进而优化入学准备活动方案,从而确保入学准备活动方案的科学性、适用性。

3.要贯彻长期的入学准备工作

入学准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家长长期坚持、贯彻。一旦中途停止入学准备工作,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家长更加需要持续性地开展入学准备工作。部分家长将幼小衔接当成是入学准备,但是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为此家长需要改变这种入学准备观念、思想,正确地开展入学准备活动。

家长在长期入学准备过程中不仅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而且需要做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工作。包括,家长需要帮助幼儿养成早起早睡的良好作息习惯,并且鼓励幼儿午休;家长需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勤洗手、尊重长辈等。

同时家长需要增强幼儿自我控制力,以便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需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确保幼儿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会安排学习时间等。

4.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幼儿的入学准备

在现代社会下,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儿童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为提升共同养育水平,祖辈与父辈家长需要配合完成幼儿的入学准备。由于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家长将主要的育儿任务交给了祖辈。祖辈文化程度、年龄等是影响共同养育幼儿,以及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因素。

为提升儿童入学准备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父辈与祖辈应该多沟通、交流儿童入学准备工作,研究儿童入学准备重点,进而合理地开展儿童入学准备活动,避免儿童入学准备活动偏离方向。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儿童入学准备的基础,所以要让幼儿多参加一些锻炼身体的活动,以强健幼儿体魄。

与此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篮球、足球等,提高幼儿运动技能。除了在提高幼儿身体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方面开展入学准备工作之外,还要加强心理引导,增强幼儿抗打击、抗挫折能力,提高幼儿情绪控制水平,以便幼儿克服困难。

5.多方位转变入学准备教育理念

从目前现状来看,家长尚不能够完全地了解儿童入学准备工作,进而影响了儿童入学准备质量。家长需要多方位转变入学准备教育理念,多学习入学准备教育知识,为入学准备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家长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搜集书籍、文章等,如可搜集《爱的教育》、《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正面管教》、《最好的教养在路上》等书籍,以便学习入学准备知识。此外家长可以多参加一些与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活动相关的讲座活动,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进而从中收获丰富的儿童入学准备知识。

6.审视自身在入学准备中的角色意识

家长在入学准备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但是有的家长认为教师会在学校帮助、引导幼儿,因此自己没有必要进行入学准备。由此可见,部分家长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入学准备中责任、作用,即缺乏入学准备角色意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对孩子未来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家长需要肩负起自身在儿童入学准备中的责任,明确角色定位,进而对幼儿开展科学的入学准备教育活动。

7.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

幼儿园教师对比与家长来讲,他们更清楚儿童入学准备知识,能够很好地指导家长开展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活动。所以家长可以向幼儿教师请教入学准备知识,进而规范自身儿童入学准备教育行为,进而保证幼儿得到良好教育,从而确保幼儿尽快适应一年级生活。

8.统一家庭教育标准

祖辈、父辈生活的年代、文化程度以及儿童入学准备认识等存在差异,使得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在家庭教育标准上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在幼儿教育,以及入学准备方面容易发生矛盾、冲突,产生养育破坏的问题。

一般而言,父辈家长会严格地要求幼儿,希望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而祖辈家长普遍溺爱幼儿,给予幼儿过度的爱。长期以往,幼儿入学准备水平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此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需要统一家庭教育标准,进而开展入学准备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方面

1.教师增强入学准备意识

教师需要增强儿童入学准备意识,加入入学准备工作之中,进而正确地引导家长开展入学准备活动。一方面加大力度宣传儿童入学准备工作的价值,让教师认识到儿童入学准备的重要性,强化教师入学准备意识。

另一方面为教师布置儿童入学准备任务,督促教师落实儿童入学准备工作。其中教师需要制定科学严谨的儿童入学准备计划,以便引导家长开展入学准备活动。

2.积极关注幼儿,与家长密切联系

为保障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活动高效进行,教师需要多关注幼儿,了解幼儿成长与发展情况,进而与家长沟通。具体涉及的工作事项如下。一是随时随地关注幼儿。幼儿教师需要随时随地关注幼儿活动,以便全面地了解幼儿成长与发展情况。

