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补脾养胃好秘方(“米汤”如何变“参汤”)

2023-06-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米饭是很多人最喜爱的主食,每天都会吃。比如我就是一个最爱米饭的北方人,我们不仅可以用米蒸饭还可以煮粥,大家都喜欢喝粥吗?那在喝粥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粥表面有一层黏稠如膏油的物质?这层黏稠如膏油的物质就是俗称的“粥油”。那在吃米饭的时候,可曾注意到锅底那层微微焦黄的锅巴?尤其是煲仔饭里面的锅巴,是不是吃起来很香?其实粥油和锅巴还是调养身体的神器。

其实我们都知道粥油是个好东西,但是它益阴填精之功如此显著是万万想不到的。在江苏一带有个习俗,就是冬天家家都炒糯米泡水喝,老人说是去火。为什么炒的糯米能去火呢?实际就是和中、健脾、消食、止泻。消除了因为积食而导致的热,可以减少很多小儿老人和体虚之人的脾胃负担,确实是补气养脾的宝物!

粥油很滋补

很多人都很喜欢喝粥,在我们家尤其是父母和孩子,基本每天都会喝一顿粥。通常会用小米或大米来煮粥,里面再加一些五谷杂粮类。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小米味甘咸微凉,益气,去胃脾中热,主养肾气。《新修本草》中则记载,大米味甘平,主益气,止烦,止泄。用这两种米煮粥,煮好之后冷却一段时间,便可发现在粥的表面浮着一层黏稠、细腻、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叫它“米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粥油”。

从中医的角度讲,大米粥的粥油含括了大部分的营养和精华,具有滋补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老年人常喝粥油可改善不同程度的肾精不足,起到补益肾精的作用;幼儿、患有慢性胃肠炎者喝粥油则有助养胃、补益元气、增长体力;对于孕产妇来说小米粥特别是粥油,也有不错的滋补作用。

粥油益阴有殊功

下至孩童,上至耄耋,都吃过粥油。但是他益阴的功效,却鲜为人知。粥油为米中之精华,还可以治肺痨大病,甚至还可以让人起死回生。曾经有一结防所领导做报告的时候,现身说法,说他自己小时候,曾在某纱厂作童工,每天工作十多小时,每天晚上睡在低矮阴湿的床上,那个时候叫“鸽子铺”,吃不饱,穿不暖。时间久了倦怠乏力、潮热口干、纳呆神瘁。每天晚上半夜的时候必会出现盗汗,衣服被褥都会被浸湿。不得已去看病,却被确诊“肺结核”。没有办法治疗,只好坐听天命。幸好有一位上年纪的厨师悄悄地告诉他:粥的浓汁能治这个病。并嘱咐他准备一个大的茶缸(搪瓷杯),放到厨师指定的地方,这位厨师每日清晨用大锅煮好粥时,就把粥的浓汁给他,让他喝掉。就这样每天不间断、四个月后盗汗止,胃纳开,渐渐体丰神焕。令人谈痨色变、闻痨落箸、且当时中西医家都视为畏途之痨病,就这样渐渐平息了,而粥油的功效竟然如此神奇。

锅巴可入药

锅巴也叫“饭焦”,但这个锅巴,可不是超市售卖的零食锅巴。在锅底煮焦了的那层,就是“锅巴焦”,江南叫“焦饭滞”,四川人叫“焦锅巴”。在民间,很久以前就有记载以焦锅巴入药的做法。在营养学上讲烧焦的食物含有致癌物质,但中医讲的“饭焦”只是微微焦黄的状态,而不是我们通常说糊了的状态,并且是不用油干焙的方式,通过炒焦来增强消食化积的功能。中医认为焦锅巴具有和中、健脾、消食、止泻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慢性胃炎、食欲下降的人群食用;同时也适合于消化不良、脾虚、久泻不愈的老人和小孩儿,以及病后消化能力减退、食积腹部胀痛的人群。

在解放前,有一位商人,在成都做生意亏了本,搭车到了绵阳,囊中羞涩,正在为回家的路费发愁,就在这个时候,听说当地的小孩子患腹泻,久治不愈,所有的药都没有效果。于是他想起了一个单方,便去街边的饭铺里讨了些焦锅巴,晒干研磨成粉,做成10g的小药包,在街上售卖,孩子们居然吃一个,好一个。由此解决了回家路费的问题,并且是风风光光地回家。

有一道菜叫“锅巴肉片”,又称作“天下第一菜”,这道菜的原材料就是焦锅巴。做法是将焦锅巴糊的部分去除之后,晾干,过油炸酥,然后迅速地浇上肉片、勾汁,飘香四溢,口感极佳。

最后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粥油和饭焦的做法(小贴士)

1.粥油的制作

淘洗好小半碗小米(或大米)备用;锅中放入适量的水,烧开后,将洗干净的米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需要注意的是,这期间不要再加水。如果喜欢稀一点,熬30分钟左右;喜欢稠点的,可以熬制40分钟左右。关火后静放,记住千万不要搅拌,等待温度降下来后,传说中的粥油就出现在粥的表面了。

注意:想熬出优质的粥油,要保证锅一定是干净无油的。熬制时最好是原汁原味,不要添加任何辅料。

2.饭焦的制作

通常家里用的电饭煲都不会做出饭焦,做石锅饭或煲仔饭比较容易产生饭焦。除了在外吃,想自己做也可以尝试用石锅或砂锅,步骤像平常煮米饭那样,但也要注意掌握火不宜过大,千万不要糊,一定是微微焦黄的状态。

如果觉得《补脾养胃好秘方(“米汤”如何变“参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