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粥 它是穷人家的代参汤(还是不值得喝的碳水)

2023-06-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张文宏医生说小孩子早上不要喝粥。

看到很多朋友就真的不吃粥了。

这个传统中医认知里——穷人家的代参汤、补气补津液最快的食物,就真的只是不值得喝的碳水化合物吗?

喝粥没有营养吗?

我们历代中医、养生古籍,为什么都对喝粥那么推崇备至?

吃牛奶、鸡蛋、牛肉这些高蛋白的食物,

真的可以强身健体吗?

如果按这个逻辑,那有钱人的身体应该是最好的,因为他们可以轻松获取最优质的高营养食物。但事实你也看到了,人体并不按这个逻辑玩。

因为中医思维,不只讲营养,还讲吸收。

你吃的食物,也会消耗你的元气。

食物进入身体后,身体就需要调动人身的元精元气(即肾精、肾阳),来启动、加速脾胃肠道功能,以实现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

人的食物中要放盐,是因为咸入肾,吃进身体的盐就好比调动人体元精元气的钥匙。

徐文兵老师说:

“饮食,是用元气化谷气的动态过程。

一定要明白:“ 你在吃饭,饭也在吃你。”

吃适合的食物,消耗元气少,吃不适合的食物,或者吃的太多,消耗的元气就多,更严重的,当元气无法将食物完全化掉,这些“半成品”滞留在体内,是造成血脂、血糖、尿酸异常的直接原因,久则成病。”

所以我经常说吃东西要按体质吃。小心吃得不合适变成痰湿堵在体内,变成火气发到头面,变成湿疹、过敏想发都发不出来。

中医推崇喝粥、喝米油,

是有两大不可替代性好处

一是每个人都能化,喝进去它就生为你的气、津液。

吃饭喝水,都会损耗脾胃阳气。喝粥消耗人的元气最少,喝米油就是最快速的补气法。

要快速地产生和调动精微,粥是最快的。

二是粥能护胃气。

胃气是身体保健的第一门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能不能进粥,是中医判断病人胃气有无衰败、进行救治的一个重要依据。

说一个身边中医“用粥救命”的医案故事吧

广州守仁斋的孙吉庆医生,曾经救治过一位被下病危通知的94岁老太,靠着艾灸和喝粥,使老人家转危为安。

那是2017年,老太太淋雨感冒发烧,被家人送当地三甲医院,住进呼吸内科、按肺炎治,最后上到万古霉素(最高级别的抗生素)都治不好。

老太太的孙女联系到孙医生的时候,老太太眼睛都睁不开了,水也喂不进去了。

但是孙医生看舌苔照,舌苔有“根”,这是胃气未绝呀,胃气未绝就有救啊!

他给出的救治方案是:第一停止用抗生素。

这边利用一点残存的胃气挽回危局,那边持续用最高级别抗生素败坏胃气,怎么行?得赶紧停止。

第二是做艾灸、做陈米粥。

老人家水都喝不进去,当然不能硬往里喂,要通过艾灸隔着皮把胃气扶起来。

然后喝陈米粥的米油、粥水。陈米是保存超过一年以上的大米,陈化了但没有任何坏的米。

陈米比新米更平和、养胃,胃气极弱的高龄老人,大病初愈的人,就适合用这种米熬粥喝。

喝上几天米油,粥里陆续添加了几味补气健脾中药。

这样一周以后老太太就可以正常吃饭,十天后基本正常。2019年7月孙医生还与96岁老太太欢乐合影。

下面是孙医生自述的治病分析

中医认为人的正常状态,需要有良好的胃气,也就是整个消化系统的支持。

人体抵抗疾病的时候也是要消耗能量的,这时就需要补充能量,但是,补充能量的过程本身也是要消耗能量的。

比如一个国家从外面买石油进来,他也要花钱耗油把石油运进来。同样的道理,人在吸收能量的过程当中也要消耗能量,这是中医的认识。

如果这个人都已经很虚弱了,你给他能量,特别是那种比较粗糙的能量,他没有力气去接收,这个时候怎么办?

