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滚滚长江东逝水” 写于何地(明朝“一哥”的遂宁养心旅居语)

2023-06-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4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和《三国演义》一起被经久传唱,甚至使作者一直略缺乏存在感。

根据史料记载,《临江仙》作者杨慎的名气在明清两朝远大于罗贯中,他本人前半生达官显赫,后半生颠沛流离。《明史》直接给出“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的评语。

他考中状元那篇殿试论文,被一众读卷官极口称赞:“海涵地负,大放厥词”。那时候所谓大放厥词,是十足的褒义词,却实在很少人能受用,最早是韩愈称赞柳宗元。

杨慎,号升庵,四川人,其在巴蜀常往返于今成都、遂宁之间。

《临江仙》这首养心名作

要论缘何出自遂宁

且看杨慎的文脉旅程

海涵地负耀京师,琵琶伴奏出弹词

不同于历史上那许多状元郎,杨慎出身高贵,父亲杨廷和为明朝内阁首辅,家中“一门七进士,科第甲全川”,胜过古龙小说的所谓“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他早于罗贯中很久,又同为三国迷,15岁作《题赤壁图》有云:卧龙东略雄,乌雀南飞迫。短短一行十字,将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文采,还有赤壁之战胜负竟显无遗,随后引出“赤壁几千秋,山青江月白”,所勾勒历史沉思图,其格局大过白居易“唯见江心秋月白”。

科举连战连捷,文章名重一时,一句“垂衣拱手,而天下向风,动颜变色,而海内震恐”,即引得赞叹连连。23岁力压群雄拿下状元,并于而立之年,任经筵讲官,专为皇帝讲课。

再说回《临江仙》的创作,杨慎的京师岁月,工作之余常和友人一起聚会弹唱作画、饮酒赋词。当时流行一种文体叫弹词,是一种有艺人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觥筹交错间尽享词韵超然和谐之美。

友人簇拥下,杨慎决定构思创作《二十一史弹词》,直至晚年成稿,这好似传统音乐界泰斗参与经典流行音乐创作,而不是柳永自嘲的“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四川遂宁,长江支流涪江贯城而过,平静的江面时常泛起涟漪,似乎在呼唤某位旅居过客。

杨状元的人生还在顺势而上。杨慎与其妻黄峨,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顶流才子佳人。黄峨擅散曲,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黄峨之家正是在遂宁,其父黄珂与杨廷和在朝共事多年,两家早结为道义之交。正德十四年,32岁的杨慎赴遂宁,迎娶黄峨,两家遂结姻亲。自此,杨慎的人生堪称完美,家世显赫,少年天才,科举高中,入朝为官,娶妻又是情投意合,门当户对。

这位才子和遂宁的缘分

从那时候

便悄悄开始了

涪江东注结佳缘,遂心康宁有新篇

遂宁之于杨慎,不同于工作地京师,太多的礼仪约束,也不同于出生地成都,不断地亲友应酬。杨慎的遂宁,就纯是良缘之所,养心之居。

迎亲之际,身跨骏马,彩旗飘扬,唢呐声声,他在遂宁唱出“烟霞万里开,鸿雁几行来”之畅快,更有“霜华沾旅服,霞影落仙杯”的憧憬。

新婚燕尔,杨慎兴奋写下“春夏未消千古雪,阴晴常见一溪云。支筇石上宁辞倦,采药名山喜共君”。不仅抱得佳人归,杨慎还在遂宁认识一生之友,即均为进士出身的席春、席爰兄弟,共同游兴遂宁山水。遂宁,为正值人生巅峰之杨慎,给予无尽家的欢乐,旅居的美好。

面对遂宁那“文同梦彩凤于飞”的山水画卷

应席春、席爰之请

杨慎撰《玉山翔凤赋并序》

刻于遂宁城西玉堂山

杨慎地理很好,以“若九苞蹁跹,向彼朝阳”解释“遂宁分野多异山焉”的缘由。

观遂宁之山,杨慎直呼“岂混沌之凿开,亦巨灵之中擎”,赞之“独有瑰玮,陡然超杰”,“峰峦耸秀,气象雄特”,行走山野,“承肤寸之覆露,仰松柏之余休”,“地盖待之而推表,山将借之以崔嵬”。

俯遂宁之水,这里是“水过之而方折其流,木生之而丰交其色”,“望其前,则水灵泉而堂绿野,池明月而亭清风”。尤其应注意“俯涪江之水兮,东注若建瓴”,他居高临下,观长江东去,气贯长虹,不可阻挡。

需要说明的是,明朝文献中,对“长江”的使用范围比今天要大,全国江河分为四渎:东渎大淮(淮河)、南渎大江(长江)、 西渎大河(黄河),北渎大济(济水) 。恰好杨慎在一年后作为钦差,回成都主祭蜀中江河,就是名为祭祀长江,并在《江祀记》中自称南渎献官史臣。涪江,其本也是长江支流,三国时候张飞曾在此大破刘璋部下张裔。

