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巴什区发布过敏性鼻炎防治白皮书

2023-06-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68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信息量太大!

鄂尔多斯过敏原调查分析出炉!

康巴什今年底前清除

这些地方致敏植物,今后不再栽种!

在鄂尔多斯,4月中旬至6月中以杨树、柳树、松树、槐树等树木花粉为主,发病程度较轻,人群相对较少。7月中旬至9月下旬以蒿属类植物、豚草、葎草、侧柏等植物的花粉为主,发病程度较重,人群数量大,易伴有过敏性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其中蒿属类植物花粉过敏最为严重,花粉检测结果显示67%是该类花粉。

2021年底前清除完成城区内公园、广场、绿地、居住区内的蒿类和其他致敏植物。

2022年对距离城区1公里范围内的致敏植物,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评价基础上,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地块种植高附加值的植物和经济林进行逐步替代、替换。同步对致敏植物进行生长调节干预,延缓开花时间,有效降低花粉浓度。

2023年,结合城郊生态林、防风林等建设,种植吸附花粉强的阔叶树种和生长势强的灌草植物,通过套作、间作,从根本上替代致敏植物。今后新引进的园林绿化植物要进行致敏分析,对可能引起过敏的植物不予栽种。

康巴什区过敏性鼻炎

防治白皮书

(2021年7月)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政府

目 录

前言

一、鄂尔多斯市过敏性鼻炎研究现状

二、鄂尔多斯地区过敏人群、过敏症状及过敏原调查与分析

三、鄂尔多斯市当前开展的主要治疗方法

四、防治过敏性鼻炎的整体思路及措施

结语

前 言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作为慢性鼻炎的一种,近年来已成为鄂尔多斯市的季节性地方病,患者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度高。经抽样入户流调统计,2019年全市过敏性鼻炎发病率约22.38%,由于致敏环境固化,过敏原根除替代时间较长,以及患者本身对于该病的日常防治常识缺乏等因素,导致过敏性鼻炎流行趋势日趋严重。现阶段,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多集中在预防和治疗阶段,对源头的治理和致敏过程的控制多处于理论阶段,如何把理论变为现实,综合施策防治过敏性鼻炎,全面开展让人民群众暖心的民生工程尤为重要。

一、鄂尔多斯市过敏性鼻炎研究现状

近年来,针对地区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态势和严重程度,自治区、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建立建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到社会参与的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有了初步成效。周边呼和浩特、包头、榆林等地也在积极进行相关防治和研究。

2020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自治区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方案(试行)》。2021年7月,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鄂尔多斯市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2017年3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参与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内蒙古地区气传致敏花粉与过敏鼻炎患病的相关性研究》,项目从2017年3月1日开始至2019年12月1日结束。通过连续三年的花粉监测研究,明确了我市气传致敏花粉的物种构成、分布特征及飘散规律,掌握了我市发病率,致病原因及发病相关因素的第一手材料。

2019年3月,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与北京同仁医院达成联合开展过敏花粉检测协议,开展空媒过敏花粉检测业务,检测点被纳入华北地区过敏检测中心固定检测点。

2019年10月,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针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其他过敏疾病开展体内、体外过敏原检测、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及过敏患者的健康宣讲。同时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签订培训协议,其内容包括临床业务指导、科研项目合作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患者等呼吸系统过敏疾病进行双向转诊等内容。

二、鄂尔多斯地区过敏人群、过敏症状及过敏原调查与分析

(一)过敏人群及相关因素

1.年龄结构。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大样本临床研究显示,夏秋季花粉症患者主要为青壮年,首次发病年龄为2~68岁。婴幼儿和老年人群花粉症发病率比较低。夏秋季花粉诱发鼻炎的高发年龄段为15~34岁。

国外学者的研究显示学龄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性鼻炎发病率逐渐增高,6~7岁发病率为15%,13~14岁可高达40%。还有研究认为过敏性鼻炎的患病峰值年处于11~20岁;在40岁后患病人数明显下降。鄂尔多斯过敏人群主要集中于青少年和青年人群。

