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四川人每年要吃掉2亿只兔子 这么爱吃的原因是(丨知味青年)

2023-06-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电影《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热映后,有句台词瞬间火爆网络:“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

兔子在我们童年时就是被当成小可爱的化身,伴随着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童谣:“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对于四川人来说,兔兔那么可味,怎么可以不吃兔兔?时至今日,四川人每年要吃掉约2亿只兔子,占全国消耗量的70%,足见对兔兔爱得深沉。

在成都方言中,男女之间的亲吻,就叫“啃兔脑壳”。呵~是不是听起来就怪.....怪怪有趣的。确定过眼神,是爱吃兔肉的人。

据说:检验一个人是不是成都土著,最好的办法是丢给他/她一块兔头。如果对方上手就轻车熟路地掰开来啃,那不用开口也知道是老乡。

还有一个传闻:“不会炒冷吃兔的女娃子是嫁不出去的”。嘿!你们四川人为啥对吃兔兔有着这么深的执念呢?

—— 为何爱得那么深,爱得那么认真 ——

兔兔那么可爱,每个时代的吃货都在盯着兔子身上的肉,下足了功夫去探索烹饪之道。先秦《诗经》有云:“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燔之炙之;燔之炮之。”——古人早就吟着诗唱着歌把兔子煨、熏、烤了下酒吃。

蜀地养兔虽然从清乾隆年间才逐渐开始,但因为成都平原周边多丘陵,兔类比大型牲畜更适合生长,这使得养兔业有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不过,那时养兔并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为了取兔皮。因为兔皮毛被丰密,平顺灵活,毛色光润,皮板细韧,鞣、染后可制作各色裘衣、帽、领及服饰镶边,且经济实用。

后来,市场对于兔皮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兔皮出口迅速衰落,但是四川仍然有大量的兔子。那可咋办呢?

四川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吃货本色),既然卖不成兔皮,于是四川人开始研究怎么吃兔子,再结合无辣不欢的口味,一段时间之后,各种吃兔兔的方法便开始流传开来。

同为养兔大省的河北和山东,但并未产生吃兔风尚。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出在兔肉身上,虽然兔肉肉质紧致,属于低脂肪、高蛋白质且无异味的肉类,看起来有很多优势,但是煮熟后的兔肉容易发柴,与各具本味的鸡鸭牛羊相比,兔肉不免太过寡淡了些,它煲汤比不上鸡肉;红烧比不上猪、牛肉;烧烤又油脂不够,口感干硬,不如羊肉,很难找到合适的吃法。

这样看来兔肉又变成一个毫无自身特色的东西,四川人在烹饪时赋予了它,川菜的麻辣鲜香的特点之后,自身发生了质的改变。可以说,麻辣鲜香给予兔肉注入灵魂,一个值得被吮食的有内涵的灵魂。譬如:麻辣兔头、兔肉火锅、鲜椒兔,其中最让人感到惊艳的便是冷吃兔。

四川人爱吃兔兔,可谓是集齐“天时地利”,加上养殖兔肉的农户多年来将兔肉“益智肉、美容肉、健康肉”的营养概念普及地深入人心。而且擅于烹饪的川渝人民对兔肉的烹调技术不断地改进和传播,又“人和”的因素,最终养成了爱吃兔兔的饮食习惯。如今,在四川的菜场、超市和饭店,兔肉随处可见。

—— 流传百年的冷吃兔 ——

冷吃兔属于川菜小河帮的一道经典菜式,属于热制冷吃,成菜麻辣、干香、酥软,特点很鲜明,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在四川,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道菜,每家的做法都差不多,味型也都差不多,但是每家做出来的口感还是有细微的不一样。

冷吃兔,起源于盐帮菜系的“冷吃”经烫、烧、滚、淋等12道工序加上私厨秘方的香辛料配制,以麻辣鲜香为特色,肉质滑嫩、入口化渣、油而不腻;有自贡冷吃兔、冷吃牛肉等“冷吃”系列美味。

除了火锅这道城市明信片般的美食以外,四川冷吃系列绝对是可以相媲美的另一道美味。

—— 当零嘴吃的兔头 ——

兔头是四川传统名小吃,有多种专门的吃法,通常有麻辣,五香两种口味,具有骨头多,肉少,越吃越香等特点。

四川人爱吃兔头,就像湖北人爱吃鸭脖,广东人爱吃凤爪一样,可充当日常的零嘴解馋的极品。

吃兔头也是很讲章法的,啃兔头,需要充分调动口、唇、舌的各种功能,才能品出兔头滋味的妙处来。先啃兔脸颊,肉已很烂,嘴唇一吸,舌头一舔,就到了嘴里。吃完脸颊上的肉,手指一勾,兔舌头伸了出来,咬到嘴里,柔软中带着韧脆。兔下腭已没什么好吃的,但骨头里滋味尚存,仔仔细细吮吸一遍,这才算是啃干净。兔脑花火候刚好,用力吸,或者用小勺子舀出来,嫩豆腐脑一样。肉、眼、脑花全没了,还有些意犹未尽,把手指上的油水吮吮,再来一个。

—— 兔肉火锅 ——

兔肉火锅的主要特点是香而不腻、辣而不嚼、怪而回味无穷。食兔肉富含大脑和其他器官发育不可缺少的卵磷脂, 有健脑益智的功效;常吃兔肉, 可强身健体,但不会增肥, 因此也称为"保健肉"、"荤中之素"、"美容肉"等等;每年深秋至冬末间味道更佳。

如果觉得《四川人每年要吃掉2亿只兔子 这么爱吃的原因是(丨知味青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