遂宁的星空同样令杨慎入迷,“东云西焰,排宇干宵。雾巾霞标,灵岫星绦”,“双树天籁兮寂寂,鹤鸣仙月兮迢迢”,“白马开其兆,青鸟发其福”,心动是瞬间激情,心静才是永恒佳景,巴蜀群山之间,竟有如此养心胜境,怎能不为之痴迷!杨慎在文末以“山奕奕兮灵衍其祥,世绵绵兮勿怠以忘”收尾,以表极高的眷念。全文词句优美,大气而不失灵动,将遂宁山水之美尽显无遗。

结束蜜月之旅,回到京师。怎奈等待他的,却是命运的极端捉弄。杨慎随其父卷入震惊朝野的“大礼仪”事件。这是什么?简单的说,前朝正德皇帝没有子嗣,其堂弟朱厚熜登基,是为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希望追称自己的生父为皇帝,但这遭到以杨廷和为首的群臣六十余人反对。

事态最后越发复杂,皇帝和大臣之间冲突愈发激烈。最终,嘉靖皇帝得偿所愿。杨廷和被剥夺所有封赠与爵秩,告老还乡,杨慎更是惨遭杖责后谪戍流放云南。一代名门就此衰落,可叹人生无常。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陋室鸿儒相唱和 碧水莲天为卿歌

去云南后,纵使“枫叶含红泪,芦花笑白头”,只可“望琴台,迢迢天外,怀抱几时开”,“刺桐花底,叹天涯年光如水”。

山水之美纾解着杨慎心头的苦闷,“英雄回首即神仙,山水清音当管弦,园林好处都题遍”,不妨“且听沧浪吟,休诵卜居篇”。自此飘零二十余年,然才气不减,虽为落魄贵族,亦当陋室鸿儒。

他只要有机会从云南回到巴蜀,就往返于成都、遂宁之间,父母故去后,遂宁自然也是他重要的家。

53岁那年,他携夫人黄峨从成都回遂宁为岳母聂太夫人祝寿。昔日一起读书郊游的席氏兄弟已仙逝。重游遂宁灵泉寺,寺庙苍松古柏,绿树成荫,无奈再不闻席彖读书声,遂作《游灵泉寺,此地有席司谏读书处,感怀兴悼一首》,其中的“逝水兴三叹,游山废九吟”尤其动人。

逝水,自然是眼前的涪江水。何谓三叹?一种是指多次感叹,另一种则是指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显然,杨慎感叹的正是他与席氏兄弟的情义,犹如千年前桃园三结义一般。那首千古绝唱《临江仙》的开篇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挥笔成句于何地难以考证,但其遂宁旅居期间所作,恰好对应这宏伟首句。

杨慎另一首《涪江泛舟》:明月沉清露,秋风起白云。兰挠乘溜急,木叶下江闻。爽籁金悬奏,遥峰翠积氛。碧潭留雁影,锦汭散虹文。旅望随天豁,幽阿与岁分。登临知自好,寂寞共谁云。泛舟是人生阅历中最为平常的一事,但杨慎在这泛舟之时,有感涪江上天籁之声时闻,鸿雁之影常见,遂借景抒情。

这首诗好似《临江仙》的姊妹篇。请细品,该作中“碧潭留雁影”恰似“浪花淘尽英雄”,“旅望随天豁,幽阿与岁分”可对应“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其急匆匆地“木叶下江闻”还不如那“白发渔樵江渚上”之淡然旷达,“明月沉清露,秋风起白云”正好对应“惯看秋月春风”,幸好爱人黄峨还在遂宁,仍能“一壶浊酒喜相逢”。

这浊酒,往往用于家人重逢饮之,譬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纵使“登临知自好,寂寞共谁云”,何需再与他人排遣寂寞,正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作为咏史词,自然需以“长江”这个大IP开篇,从《涪江泛舟》上升华。但毫无疑问,他在遂宁涪江边的旅居生活,为全词意象、结构、情感的确立,有决定性的影响。《临江仙》作为千古绝唱,可谓字字珠玑,雄奇清丽,精妙绝伦,空谷传响,所以被《三国演义》作者选为开篇词。

杨慎和黄峨都活了七十二岁,葬在一起,实现了“生同心,死同穴”的誓愿。杨慎后终得平反昭雪,恢复原官,追赠为“光禄寺少卿”,谥号“文宪”。

杨慎不仅自己创作了得,某些经典作品也因他而流光溢彩。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人称黄昏难对清浅,但杨慎提出:“黄昏,谓夜深香动月之黄而昏,非谓人定时也”。

遂宁射洪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他的那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曾一度不见于典籍记载,还多亏杨慎整理发现,将之收录传世。

荷花又名水芙蓉,杨慎被称为“芙蓉主人”。今日遂宁,涪江沿线有一临仙阁,气势恢宏,直俯涪江东去。江心有湖,湖中有岛,名唤圣莲岛。岛上万荷飘香,似乎在追忆,曾有位大才子旅居,在这条涪江诗画长廊,留下千古名篇!

如果觉得《“滚滚长江东逝水” 写于何地(明朝“一哥”的遂宁养心旅居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