比如观察幼儿是否愿意上学,是否能够主动地与其他小朋友、家长等打招呼,是否能够与其他幼儿融洽相处,是否能够独自整理衣物等。通过观察幼儿以上行为,教师就可以正确、有效的评估幼儿生活自理、行为习惯等发展情况。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观察幼儿进餐情况。比如观察幼儿是否会主动地在饭前洗手,是否在进餐的过程中与其他幼儿打闹,是否会狼吐虎咽地吃饭等。另外教师需要在活动区域观察幼儿,以便评估他们动作技能、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发展情况。

其中观察幼儿是否与其他幼儿互动、玩耍,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找到活动区域玩具的玩耍技巧等。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以便提升幼儿发展水平。二是与家长沟通,寻求问题的根源。教师需要积极地联系家长,告诉家长幼儿在成长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根源,以此更好地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其中教师可以询问家长,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询问家长在幼儿出现问题后的做法,即是不予理睬,还是引导教育等。教师需要清楚祖辈家长、父辈家长对幼儿所发生问题后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等。为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质量,教师还需要了解祖辈家长、父辈家长的成长环境,文化程度等。

三是与家长协商,形成教育合力。家长需要参与幼儿教育,与教师共同开展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活动,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入学准备效果。其中,在发现幼儿问题后,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协商解决幼儿问题的方法,鼓励家长配合开展工作,进而形成教育合力。

针对幼儿偏食问题,首先教师需要设计教育主题,搜集、整理与教育主体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等。其次教师需要邀请家长参与主题教育活动。再次教师需要在班级中开展教育活动,为幼儿以及家长播放关于偏食危害的教育视频,鼓励幼儿均衡饮食,倡导家长正确引导幼儿饮食。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告诉家长在饭前不要让幼儿吃零食。由于祖辈家长溺爱幼儿的行为也容易造成幼儿形成偏食问题,教师需要提倡祖辈家长适度地关爱幼儿。

最后教师需要为幼儿与家长布置作业,即幼儿要改掉偏食问题,而家长则需要引导幼儿,以便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还需要通过了解幼儿在校、在家饮食情况,分析活动开展效果。

3.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教师需要应用多种途径,指导家长,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进而确保儿童入学准备质量。指导途径方法如下,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某个幼儿的家长进行指导,改变家长错误的入学准备观念与行为。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召开家长会,集体指导家长入学准备行为。

读写准备教育包括:培养语言意识和正确发音的能力;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的能力;发展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培养理解和表达中的语言概括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手的小肌肉训练和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所以教师应该为家长讲解这些知识。

另外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邀请家长入群,定期在微信群中发一些儿童入学准备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在微信群中与家长沟通儿童入学准备的方法与手段等,提升家长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教师需要多举办亲子活动,拉近家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增进家长与幼儿情感,从而保证家长更好地实施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活动。

4.掌握沟通技巧,促使家长教育观念转变

教师需要掌握沟通技巧,以便顺利地与家长沟通交流。首先教师需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家长沟通,避免指责家长。其次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选择不同的沟通技巧。

针对父辈家长,教师可以直接地告诉幼儿不正确行为的危害,并为家长讲解一些改变幼儿行为的方法。针对祖辈家长,教师需要耐心地与他们沟通,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正确的入学准备方法。

5.建立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家长学校即面向家长育儿教育的学校,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家长育人水平。其中学校需要将祖辈、父辈共同养育条件下儿童入学准备作为教育内容,重点引导祖辈、父辈开展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活动。

为强化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效果,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硬件教学设施,以便支持教育活动,帮助祖辈、父辈形成科学的儿童入学准备教育理念。充分调动整合社会现有的资源,建立面向家长的教育学校。教育部门与学校需要积极地与学校合作、联系,指导学校开展家长学校建设活动。重视家长学校的教育,适当丰富其教学内容。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社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祖辈与父辈应该重视入学准备工作,尽最大化的避免养育矛盾与冲突,共同为培养优秀孩子而努力。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了解祖辈、父辈共同养育情况,构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对祖辈、父辈实施有效的共同养育以及入学准备教育,提高祖辈、父辈共同养育以及入学准备水平。

家长学校可以开发与祖辈、父辈共同养育条件下,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活动相关的课程,进而保证祖辈-父辈和谐融洽地共同做好儿童入学准备工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家长学校需要更新、完善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系,进而强化教育指导效果,从而解决祖辈-父辈在儿童入学准备方面出现的教育破坏和矛盾暴露问题。

如果觉得《如何在祖辈父辈的共同养育条件下(帮助儿童度过入学准备阶段)》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