中医认为,要给很淡的能量,以便能够让机体吸收。这样才能真正将能量补充进去,最关键是能参与到机体的运行中,进一步维护机体健康,从而实现病退人安。

所以我们就不能够直接给他高能量的东西,比如说蛋白质、动物蛋白肯定就不行,甚至给米都要给那种已经氧化了的陈米。

这种米里面的蛋白质已经少了,碳水化合物也淡了,反而有利于吸收。

也就是说,病人肠胃已经很虚弱了,吸收不了高营养东西,但是又不能没有营养,所以你要给他“低”营养的东西。此时,贫就是富,慢就是快。

如果胃气衰败,又如果用新谷(新米),就会导致消化不了,反而累死他,这在中医上叫做胃气衰败,不可用新谷。

所以用陈米补充能量,然后进一步的去提高能量。

那么第一天他的胃气恢复了以后,我们就适当的加一点补品进去。

陈米与小米是补脾的,姜是去湿温阳的,这样就把过量抗生素造成的损害做了针对性的补充。枸杞助肾水之气。

脾土与肾水两头都补,就等于补了他的肺了,肺气就上来了。肺气脾气肾气都上来了,呼吸就会变好,血液含氧量提高,免疫能力就增强了。

所以这个人后面就越来越好。

当然前提是胃气未绝,如果胃气已绝,那任你是谁都不行。

正因为老太太的正气还在,所以才给了我这样的一个发挥的机会,但也要符合中医的原理,这样发挥才有效果。

现在你还能说”白粥没有营养“吗?

如果,你是一个吃嘛嘛香、脾胃消化能力跟得上胃口的年轻人,喝白粥对你确实有些杀鸡焉用牛刀。

但如果你是:脾虚的虚人、老人、小孩,各种慢性病人,或是大病大手术、或发烧、泄泻之后津液、气血耗伤之人。

喝粥、喝米油对你来说,就是可直接调动和使用的精微/气血能量。

是调养胃气以扶正的最好的药,是真正的可挽救于危殆之际的好方子。

从中医的认识来说,如果脱离我们主体的个体消化吸收能力,只谈食物营养,就是有点耍流氓。

粥,晨起最好的第一口食物,能唤醒胃气。

一个人早上知道饿很重要,证明胃气尚可。如果你早上爬起来不知饿,没有饿的感觉,那就是胃气衰败了。

早上起来吃口粥,最能活跃胃气。胃气上来了,你觉得饿了,才真正有力气消化,吃进来的食物才有办法被身体吸收。

什么样的粥才是最养人的呢?

最好是明火煮,一直煮到水乳交融,水中有米米中有水、”米水柔腻如一“的状态。

脾胃之气就像锅炉下面燃烧的火。明火煮粥,相当于帮助你把“脾胃煮东西”的这道工序做了、省略了,吃进去就能化,所以这样熬出来的粥是最养人的。

太极米浆粥

《太极米浆粥》——是台湾近几年中医保健类畅销第一名的一本书,一杯白米兑二十杯水,将米粒煮到完全化开即完成。

它的养生思路就是,每天喝这个粥,提升后天阳气在身体运行的中心点——胃气,进而调理五脏疾病。

在广州生活的一个好处是:

要喝到像样的粥很方便。

但是我知道要亲手熬好一锅明火白粥是很有技术的。

要挑优质米,要大火煮开才出米油,要防扑锅、防黐底,通常要小火煲上2-3小时,期间米与米、米与水、米与煲壁之间,均匀而温柔的碰撞与摩擦,米粒一点一点糊化,粥汤一点一点浓稠,米香一点一点渗透出来。

最后才出来一碗乳白色,吃起来绵绵滑滑、会挂碗的明火白粥。稍微放凉,碗边和粥面会凝结一片皱皱的皮,这就是米油了。

能够喝到亲手煲的这样的粥的人,是很幸福哦。

最后回到:

给孩子早餐喝粥,还是牛奶鸡蛋?

我们都是接受网络教育这么多年的人了,现在已经不会再把一句话、一个观点绝对化了吧?

孩子消化好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吃点鸡蛋、牛奶、高蛋白。孩子积食的时候,就吃粥两天;一直脾虚、明显积食的孩子,早餐吃粥更适合。而且吃粥也不是只吃白粥嘛,粥内可以搭配,外围也可以搭配。

张文宏医生如果来广东喝生滚粥,会发现粥底是包容的基础,可以加入各种食材,作为早餐是很美味且营养丰富的。

中国人是传统农耕民族、传统脾虚民族。

我们的脾胃就是不太擅长化肉化奶。

最近几年国人胃癌率翻番,脾虚、胃气衰弱,是身体疾病和退化一大原因。很多人不是舌苔厚浊,就是舌头中央一条大裂缝。

“吃粥救国人”这样的话,太中二了。

但是我们推荐:养胃气第一名的食物:小米大米的米油,作为早餐第一口榜首。

① 小米

② 大米

注:大米的话倒是可以选择抛得不那么精的米煮粥,现在的精白米抛掉了富有营养的米皮和胚芽,只剩下胚乳碳水,这样血糖就会升的快。

米粥护养中国人脾胃、缓慢而有力,这就是它的功力。强推一百年。

如果觉得《粥 它是穷人家的代参汤(还是不值得喝的碳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