2.生活环境。在农村地区,人们在儿童时期接触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的可能性大,促进了免疫系统的发育,成年时过敏的几率就会降低。花粉在15m以上的高空比10m以下的近地面浓度高,因此居住在城市中高层住宅的人群有较高花粉症发病率。农村与城市患病率相比较城市发病率大于农村。

3.生活习惯与饮食。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影响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每周食入快餐次数≥3次,会增加重度鼻炎和重度哮喘的发生风险,而每周食入水果次数≥3次是重度哮喘的保护因素。睡眠卫生不良会增加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发生风险,低于7小时的睡眠时间与过敏性鼻炎呈正相关。经常熬夜加班、不按时吃饭就寝、贪吃寒凉食物、抽烟酗酒会导致脾胃虚弱,对食物的吸收能力减弱,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过敏性鼻炎的发病风险。

4.遗传因素和家族聚集性。过敏性鼻炎具有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其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高达75%,父或母一方有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其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可达50%,且母方对后代的影响大于父方。故遗传因素及家族史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5.精神因素及其他。精神紧张、悲观失望等情绪可以引起T细胞功能缺陷,细胞介导性变态反应性缺乏,肥大细胞介质释放,进而导致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过敏史(药物、花粉等)、频繁呼吸道感染、大量使用抗生素、吸烟、家中近半年装修、家中饲养宠物、工作环境污染、家族鼻炎史是过敏性鼻炎发病的相关因素。

(二)过敏症状

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由于患者接触到环境中诸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刺激物,产生一种名为IgE的免疫球蛋白,通过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最终引发各种症状,成为鼻黏膜的慢性炎症。

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且常伴随眼痒、流泪和眼红等眼部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常伴随哮喘、过敏性结膜炎、慢性鼻炎-鼻窦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

疾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相关性,主要过敏原多为当季花粉,在花粉播散的时间区间内患者会有非常明显的症状,风和日丽或是大风天气愈加严重,待花粉期过去后症状则消失。一天中花粉相对漂浮密集时间是在下午14时到16时,有些植物在晚上20时到22时还会形成第二峰值,也是过敏最严重的时间段。

(三)过敏原调查分析

通过对全国几万病例进行分析,北京同仁医院张罗团队的研究显示,花粉是导致我国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室外过敏原。

在鄂尔多斯,4月中旬至6月中以杨树、柳树、松树、槐树等树木花粉为主,发病程度较轻,人群相对较少。7月中旬至9月下旬以蒿属类植物、豚草、葎草、侧柏等植物的花粉为主,发病程度较重,人群数量大,易伴有过敏性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其中蒿属类植物花粉过敏最为严重,花粉检测结果显示67%是该类花粉。

研究表明,花粉浓度与气象因素有直接关系。

花粉浓度与1h内的风向变化有显著相关,和风速增加显著相关。花粉在空中飘散的理想条件是一种稳定的风速。

气压与花粉飘散呈正相关。夏秋季节随着气压升高,空中的气流速度加快,有利于花粉粒的飘散。气压稳定,花粉在空气中长期处于漂浮状态。

气温和花粉浓度呈正相关。气温不仅影响植物花粉季节的开始日期和持续时间,而且还直接影响其扩散数量。

日照与花粉浓度呈正相关。一般认为,日照可以加速花粉的干燥,利于花粉传播。

湿度大时,花粉吸水下沉,使得空气中花粉浓度降低。同时温度和湿度也存在相关性,温度低时,一般湿度较大,温度高,湿度小,有力于花粉的传播。夏秋季节,在持续无降水的天气过程中,花粉浓度会剧烈增加,且绝大多数花粉为蒿属花粉。市区每年7月中旬至9月下旬是蒿属花粉扩散的主要季节。

