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你以为苏轼的主业是写诗作词品美食 错了(他的主业其实是治水)

2023-06-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今年中国正在遭遇又一年的重大洪涝灾害,这也让人不禁回想历史上的治水名人。但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竟然也能与大禹、西门豹、李冰等人同列“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会治水 后世自然铭记其功绩

中国水利部去年在“历史治水名人简介”中这样介绍苏轼:公元1077年,黄河决澶州曹村,洪水包围徐州城,时任徐州知州的苏轼领导军民抵御洪水,增筑城墙、修建黄河木岸工程。

公元1089年,苏轼任杭州太守期间主持修缮六井,解决杭州居民用水问题;同时率领军民大力疏浚西湖,并将挖出来的葑根、淤泥,筑成一条贯穿西湖的长堤,后人称之为“苏堤”。苏轼在不同任上主持或参与的水利工程不胜枚举,除积极参与治水实践之外,还撰写水利著述《熙宁防河录》、《禹之所以通水之法》、《钱塘六井记》等。

水利部因此评价称:苏轼把水利事业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科学治水,为当时水利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官方的介绍当然略显简单了些,那么徐州和杭州又分别留下了什么样的治水故事呢?

徐州抗洪,苏轼也玩起“三过家门而不入”

据说,那一年黄河的洪水决堤要淹没徐州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狭窄,阻滞了泄洪,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危机时刻,作为父母官的苏轼,发出了“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誓言。只见苏轼带领当地军队和百姓日夜奋战,抵御洪水。根据苏轼之弟苏辙的《栾城集》记载:“(苏轼)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而抗洪期间,苏轼布衣草履,结庐城上,同样是三过家门不入。他抱着“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 的决心 ,打算与徐州共存亡。

经过了45天的奋战,徐州城抵御住了黄河的洪水,保护了一方百姓。为了纪念此次抗洪经历,在修复城墙时,苏轼在城东门挡水要冲修建了一座两层高楼。垩以黄土,取“土实胜水”之意,并题名“黄楼”以志纪念。

而徐州的这一工程,不但在当时发挥了效果,历经南宋、元,直至明朝,人们还在享受了苏轼徐州抗洪的遗产的福泽。

杭州筑堤 不止是西湖 东坡处处筑苏堤

而苏轼在杭州留下的“苏堤”,现在更是成了西湖著名的旅游景点。1089年,苏轼是再次赴任杭州,但当时的西湖由于疏于管理,“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于是,苏轼率杭州军民20余万人,开除葑田,恢复了西湖本来的状态,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座塔作为标志,这就是现在的三潭映月景观。同时,苏轼将清理西湖的淤泥就地利用,“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就这样,一条纵贯西湖、方便种菱除芟和行人通行的长堤诞生,这就是“苏堤”。

事实上,“东坡处处筑苏堤”。除了在杭州筑西湖苏堤以外,苏轼在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被贬惠州(今广东惠阳)期间,先后在颍州西湖和惠州西湖也都修筑了苏堤,以防水患,方便百姓,只不过都不及西湖苏堤有名罢了。

更为恐怖的是,苏轼的治水可不光是水来土掩型的,他不但留下了“黄楼”和“苏堤”,还留下了水利著述《熙宁防河录》、《禹之所以通水之法》、《钱塘六井记》等。就是说,洪水来的时候,苏轼积极投入抗洪;洪水走了之后,他还在思考如何完善“治水之策”。

难怪当苏轼入选“治水名人”的时候,网民一片惊呼:文学家和美食家都是苏轼的副业吧,治水这惠及当时和后世百姓的工作,恐怕才是他的主业!

如果觉得《你以为苏轼的主业是写诗作词品美食 错了(他的主业其实是治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