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一身正气(巾帼不让须眉)

2023-06-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7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靖康二年,随着宋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南宋朝廷也如秋天风雨中的树叶,摇摇欲坠。在金兵的步步紧逼下,开始了南逃之路。

金兵也一路南下,不停的骚扰百姓,掠夺城池。时任建康知府的赵明城,一日,城中突发暴乱,赵和一众地方官员不思抵抗,却连夜逃走。

这件事情让李清照感到非常耻辱和痛心。南宋朝廷上下面对金兵铁蹄,只顾自己逃走,不肯抵抗的可耻态度着实让人愤慨不已。

在船路过乌江时,词人触景生情,想起了曾经在乌江自刎的楚霸王项羽。为了无愧江东父老所托,最终拔剑以死相报。

而对比南宋当朝权贵们,多读圣贤书,空有众多堂堂七尺男儿,却甘愿苟且偷生,不顾百姓的死活,更让人失望。

遥想当年项羽,在重重包围之下,奋力突围,本可以渡江而去,重整旗鼓。但如此就无法面对江东百姓的殷殷嘱托,遂转身杀敌,最后悲壮赴死。这是何等豪壮的英雄气概!

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这才是一个男子,一个朝廷应该有的态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短短数语,力透纸背,将女词人的爱国之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惜,生为女儿之身,无法征战四方,保家卫国。可恨,身为女儿之身,一腔爱国之情无用武之地!

唯有将这一腔热血,化作词枪句阵,直指人心,惟盼能震醒当朝者的软弱。

但苟延残喘的南宋朝廷并没有如词人期望的那样,积极奋起与金兵抗争,依然在逃亡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不顾国家的存亡和黎民百姓的安危,令人心寒。

作者在这首《夏日绝句》中借项羽讽刺南渡朝廷抛弃大好河山,苟且逃亡的行径,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之情。生,就要为国立业,报效祖国;死,也应当做“鬼雄”,方不负堂堂男儿屹立于天地之间。

一届女流,尚有如此的境界与气势,可让当时的男子汗颜。此等的凛然正气,这种不让须眉的气概,远超于南宋当朝的士大夫之流,令人敬佩。

如果觉得《一身正气(巾帼不让须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