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健康教育丨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身体健康

2023-06-21 分类:养生资讯

食源性疾病是由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

需要引起警惕的第一种食源性疾病,是沙门氏菌,这种菌污染肉类、蛋类、奶类、蔬菜,还有花生酱等。小孩(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孕妇是易感人群。其潜伏期12—48小时。多见胃肠炎,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多数患者的胃肠炎症状会在2—3天后消失,少数患者如小孩、孕妇、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甚至威胁生命。

需要引起警惕的第二种食源性疾病,是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偏爱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生食海鲜、烹饪时未烧熟煮透、熟食制品因保存或操作不当时易“中招”。其潜伏期为1小时—4天不等,多数为10小时左右。症状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

许多动物内脏,含有有毒物质,如外表可爱的河豚“腹黑”至极,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只需0.5毫克便可致人死亡,且加热、烧煮、晒干等方法都不能分解这种毒素。人若不小心食用中毒,主要表现为口唇、手指、舌尖麻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后,发展成四肢无力,口唇、舌尖及肢端麻痹,甚至全身麻痹或呈瘫痪状,而后呼吸困难,最后呼吸衰竭而亡,其潜伏期—般只有10—45分钟,最长不超过3小时。

单增李斯特菌也是危害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除了消化系统症状,还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主要感染老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后会出现败血症、脑膜炎。孕妇感染后,会出现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

预防食源性疾病,首先要保持清洁,在生熟食品交替处理的过程中注意洗手;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将肉、蛋或海鲜彻底煮熟。剩饭剩菜要分装,2小时内放入冰箱,在冰箱内保存不超过3天,食用时应彻底加热,煮沸3—5分钟,吃多少热多少,不反复加热。不吃过期变质食品。

下期预告

上述介绍了细菌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寄生虫病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蛔虫、钩虫、鞭虫等寄生虫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是肝吸虫的感染率却在上升。下一期(10月1日),将科普肝吸虫病的相关知识。

如果觉得《健康教育丨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身体健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