三、鄂尔多斯市当前开展的主要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多因素疾病,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案。国内主要是西医治疗方案和民族医学治疗方案,西医以糖皮质激素、抗阻胺类药、肥大细胞稳定剂等为主,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差,重症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远期效果较差。对于单一过敏原致敏者可采用脱敏治疗;民族医药治疗主要是以中药、蒙药、藏药和针灸治疗。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除了常规治疗过敏性鼻炎以外,现开展了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加筛前神经阻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2020-2021年现已完成病例数30多例,术后随访,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病人过敏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75%。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以鼻喷激素、口服抗组胺及抗白三烯类药物为主。

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针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或伴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等进行过敏原筛查、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生物靶向治疗,自2019年开展业务至今共接诊患者2000余人,目前脱敏治疗患者自觉临床症状较前明显缓解。

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针对不同年龄患者可接受程度采用多种针法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包括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穴位贴敷、放血疗法、熏鼻疗法、中西药治疗等治疗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采用北京同仁医院的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已治疗22000多例,临床显效率75%左右。单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或伴过敏性结膜炎以针刺蝶腭神经节和眼周穴位为主,6-8次为一个疗程,症状严重者配合抗组胺药、鼻用喷剂、中药(或者蒙药),合并过敏性哮喘加针灸治疗和抗哮喘药物。

四、防治过敏性鼻炎的整体思路及措施

(一)总体思路

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和社会氛围。从疾病预防方面,深入全面开展过敏原谱的调查和分析研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致敏原浓度,缓解过敏性鼻炎季节性高发现状。从科学治疗方面,整合医疗资源开展临床研究,规范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从群众参与方面,推动疾病公众认知度,为过敏性鼻炎患者普及科学的预防信息,帮助过敏患者畅快呼吸,享受美好生活。坚持系统谋划、分步实施,科学做好近、中、长期规划,及时推动相关问题解决,让群众看得见效果、真正有获得感。

(二)防治措施

1.加强科研攻关

过敏性鼻炎防治是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聘请国际国内知名的植物学、生态学、环境学、气象学专家和医学研究团队,组建成立过敏性鼻炎研究中心,制定科研课题,建立实验室、站,与周边地区交流防治经验,系统性解决过敏性鼻炎防治难题。

加强对致敏植物研究,从植物种类、生长规律、物候特征、生态演替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生物防治、生长调节干预等方面的对策。

加强对花粉等致敏原传播途径的研究,提出阻断传播、降低浓度的对策。

加强对医疗技术、药物、疫苗的研究,综合国内外最前沿的诊疗,针对鄂尔多斯地区发病实际,提出有效的、根本的治疗方法和路径。

加强对抗过敏衣服、抗过敏口罩、抗过敏面罩等研发,通过高科技产品来预防过敏。

研究中心要在2021年9月底前组建完成,2022年要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取得重大突破。

2.坚持预防为主

(1)降低过敏原浓度。2021年底前清除完成城区内公园、广场、绿地、居住区内的蒿类和其他致敏植物。2022年对距离城区1公里范围内的致敏植物,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评价基础上,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地块种植高附加值的植物和经济林进行逐步替代、替换。同步对致敏植物进行生长调节干预,延缓开花时间,有效降低花粉浓度。2023年,结合城郊生态林、防风林等建设,种植吸附花粉强的阔叶树种和生长势强的灌草植物,通过套作、间作,从根本上替代致敏植物。今后新引进的园林绿化植物要进行致敏分析,对可能引起过敏的植物不予栽种,营造友好、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

(2)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多点气传致敏花粉监测系统,通过连续的监测研究,掌握气传致敏花粉的物种构成、分布特征、飘散规律以及与气象因素间的关系,开展花粉浓度气象影响预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必要时通过高压水雾、人工增雨等方式提前对致敏植物进行喷淋。

