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怀“大爱之心”兴“为民之政”——云南省丽江市民政事业“十三五”快速健康发展

2023-06-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4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本报记者 黄少军 通讯员 王文昊报道

《礼记·礼运》有云:“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自古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社会追求的一大理想。

“民政是民生之政、为民之政。”丽江市民政局局长和茂卓介绍,“十三五”以来,丽江市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以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着力点,大力扩大社会服务覆盖面,不断优化民政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了“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市民政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保障民生 为民解困

华坪县石龙坝镇德茂社区4组的彝族群众胡友科由于身体残疾,长期需要人照顾,家庭十分困难,作为退伍军人的他享受了相关补助,生活的压力得到缓解,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石龙坝基左社区2组村民李志梅因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按比例进行了报销,同时还获得了民政医疗救助,在政府和朋友的帮扶下,暂时渡过了难关……

民政工作把党和政府的爱民之心、为民之策、亲民之行、利民之举送到千家万户,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

“十三五”以来,丽江市健全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和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的工作协调机制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现了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提高了政策落实准确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指数变化及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调整情况,建立完善了低保标准动态机制以及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建立了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社会救助管理不断规范。

同时,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解决了“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的问题,实现应保就保、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制订出台《丽江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服务于脱贫攻坚大局,履行兜底保障职责,加强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在政策、标准、对象、管理方面的有效衔接;严格执行精准施保政策,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给予退出低保享受范畴,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低保享受范畴,每月进行动态调整;建立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机关部门整合资源,强化对特殊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切实加强救助资金监管,资金实行银行一体化发放,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切实加强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发放安全及时。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7.23亿元,享受城乡低保政策643.32万人次,实施特困供养43.55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158.64万人次、残疾人享受低保87.46万人次,对“三无家庭”实施整户施保。2020年6月起,丽江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640元/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4575元/年,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832元/月。

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动态管理方面,丽江市民政部门严格落实动态管理和定期核查、走访制度,定期核查已保、拟申请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根据核查情况的变化及时增减或停发低保金,符合低保条件的按程序及时纳入,做到救助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常态化,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为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助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丽江市民政部门在乡镇建立和完善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县级民政部门根据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实际支出使用和绩效情况,从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中适时给予补充。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核审批程序,发挥乡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窗口作用,受理或转办各项救助工作,让求助群众“求助有门”。积极运用“先行救助”方式,及时开展临时救助,确保因灾、因病、因学、因疫情影响等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生存面临危机的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2020年以来,临时救助5141户7124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801.94万元。

大爱之心 以民为本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民生社会事业,做的是“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德政善举,是党和政府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的重要体现。

“十三五”以来,丽江市民政部门着力打通难点堵点,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

持续提高婚姻登记规范化水平,加强婚姻服务标准化建设,接入全省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婚姻登记全省联网在线办理,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2016年以来,共办理国内结婚登记124244对,离婚登记22546人,涉外婚姻登记71对。

着力推进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福利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孤儿保障制度,落实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加强儿童福利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实施“助学工程”“明天计划”等,实现了对孤儿等困境儿童的兜底保障;“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5215人,建立了信息库,落实了466个村居儿童主任,共建成儿童之家135个,受益儿童5000多人。

大力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财政、彩票公益金、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养老服务工作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以城乡“三无”“五保”老人为重点的老年群体直接从中受益,养老服务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全市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有15所,运行养老床位有1595张,在建(改扩建)养老机构5所,在建床位660张。共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117个,床位1393张;成功申报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全面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入户评估1000余户,实施适老化改造280余户。

深化全市殡葬改革工作,加大殡葬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殡葬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完善,殡葬改革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火化区火化率从2016年的35%提升到2020年的70%。投资6000万元的华坪县殡仪馆于2020年内建成并可投入使用;着力加强经营性公墓建设,其中永胜县仙山艺术陵园(总投资4000万元)已建成;古城区团山艺术陵园(总投资7500万元)正在建设完善中;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建成公益性公墓13个,2021年计划再建成39个。

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干部队伍和服务设施“三大建设”,完善社区自治、服务、管理、维稳和文明传播“五大功能”,统筹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逐步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差距,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平台支撑;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政权建设、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具体途径,不断深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培育发展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有效推动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扎实开展村(社区)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工作,共清理整顿不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干部123人、村(居)民小组长287人,并均已补足配齐;着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建设。确定古城区金山街道新团社区、七河镇金龙村和玉龙县黄山镇五台社区、龙蟠乡龙蟠村等10个村委会(社区)为综合示范点,项目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挂钩帮扶 助力脱贫

