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周恩来的“吃穿住行”有多简朴 去杭州的饭店吃饭(仅点这几道菜)

2023-06-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6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前言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周恩来不仅在工作事业中为党和人民贡献卓著,在生活中,他也艰苦朴素,两袖清风,保持了极高的个人道德素养,从而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赞誉。

建国后周恩来多次前往杭州,每次点菜只点这几样,这是为什么呢?

周恩来

制作服装 只要国产布料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周恩来要经常接见外宾与出席国际会议。如何通过所穿服装展示国家形象,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贯衣着朴素低调的周恩来第一次特意去定制服装。经过挑选,他来到了北京红都服装店。在当时,这家服装店全国闻名。

工作人员热情欢迎总理,总理亲切友善地回应着。

在服装店推荐的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国外布料中,周恩来都一一摇头。工作人员一时不明白总理到底喜欢什么,生怕失去这单意义特殊的“生意”。

这时周恩来语气平和地说:我只要国产的料子,毛料布料都要国产。

工作人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总理不喜欢高级奢华,崇尚简朴低调。他们立即拿出国产料子,供总理仔细挑选。

最后,周恩来定制了一件蓝色卡其布夹衣、一件灰色平纹布中山装以及一件青色粗呢毛料的中山服。都是国产布料制作,带有浓浓的中国气质。

周恩来

这些服装陪伴了周恩来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一直穿到1963年。作为事务繁多的一国总理,周恩来是如何将衣服保养得这么好的呢?

原来,周恩来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两只袖套。在他办公时,都会将其套在胳膊上,从而有效保护了衣服。

但由于周恩来经常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非常勤勉,日积月累后衣服臂肘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磨损。每当破损严重,周恩来都会将衣服送去红都服装店请裁缝进行缝补。

总理还经常在会客前将衣服熨烫。这样即使是旧衣服,穿起来也依然整洁干净。再配之以周恩来潇洒儒雅的气质,很好地展现了大国总理的形象。

周恩来会见外宾

楼堂馆所 不可浮华奢靡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机构和地方纷纷大兴土木,想要建造大型楼堂馆所。不仅是相关部门人员,连许多平民百姓也觉得这样的建筑才气派,让自己也跟着很有面子。

对此现象,身居高位的周恩来感到十分不安。他多次表示,建造这些东西花的都是人民的血汗钱,一定不能贪大贪多,不然浪费的是国家的资金。

为此,他经常不批或晚批相关建造的请求。周总理对秘书们说,要他签个字很容易,但这其中的责任重大,他不敢轻易同意。

1962年,周恩来去辽宁鞍山视察。当地的领导决定让总理下榻鞍山刚建好的一座宾馆。

周恩来来到宾馆一看,立即表示自己不住这里。原来这所宾馆修建得十分富丽堂皇,充满奢靡气息。

周恩来痛心地表示,现在全国还有很多地方很困难,自己不能住这么好的宾馆!

周恩来视察工作

同样是在这次视察中,总理发现鞍山还在新建一所大礼堂,其建筑样式很多地方都在刻意模仿人民大会堂。

周恩来立即问当地人员,你们这是干什么?你们是想把人民大会堂搬到这里来吗?

当地人员无言以对,面露难色。

周恩来接着做出指示:这个礼堂不可以用。当地人员赶紧同意。

不仅是在鞍山,周恩来每次去外地考察,都会坚持同身边工作人员住普通客房,不住高级房间。他还经常自带被褥和洗漱用品,而不使用房间提供的这些东西。

他时常对身边人说:我们要用好国家的每一分钱。

家居简朴 拒绝铺张浪费

建国之后,周恩来和家人便一起在中南海西花厅生活和工作。西花厅历史悠久,曾作为清末王府。

等到周恩来入住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了些许陈旧破败之感。廊柱褪色斑驳,房屋阴暗潮湿,已不复昔日荣光。

出于保护总理身体健康及提升生活质量的考虑,有关部门多次提出对西花厅进行修缮,但都遭到了周恩来的拒绝。

一次,秘书借着保护文物的理由向周恩来建议维修西花厅。这次周总理终于同意,但强调决不能乱花钱,哪里有问题修哪里。

不久,趁着周恩来外出工作的机会,秘书指挥维修人员在潮湿的青砖上铺设地板,并更换了新的地毯。把漏风的窗户封住,还安装上了厚厚的窗帘。同时把房梁重新进行了油漆,并搬来了两个沙发。

一番工作之后,年代久远的西花厅焕然一新。秘书很满意,但想到总理之前的吩咐,他赶紧算了算账。

发现这次花的钱并不多后,秘书安心了。

没想到,周恩来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家变化这么大,站在门口不肯进去。他立即找来秘书,责问为什么要添置这么多东西?

