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一个较为难以把握的复杂脉象 与营血亏虚(脉道失濡有关)

2023-06-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涩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复杂脉象。在临床上虽然不算太少见,但在操作技术上是较为难以体会的脉象,它不像浮、 沉、迟、数那么易于领会,与滑脉相比较,也较之为难,《脉经》说:“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素问》说:“参伍不调”。是说其脉或大,或小,或疾,或迟,往来出入无常度。历代医家对涩脉的描述如“轻刀刮竹”、“病蚕食叶”、“如雨沾沙”等。乃说其短艰而不匀,滞而不流,运行迟怠,速率不及。

其实,涩乃涩滞不利之意。涩脉乃形细,体短,行迟,势弱,往来坚涩而不流利,是细,迟,短,软散,不流利的复合脉。在临床中如何感受呢?其实也很简单,也就是前后两次脉动,其指感的部位有差异,这次是指的前点,下次手指的后点部感受到脉的搏起,也许再下次是指的中点部感觉到脉搏的跳动。因为脉动不流利,脉流遇到阻塞,运行不畅,则脉搏波传导的速度就要受到影响,时快时慢。故前后两次的脉动到达的位置就不一致。也就如两腿在来回地提起,落下,也好像是喝醉酒的人走路,脚落地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但速率不是很均匀。

另外,涩脉其脉形较细软而无力,这里也须与微脉,濡脉,弱脉相鉴别,都为细软之脉,但微脉软甚,浮取模糊不清,重按也似有似无。濡脉以浮取明显,而沉取其力明显不足。弱脉浮取则无,只有沉取才有脉形。至于《脉经》所说的“或一止复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歇止,是说其往来不爽,有时或似停动。上文说了,涩脉是细迟软散的复合脉,这里的散不能作散脉来理解,因为散脉是一种浮大无力而乱,中取渐空,重按欲绝无根,而且节律绝对不齐,至数快慢不均,脉力强弱不等的散乱脉象。综上所述,涩脉脉象特征为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脉率可疾数、可迟缓,但以迟缓无力为多,也有人认为与西医的房颤脉相同,这里不多加评论。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涩者,阳气有余也”。这里的有余,乃邪气有余。是说邪气归于阳分,导致气机不利,则势必影响血行,于是便呈现涩象。张景岳说:“脉见涩滞者,多由七情不遂,营卫耗伤,血无以充,气无以畅”。指出了涩脉形成多由气郁,气郁日久则致营阴耗伤。故涩脉主气实血少之证。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心搏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等因素有关。如贫血,脑卒中,冠心病等均可见涩脉。

一般来说,涩脉多由营血亏虚,脉道失濡所致,故多主血少津伤一类的疾病。《诊宗三昧》说:“涩脉……良由津亏血少,不能濡润经络,所以涩涩不调”。若血的化源不足,或亡血失精,或耗液伤津,经脉失充,血行迟滞,而见涩脉。如呕吐反胃,久治不愈,必然导致伤津耗液。或汗不得法,或亡阳危候,均可导致大汗淋漓,真阴脱失,以上均可出现涩脉。上述乃涩脉所主的虚证。凡寒湿入营,瘀血内停,七情郁结,食痰阻遏,也可致隧道不畅,血行迟滞而见涩脉。《太素》说:“按之指下涩而不利是寒湿之气聚为痹也”。即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如腹中包块,癥瘕积聚等见脉涩有力,此涩脉所主为实证。

涩脉在各部均可见到,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寸见涩脉,多为心血虚少之证,但也主心脉痹阻的胸痛证。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涩则心痛”。上文说涩脉主气实血少之证。肺主气,气多而血少,故肺脉宜见涩脉。故右寸见涩脉,一般情况下,不为病脉。故《诊家正眼》说:“肺之为脏,气多血少,故右寸见,为和度之诊”。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左关见涩脉为肝血不足,或为肝气郁滞,此二者均可导致肝脉失和,而出现胁胀。右关见涩脉,为胃虚而津伤。尺脉属肾,故尺见涩脉,主肾精亏损,阴血耗伤之候,精亏则表现为性功能减退,早衰,无精等一系列的证候。津亏则便秘,或阴虚内热而为淋,另外还还有下焦的各种出血症。

女子若见涩脉,多为胎孕或月经异常,女子怀孕应当为滑脉,若见涩脉,必是血不足以养胎,而为胎病,即胎动,胎痿或死胎等。若无孕而见涩脉,多为瘀血,瘀血留滞,经行不利,或为经少,或为经闭,或为崩漏,或为不孕。当然,男子见涩脉,对生育也不利,如《金匮要略》说:“男子脉浮弱而涩则无子,精气清冷”。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太阳说易

如果觉得《一个较为难以把握的复杂脉象 与营血亏虚(脉道失濡有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