加三古伙是个彝族汉子,他家曾是毛菇坪村二屋基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年前,他家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丽江市民政局扶贫工作队的持续帮扶下,2019年底,他家人年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成为毛菇坪村“脱贫示范户”。

地处高寒山区的毛菇坪村是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新营盘乡一个深度贫困村。2014年,村里户籍人口1081户37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4户1436人,贫困发生率为38.42%。

2015年,丽江市民政局对其进行挂钩帮扶,派驻扶贫工作队着手精准扶贫。

修路、发展种植养殖业、制定新版村规民约……经过数年努力,截至2019年底,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仅剩24户9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58%。今年,这24户如期脱贫,毛菇坪村也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如何防范脱贫群众返贫和边缘户致贫是一个重点难点工作。在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的过程中,丽江市民政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紧紧抓住防范脱贫群众返贫和边缘户致贫这个重难点,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积极配合扶贫部门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加强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对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和致贫风险较高的边缘户,及时跟进实施临时救助,助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防止脱贫群众返贫。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宣布脱贫后可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脱贫不脱保”。对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给予半年至1年的渐退期,实行“救助渐退”,促进稳定脱贫。

同时,丽江市民政部门认真开展“兜准、兜住、兜牢”行动,建立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丽江市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和《丽江市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兜准、兜住、兜牢”行动方案》,与扶贫部门再次比对全市剩余贫困人口信息。逐人逐户排查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特别是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和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精准救助、稳定脱贫,杜绝漏保、错保、“一兜了之”等情况。截至目前,全市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789户9427人中,涉及整户无劳动能力1719人,重特大疾病453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4131人,符合条件的已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保障范围。

构建和谐 为民服务

民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德政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民政,就是坚持民政为民,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构建现代民政新格局。

“十三五”以来,丽江市初步建立了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加快精神病人福利院、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各类福利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福利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建立起精神病患者社区服务体系。抓好市、县慈善组织网络建设,政府倡导、民政牵头、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建立。健全福利彩票管理与发行体制,加强福利彩票品种及公益金使用项目的宣传力度,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筹集使用力度,有效支持了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11日,由云南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设计制作的,具有丽江地方特色的福彩即开型彩票“丽美千秋”在丽江古城举行首发仪式并正式上市销售,在后疫情期间充分结合丽江旅游优势,给即开型彩票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坚持培育发展与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不断创新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登记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自律管理机制和诚信评估社会监督体系,积极培育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群众欢迎的各类社会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截至2019年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835个,共完成注册登记志愿服务组织209家,志愿者65846人。积极协调组织10多个全国性社会组织助推宁蒗县脱贫攻坚。

稳妥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界线联合检查任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地名标准化和图录典志等普查成果转化运用。宁蒗县永宁乡、战河乡、红桥乡撤乡设镇获省政府批准,古城区金江乡政府驻地迁移事项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为树立“为民、便民、利民”的民政窗口形象,丽江市民政局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政务服务便民化、“一网通办”和“一部手机办事通”等要求,不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便民化建设,积极畅通群众办事渠道,打通为民服务“快车道”——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公开。全面系统梳理全市民政系统政务服务事项,并按照“五级十二同”要求,明确各个政务服务事项的要求,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公开。

二是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服务。结合省、市有关要求,按照云南省民政厅的统一安排,推进婚姻登记、低保办理、养老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在“办事通”上预约、办理。结合“办事通”婚姻登记服务只能预约到县(区)一级的实际,推进婚姻登记县(区)范围内异地办理。

三是公开服务、监督电话。根据有关要求,推进民政政务服务电话、办事窗口服务电话和监督电话公开公示,进一步方便办事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

四是做好宣传服务。结合殡葬改革宣传,将有关涉及殡葬管理服务的政策咨询、殡葬违规问题举报、殡仪服务等事项的服务和监督举报电话连同殡葬宣传资料一起印制,广泛向市民宣传。

五是注重引导服务。在民政服务机构内设置明显的指引标识,方便群众找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办理业务;将工作人员的姓名、照片、职务公示在门口橱窗里,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社会救助管理站等业务性强的科室站所,及时通过网络、宣传手册、宣传展板等,广泛宣传工作流程、所需资料、标准要求等信息,确保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成绩来之不易,前景催人奋进。”和茂卓说,丽江市广大民政工作者不忘初心、为民爱民,准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基本定位、根本保障、主攻方向以及职责使命,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坚定不移地强化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努力开创新时代民政工作新局面。

如果觉得《怀“大爱之心”兴“为民之政”——云南省丽江市民政事业“十三五”快速健康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