秘书连忙认错:是我错了……您先进去休息吧。

周恩来生气地说:你是想让我就这么进去,接受这个事实?

他指着房间下令:把那些东西都搬走,不然我不进去!

在周总理的坚持下,工作人员只得又将地毯、窗帘和沙发纷纷撤走,恢复了西花厅的原貌。周恩来这才回到了自己的家。

西花厅

他还为此特意在国务院会议中检讨自己,并告诉秘书:我作为总理,要起到带头作用。如果我自己花那么多钱,把我的家搞得富丽堂皇,下面的人学我可怎么办?

谢绝送礼 不惜自己多付钱

身为老领导老上级,周恩来经常收到老部下和老下属馈赠的土特产。他对此一概谢绝,实在推辞不了的,就自己按东西的市价付钱给对方。他还曾对地方领导说,以后不要给中央领导同志送土特产。如果他们需要,你们可以代买,但要让他们付钱。送礼可不是好风气。

一天,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周恩来老部下龙飞虎因为想念总理,找人从福建带来一筐桔子,请总理品尝。

龙飞虎

周恩来知道后,立即说不要。

身边人觉得这样有些不近人情了,就劝说总理这么远送过来再送回去没必要。周恩来思考片刻,询问现在桔子市价多少。

得知大约是25元一筐后,周恩来告诉秘书立马寄给龙飞虎50元。

工作人员都很疑惑,不解地看向总理。

周恩来解释说,这样他以后就不会再送我东西了。

人们恍然大悟。果然,从此之后龙飞虎再也没给总理送过东西。

周恩来

勤俭节约 饮食从简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同鲁迅(周树人)同为北宋大家周敦颐的后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28次前去浙江,在故乡留下众多足迹。

每次到杭州,周总理都拒绝入住当地别墅,而是住在杭州饭店的房间。外出时身边只有一名工作人员随行,去公共场所时不命令群众回避。他说过:公园是大家的公园,不能我们一去,就不让群众去了。

周恩来在浙江视察

1960年冬天,周恩来因公再次来到杭州。当时因为西湖游客不多,清理湖底淤泥的挖泥船经常整天工作。

杭州饭店地处西湖不远处,可以听到挖泥船作业的声响。饭店管理人员考虑到总理每天工作辛苦,担心晚上受到声响影响休息不好,便通知相关部门让挖泥船在晚上停止作业。

挖泥船停工的当晚,周恩来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得知事情原委后,他立即找人请来饭店领导,告诉他们不能因为自己搞特殊化,让挖泥船继续工作,自己可以睡好。

杭州饭店

每次在杭州的时候,周恩来都坚持与身边工作人员一起吃饭。他明确告知饭店方面饭菜要从简,决不能浪费。总理自己点菜的时候,都是只要梅干菜蒸肉、臭豆腐、芋艿等就可以。每次都要求自己和身边人吃完,不能浪费食物。

周恩来喜欢喝茶,但一上午只泡一杯。一旦遇到泡好茶后有事需要出去,他便端起茶杯,不让工作人员另外泡一杯。

酒品上佳 饮酒有度

周恩来年轻时酒量很好,常与人举杯畅饮。建国后,总理经常需要在外交活动中饮酒。

与人碰杯时,周总理总会面带微笑,友善地看向对方。如果对方不善或不喜欢喝酒,他从不勉强,告诉对方不喝也没关系。但他自己从不应付,只要说出“干杯”,便一定一饮而尽。

在国宴中,身为总理的周恩来不仅要同国宾干杯,还经常需要同应邀出席的各国使节互相敬酒。每次敬酒的时候,周总理都会抿一小口。这样下来,一场几十桌的宴会走一圈结束,周恩来经常要喝完十几杯茅台酒。

周恩来举杯

1954年前去参加日内瓦会议时,周恩来亲自吩咐代表团工作人员带上大量茅台酒。在中国代表团举办的招待会上,各国代表与媒体记者纷纷被这神秘的东方白酒征服,茅台的名声随即响彻世界。

虽然酒量好,但周恩来也有过几次喝醉的经历。1954年,中国代表团在出席日内瓦会议前经过莫斯科,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宴请周恩来一行。

面对众多苏联领导人的接连敬酒,周恩来应接不暇,频频举杯一饮而尽。到最后他不胜酒力,醉倒现场,并发生了呕吐。

赫鲁晓夫

第二天,酒醒后的周恩来向毛主席作检讨。毛主席调侃道:以后你不要和他们比喝酒,要比吃辣椒!

