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孝行天下——保全身体是孝行(珍惜生命乃美德)

2023-06-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为水钓叟讲国学

儒家是主张“全身观”的。认为保全身体是孝行,珍惜生命乃美德。

《孝经开宗明义》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孔子在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时说:“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父母遇合构精,使之投胎为人,而不为草木,不为牛羊猪狗,贵为万物之灵,自当好好珍惜。我希望在世的所有人都不要轻待生命,父母给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诚可宝贵的,不要轻言放弃,轻言放弃者是人生最大的不忠、不孝、不为、不责的表现。

还有《礼记祭义》乐正子春转述其师曾子的话,对“全身观”进一步阐述道:“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这里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天生的,是地养的,所以说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不损害身体,不辱没身体,这就叫保全身体。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古人把保全身体和珍惜生命作为一种孝行和美德,平时如果无意损伤了身体,都感到是对父母的大不孝。

《论语泰伯》记曾子病危临终之时,仍不忘让弟子们验视一下自己的手足肢体是否完整,并告诫弟子平生小心爱护身体要达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的地步。

《礼记祭义》记曾子的学生乐正子春下堂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在今天看来,这本是很正常而难免的小事,他却感到非常羞愧,数月不敢见人。因为他把此事上升到了“孝”的高度来认识。

《三国演义》里的夏侯惇被箭射中眼球都要拔出来吃掉,说是:“父精母血,不可弃也!”这都是古人“全身”孝道观的体现。

因此作为儿女,要用健康的身体,在自己建立的家庭中,再创造生命,使生命的香火延续,也为民族的繁衍作出人口生产的贡献,使父母在人伦之乐的融融春风中得到最大欣慰;要把七尺之躯化为利剑,披荆斩棘,战胜艰难,辛勤劳作,供养父母,养育儿女;用精神赡养,慰藉父母;所以做儿女的,最重要的是保重身体,珍惜上天给予的每分每秒,用感恩的心去领略、体会世上美好的一切物事;凭借健康的身体,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为家庭,为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了:这不是鼓励贪生怕死吗?不是的。儒家一方面主张“全身”,一方面又主张“献身”。《礼记祭义》中“战阵无勇,非孝也”那句话讲得非常明白了。也就是说,遇到临阵杀敌大义场合,再讲“全身”就是不孝了,这又可视为儒家的“献身观”。岳飞的“精忠报国”,后世小说家据此演义成岳母刺字的故事,大加赞美;文天祥杀身成仁,留取丹心照汗青,流芳百世;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成千上万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取义,彪炳史册。多少正面的英雄都体现着一种“献身”精神,同样是“孝”。可见“全身观”与“献身观”相辅相成,辩证地统一和完美地凝聚在“孝”观念之中。今天这种辩证思想仍然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当今和平年代,上阵杀敌机会不多,除了某些见义勇为的公共场合显出“献身观”的重要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更多场合,“全身观”显出其特殊意义。社会上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因点滴小事就打架斗殴,既伤人害己又扰乱治安;自残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大学生因感情纠葛和就业压力动不动就自杀的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这类现象与现代人“孝”观念的失落和“全身观”的淡薄不无关系。我们认为当今社会应该恢复孝德教育,从娃娃抓起,不仅学会尊敬父母,而且从小树立“全身”意识,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那句话作为终生的座右铭。正如《弟子规》所讲‘身有伤 怡亲忧’,我们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就是勇于承担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而自杀的的行为,则活得过于自我,根本不考虑父母的感受。

人最宝贵的既不是财富,也不是权力,而是生命。因为生命是无价的,不可再生的,又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没有生命,再多的财富,再大的权力,也就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如果觉得《孝行天下——保全身体是孝行(珍惜生命乃美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