3.突出科学精准治疗

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和新疗法,引进国内领先的医疗专家,开展规范化的变态反应检测、脱敏治疗、中蒙西医结合治疗,培养专业的过敏性鼻炎诊疗梯队,培训相关医生掌握过敏性鼻炎的诊疗技术,建立市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级防治体系。同时,将过敏性鼻炎纳入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享受门诊慢特病医保待遇,符合临床住院条件的享受住院医保待遇。将学前儿童、在校学生过敏性鼻炎患者纳入商业保险保障范围,减轻家长诊疗负担。

4.全民参与、群防群治

(1)开展健康宣传普及。通过多种媒体等渠道进行过敏性鼻炎知识宣传和科学防治播报,提高群众对过敏性鼻炎防治的自觉性和自我防护意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并不等同,拒绝用药并不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相反,在无法避免接触过敏原的前提下,若不用药物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由过敏性鼻炎向过敏性哮喘演变。在过敏期到来前,通过宣传指导患者提前用药,预防发病。

(2)有效避开过敏原。建议患者发病期间到专业医疗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过敏原检测,精准找到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要远离灰尘螨、粉尘螨、霉菌等家庭过敏原,适当增加室内湿度,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经常清洗被褥,尽量减少抖、扫动作。应少去空气较浑浊、污染较严重的地方,远离灰尘、化学有害气体或特殊气味刺激。花粉浓度高的时期,暂时不要开窗通风,以减少花粉入室的概率,出行时要尽量佩戴口罩、眼罩,减少花粉刺激和吸入。

(3)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平常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如晨跑、游泳等,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吸烟、饮酒等,这些因素能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鼻黏膜调节功能变差,导致发病。引导广大居民、志愿者、学生、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城区蒿草清除,城郊生态林、经济林、经济植物栽种等活动。

(三)组织保障

成立由区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卫生健康、医保、科技、自然资源、园林绿化、生态环境、气象、教育体育、财政、宣传、街道等相关部门和防治专家组成的过敏性鼻炎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公室,负责科学制定近中长期防治实施方案,协调推进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能职责,强化分工协作,久久为功,确保取得实效。

区卫生健康委负责组织制定过敏性鼻炎治疗技术方案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明确过敏性鼻炎的致病因素;设置专科门诊,规范临床治疗。

区医保局负责做好过敏性鼻炎医疗保障工作,将过敏性鼻炎合规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协调商业保险机构将过敏性鼻炎治疗纳入商业保险范围。

区商务和科技局负责过敏性鼻炎防治科研工作,组建过敏性鼻炎研究中心,持续开展过敏性鼻炎防治技术研究。

区自然资源局负责城区周边生态绿化林草优化搭配、替代替换工作。会同海关检疫部门加大对引进花粉致敏性植物的管治力度,将致敏植物列入检疫名单,控制强致敏性植物进入我区并扩散蔓延。

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负责对城区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控制致敏花粉植物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利用,避免致敏性植物的栽植;根据致敏植物的物候特征合理进行修剪、清除;减少现有花粉致敏植物的致敏危害。

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加强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加大影响大气环境问题治理力度,强化环境信息共享。

区气象分局负责科学布点,开展气传花粉监测,研究掌握气象对气传致敏花粉种类、浓度等因素产生的影响;负责在每年3-4月和7-9月期间将花粉浓度监测结果纳入天气预报,做好花粉浓度监测、预报和发布工作,并会同卫生健康部门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使群众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区教体局负责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区财政局根据过敏性鼻炎防治需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将过敏性鼻炎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区委宣传部负责做好过敏性鼻炎的宣传报道和防治知识的科学传播,提高群众对过敏性鼻炎防治的自觉性和自我防护意识。

各街道负责做好辖区各单位、居民小区群众发动和物业服务工作,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

结 语

康巴什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立领导机构强力推动,坚持防治结合,通过明确防治措施、加大健康宣教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群众防治的自觉性等方式,推动过敏性鼻炎更好更快防治,建设更加宜居的市民福祉中心。

来源:康巴什发布

原标题:《康巴什区发布过敏性鼻炎防治白皮书!》

如果觉得《康巴什区发布过敏性鼻炎防治白皮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