后来周总理多次告诫外交人员,在外事活动中饮酒要注意节制,不能畅饮无度。不可向对方劝酒和灌酒,也不可因喝酒影响工作。

严于律己 严管家人

周恩来不仅对自己的衣食起居要求严格,在家人管束问题上,也一向从严从紧。他曾立有十条“家规”,坚决不允许自己的亲属以自己的名义享受任何特权或者优待,也不得收受任何礼品及贿赂。

身为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在丈夫担任总理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从未担任过公职。周恩来的其他亲属及其子女多自己谋生,没有利用自己的身份获得好处或便利。

周恩来和邓颖超

在周恩来的出生地江苏淮安,当地部门和个人多次请求对周恩来的故居进行修缮,甚至他的亲弟弟也几次进行劝说。

面对众人的提议,周恩来不仅没有同意,反而下令将自己家族的祖坟进行推平处理,将棺材深埋于地下,以便腾出耕地来发展农业生产。

自从童年时期离开淮安外出求学后,周恩来从此再未回到过家乡。一方面是因为他工作繁忙,另一方面周总理对“衣锦还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封建陋习非常反感。他担心回到家乡后,自己和亲属会在当地受到各种各样的优待。

位于淮安的周恩来纪念馆

严守纪律 严保秘密

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周恩来一直严格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成为严守党的纪律的楷模。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正在秘密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当时苏联专家已经撤走,中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

1962年,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负责人的专门领导机构。在当时,原子弹爆炸试验是国家的重大机密,周恩来为此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原子弹爆炸成功

他要求所有参与试验的人员不能将试验情况告诉身边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人。为了做出表率,周恩来特意强调:虽然邓颖超是老党员老同志,不该说的我也不会和她说。

在周恩来的示范带动下,全体人员最终没有发生外泄事件,成功保证了试验的顺利进行。

在长期的外交工作中,周恩来特别注重相关立场与纪律。他为外事人员制定了工作守则,并多次教导他们,在外交工作中遇到关于政策的问题时一定要事先请示、事后报告,绝不可以擅作主张,不能允许自由主义存在。

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每次出访国外或参加国际会议,每天不论多晚,他都会主动向中央请示报告。特别是面对重大问题时,周恩来从不自行其是,而是按照请示后的答复严格执行。

不仅如此,周恩来还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和错误,并会及时予以纠正。1970年,国防科委根据国际社会反应,决定停止一个试验生产项目。

不久,在一次关于核试验的专门会议上,有关人员向周恩来汇报相关情况。由于这个项目当初是周恩来批准的,碍于情面,有关人员绕来绕去说了好几分钟也没有直说需要停止。

眼看情况陷入僵局,周恩来的一位秘书看出了端倪,便小声告诉总理这个项目当初是他批准同意的。

周恩来立即明白了。他严肃又亲切地对有关人员说,不管是谁批准的,只要不对的都可以改。你们不用不好意思说。最后这个项目顺利停止。

一生廉洁 永垂青史

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除了与妻子邓颖超的存款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随后存款大部分都被捐助出去,只留下少部分维持家用。

根据周恩来生前的嘱托,其遗体经火化后抛洒入大海,没有设立坟墓供人吊唁。1992年邓颖超逝世后,她的骨灰遵照其遗嘱洒向同一片海域。两人相濡以沫半个世纪,恩爱之情在天地江海中得以永续。

周恩来和邓颖超

直到今天,广大民众依然怀念着敬爱的周总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优良的生活作风以及儒雅的形象魅力穿越了时间的阻隔,熠熠生辉。

如果觉得《周恩来的“吃穿住行”有多简朴 去杭州的饭店吃饭(仅点这几道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