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喝糯米酒吃青团烙清明粑(老重庆人这样过清明节)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寒食节这一节气,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习俗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唐代诗人孟云卿的这首《寒食》让人很容易陷入清明节怀念亲人的感伤。

在重庆人的生活里,清明节除了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还会在田间地里采摘一点清明菜,拿回来洗干净了以后,用面粉做浆烙饼吃。九龙坡区文化旅游委文史专家苏伦表示,他们在盘点清明时节吃的传统食物时发现,如今我们依旧保存着不少食物完好的制作方法,而一些食物在流传的过程中都已被我们遗忘了。想知道老祖先过去在清明节都吃什么吗?

喝糯米酒唱竹枝词

根据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记载,重庆人过清明,还喜欢喝糯米酒,唱竹枝词。

我们看看刘禹锡在奉节写的诗: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盈杯,昭君村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永安宫,传说三国时刘备修建,位于奉节师范学校的校园内。

直到今天,每逢清明,正是插秧播种的时节,许多奉节人会酿造米酒,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他们在芳香中插秧,有时还唱起悠长的山歌。

青团

最近几年,重庆开始流行吃青团,吃这种颜色绿得可爱的青团,事实上最早是江南一带的风俗习惯。

青团 图源网络

青团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而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吃下去,糯糯的,咬一口,香气四溢。

馓(sǎn)子

没错,这种馓子也是老重庆人最喜欢的一种食物。

馓子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它的做法有点类似于油条,却又把面搓得很细,吃上去香脆,口感不错。

如今,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苏伦说,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大葱和蛋饼

这些年,随着重庆吸引来渝居住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把当地的寒食节习俗带到了重庆,比如吃大葱和蛋饼。

据说,清明节,山东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当地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

清明粑

清明菜做清明粑粑,算是重庆本地人做得最多的一种寒食节食物。

清明粑粑

把新鲜的清明菜洗净,准备糯米粉、粘米粉。在烧开的水里焯下清明菜。取出挤干水分切末。将糯米粉、粘米粉混合,用热水搅拌成团后加入清明菜揉匀。

锅内水烧开、上气后蒸腊肉30分钟,取出切末。豆腐干切成小颗粒状,和切碎的腊肉混合,在炒锅中稍炒下。将清明菜面团分成四个剂子,像包包子那样包好后,揉圆。

平底锅内用软刷刷层薄油,将清明菜团放入锅中,用手稍按成扁圆形,两面煎至熟。

据说,清明粑粑有医药作用,由于清明和聪明读音相近,所以还有小孩吃了清明粑粑会变得聪明一说。

相关链接:

中国人清明还喜欢吃这些

桃花粥是一碗能让人气色变得面若桃花一般的美食。

唐冯贽在《云仙杂记》中写道:“洛阳人家,寒食装万花舆,煮桃花粥。”清明之日,采摘鲜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看着粉色的花瓣融在香浓的粥里,喝一口,这一窗春色便融入心中了。

在江西、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清明果也相当流行。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它形状有些像饺子,味道却截然不同。这小小的点心透着股清香,看上去倒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清明果也是一种传统特色食品,具有饮食丰富性、礼仪性和家庭参与性,它寓意阖家美满,健康平安。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受访者供图

如果觉得《喝糯米酒吃青团烙清明粑(老重庆人这样过清明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