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浅析我国养老体系(深挖未来投资机会)

2023-06-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8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随着我国老龄问题的不断深化,养老问题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养老服务业取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未来,新的更加完善的养老模式还需要不断去探索开发。

文章主要从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养老服务建设体系两大领域阐述当前我国养老体系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取得成就以及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养老床位数量达到672.7万张;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持续推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条件继续优化;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老年人优待项目更加丰富、范围大幅拓宽,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主要指标: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其中:

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

我国当前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提高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水平。

第一个支柱: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是“保基本”。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由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组成。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参保人数为9.25亿人,今后我国养老保险的工作重点仍是在扩大覆盖面上,预计十三五期间,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将会去实现90%的目标。

第二个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中国的企业年金起步较晚,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行业分布面狭窄,主要集中在电力、石化、交通、烟草、钢铁、金融等部分行业和企业。第二支柱运行十多年,取得了一些进展。到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已有81924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达到2336.18万人,企业年金累计基金规模13,260.15万亿元。

第三个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个人养老储蓄方面,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第五条提出:“鼓励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但有关于个人养老储蓄制度的建立是否有国家政策的相应配套措施、谁来管理个人养老储蓄基金、是否与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挂钩等等,这些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运行机制。

(二)社会福利制度

制定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鼓励地方丰富照顾服务项目、创新和优化照顾服务提供方式。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能够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针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步给予养老服务补贴。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

(三)社会救助制度

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保障范围。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逐步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纳入救助范围。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对老年人的“救急难”工作,按规定对流浪乞讨、遭受遗弃等生活无着老年人给予救助。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有关政策要求,确保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老年人实现脱贫。

我国当前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老龄化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一)1949-1986年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也可以概括为整顿、改造、初步规范期。主要以城市三无老人与农村五保老人为服务对象,以机构集中供养为主要方式。

(二)1987-1999年的转型时期,是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的前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机构为重心,主要由政府承担费用,以政府直接举办为主要方式。

(三)2000-2012年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仍以机构建设为主,但经营模式向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办等市场化经营的新型模式转变。

(四)2013开始的新的转型时期。在上一阶段以机构为重心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养老机构空置率居高不下,同时绝大多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老年人却没有得到政策支持等问题。

扭转以机构为重心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等新要求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于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由重机构向重服务转变,由重机构向重社区与居家转变,向重医疗、康复等需求转变。

近年来,各部门大力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就。

1.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从政策发布的目的、意义,总结整理如下:

2.基本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养老床位数达到672.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0.3张。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2万余家,同比增长20.9%,其中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同比增长29.6%,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已基本覆盖城镇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在规划建设、购买服务、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激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国经民政部门设立许可的养老机构达2.78万个,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约占30%,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000多家。

护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国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职业能力。全国建成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站31个,培训基地68家,有134所院校开设护理专业。

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不同养老机构的定位不明确,养老服务供求错位。总体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矛盾比较突出。

(2)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土地划拨政策落实难;二是民办养老机构的信贷支持政策难以落实;三是优惠措施落实不到位。

(3)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运营能力与营利能力较弱。调研发现,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运营能力普遍较弱,缺乏足够的资金、设施与人员投入,管理服务水平较低。

(4)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与能力发育不足。

(5)机构设立审批依旧互为前置,部门之间权责不一致。在实践中,一些地方依旧体现审批前置的做法,规避部门风险。

(6)医养结合重医轻养,忽视了医养资源与机制整合。重医轻养,甚至“以‘医’养‘养’”,忽视了医、养、护综合功能的发挥。

(7)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更为滞后,农民养老服务现状堪忧。

我国未来养老发展趋势

(一)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

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程。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以失能、独居、空巢老年人为重点,整合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方便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日间照料等服务。

实施“互联网 ”养老工程。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APP应用、微信公众号等,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规范数据接口,建设虚拟养老院。

(二)健全“医养结合”健康支持体系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

(三)丰富养老服务业态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企业,鼓励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鼓励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完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示范行动,继续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40%以上农村具备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满足。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余小茹

如果觉得《浅析我国养老体系(深挖未来投资机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