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我不是药神》是否打破传统电影舒适区(重看此剧依然热泪盈眶)

2023-06-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说起2018年最为深刻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在众多电影中突出重围,相比较以往的电影这部影片在上映之后可以说是票房口碑双丰收。使得这部影片异常火爆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演员和情节,更因为它实实在在的体现了一部电影的内涵,戳中观影者的内心。该影片由文牧野指导,徐峥、王传君等主演,影片的主人公程勇从一开始的玩世不恭,到后面的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救赎,徐峥可以说将“程勇”这个人物的刻画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贩卖神油店的小商贩转化为印度仿制抗癌药“格列宁”的中国区独家代理商,程勇由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开始向“药神”的形象转化。

程勇两次走向走私仿制药的道路,如果说第一次是因为利益和金钱,那么第二次开始卖仿制药就是出于人性的善良和内心的愧疚。在最后因为“走私假药”被捕之后,程勇让前小舅子带话给自己的儿子,他说:“告诉孩子,他爸爸不是坏人。”这时的程勇卸下了“药神”的头衔,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位伟大而平凡的父亲形象,他可以受尽委屈但是在孩子面前,他想做一个孩子眼中的偶像和英雄。影片的亮点也不仅仅存在于主人公“程勇”的身上,片中饰演深病人吕受益的王传君,也突破原有《爱情公寓》中关谷这一个角色的禁锢,将深受慢粒白血病残害的病人演绎的细致到位,无论是病床上的呻吟,还是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对家人的依依不舍都极为生动的表现了出来。面对疾病的冷酷无偿,面对吃不起天价药的无奈,王传君对病人的演绎都戳中观影者的内心和泪点。眼神中传达出的情感也同样打动了主人公程勇,也正因此才使得程勇得以改变原有的形象。

影片中那个说话不多的黄毛,他也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出生农村的他,因家境贫穷无钱医药,只能选择离家出走自生自灭。但是他的命运在遇上程勇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行走街头,整日游手好闲的流氓混混,他剃去了杂乱的黄发,变得更加干净利落,买了回家的车票。遗憾的是为了“药”,黄毛在遭遇车祸后,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这样惨淡和残酷的现实更加刺痛着程勇的内心。黄毛的永无归期也成为了影片的一个遗憾之处。

电影中单亲妈妈刘思慧,从母亲的角度为观影者叙述着“药”对于她女儿的重要性,对于她的重要性。在被丈夫狠心拋家弃子后,面对高昂的医药费,刘思慧只能迫不得已在夜店工作,只能选择面对人们的蔑视,选择隐忍苦楚和屈辱,她向我们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刘思慧是剧中主演唯一一个女性形象,她的出现又是另一个对影片的侧面体现,她不为自己,她为了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无私的精神和母性的光环。主人公程勇也是在刘思慧的帮助下认识更多的病友,也在为他事后的转变埋下伏笔。

《我不是药神》是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一种重生,它将各个矛盾冲突暴露在观众面前,不再回避和遮掩。剧中信奉神教的刘牧师也是在另一个视角诉说着“药”这个故事,从上帝视角讲述着人们的想要活着的信念和艰苦。刘牧师剧中经常提及嘴边的一句话是“God bless you”,看似幽默风趣但却也在说明刘牧师善良的本性,作为剧中唯一会英语的角色,刘牧师也是为程勇拿下印度仿制药“格列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一开始的害怕犯法,到后来的帮助程勇推销,他也是在进行角色的转变,也转化成为了“病友”不惜一切的平民英雄的形象。剧中有一幕是一位患有慢粒白血病的平凡老太太,苦苦哀求周一围饰演的警察,眼泛泪花的请求仅仅是为了活着。这也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写出了“药”的天价,看病难,吃药贵。这也真正的体现出了主人公程勇人性的光辉之所在。

生活很残酷,疾病也无情。面对人世间的事事无偿,我们在生存、利益和准则之间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孰是孰非、孰对孰错、孰轻孰重、孰真孰假?它将真实问题搬上荧幕,直击社会的痛点,真正的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让人们通过一部电影得以反思社会的病态问题。影片的开头采用非常荒诞诙谐的黑色幽默,以主角人人是草根的形象来贴近生活,后面的写实沉重引人深思。看似很平常的“药”,却也是贯穿全部影片的线索。题材中蕴藏的健康和对生活的希望,都是平凡和普通的愿望。都牵连着每个人的一生。

这样的一部影片并不仅仅是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么简单,它将平常生活中的普通问题融入电影,并且让人们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开始重视,“民生”关乎着每家每户,在矛盾来临之时,我们不再应该只考虑固定的法律准则,我们也会将人性加入其中,在权衡之下做出最公正的审判。因此影片最后在程勇进入监狱前,警车也因为送别程勇的病人而减缓行驶。这样笑中带泪的影片亮点,更加唤醒出观众内心的真情实感。

如果觉得《《我不是药神》是否打破传统电影舒适区(重看此剧依然热泪盈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