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农村老人如何养老(上海有不同服务模式新的“三年计划”也在起草中)

2023-06-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上海的郊区,“农村就近照护养老模式”已经形成,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称心的养老服务。

在上海郊区如何养老?记者从今天召开的上海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圆满完成。据悉,农村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已全面覆盖,乡镇敬老院建设持续推进;在某个大行政村或几个小行政村连成的片区,建有托养功能的社区为老服务场所;而在村组层面,针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因地制宜”设置了睦邻点,推动互助式养老。

接下来,上海还要起草有关上海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新的“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让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农村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全覆盖

记者从现场会了解到,在敬老院建设上,上海三年间涉农区新增床位19296张,占全市新增总量的71%,青浦、嘉定、松江、闵行、金山、宝山等区建成床位数已超过户籍老年人口的4%;改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3492张,占全市改造总量的68%,闵行、宝山、浦东等区改造数量均超过500张。

在功能性养老服务设施场所上,涉农区建成具有平台功能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24家,占全市70%,实现乡镇全覆盖。长者照护之家、社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已建成1419个,占全市六成以上,奉贤、青浦、嘉定等区设施人均面积位居前列。

睦邻点是针对农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密切的特点,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由邻近居住的农村老年人利用闲置房屋,发展具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互助服务功能的“点位”。目前,涉农区已建成1988个示范睦邻点,占全市总量的80%,奉贤、浦东、青浦、崇明等区睦邻点建设有力。同时,建成标准化老年活动室3158个,实现全覆盖。

推进医养结合,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提升

与此同时,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方面推进医养结合,继续在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目前涉农区已设207家,占全市的63%。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普遍签约,嘉定等区大力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入驻养老机构,促进医养设施结合,松江等区参与全国医养结合试点,成效明显。

另外一方面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涉农区普遍建立了区级养老服务平台,注重科技赋能,加强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融合渗透。闵行区、奉贤区建成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基地,浦东新区建设家门口的科技助老服务站,宝山区推出“居家宝”等智慧养老服务项目,嘉定区推出“互联网++老龄”养老服务,促进农村地区远程健康监护、居家安防、定位援助等新技术应用。

基层农村形成不同风格养老模式

基层农村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了不断创新。如奉贤区“四堂间”、青浦区睦邻客堂间……都是村民自治的互助养老模式。村组利用农民闲置宅基房屋,改造为独居、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提供就餐、休闲、学习、娱乐、健康宣传等服务。

松江区叶榭镇“幸福老人村”由社会力量发起,成为全国农村养老推广的典型模式。他们连片租用农村闲置房屋,在完整保留农村老宅原样结构和农村自然生态的基础上,配套适老化设施,链接公益资源,为本村或邻村村民提供养老服务。

而政府主导的专业化养老模式,则是通过村里统一回租村民空置房源,建设长者照护之家等养老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全天照料、日间照料、助餐等服务。闵行梅陇镇“吴介巷”、许泾村长者照护之家等都是专业养老模式。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还有与产业联动发展的农村养老社区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并整体性规划,将养老、文化、体育、医疗、休闲、绿地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统一纳入、合理布局,建设适宜老年人生活的美丽家园。如果来到奉贤区青村镇(吴房村)和西渡街道(五宅村)“青春里”、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都能看到富有活力的农村老年宜居社区。

据了解,拟订中的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深化农村养老服务分级网络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设施能级;进一步鼓励推动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提升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健全农村养老服务支撑体系,提升专业照护水平;进一步筑牢农村养老服务安全防线,提升养老行业管理质量等。

(文章来源:东方网)

如果觉得《农村老人如何养老(上海有不同服务模式新的“三年计划”也在起草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