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食育”(让人“细思极恐”的日本幼儿教育)

2023-06-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食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896年日本著名养生学家石冢左玄的著作《食物养生法》中。

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以家庭,学校,保育所,地域等为单位,在日本全国范围进行普及推广,通过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来达到“通过食育,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这一目的,《食育基本法》强调,食育乃生存之本,更是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

日本的《食育基本法》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有关饮食教育的法律诞生。

日本叹为观止的“食育”在儿童教育阶段是如何实施的?

1.亲身劳作,让孩子切身体会食物的可贵

在日本,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农场和果园,孩子们要亲自下田播种,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照看农场。到了收获的季节,要和老师一起收割农作物,并学着亲自制作成食物。在劳动的过程中,接触大自然,学习到生活知识,也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和感恩。

2.午餐的仪式感

中午下课,孩子们要轮班值日,像食堂工作人员一样带上帽子、口罩,穿上白大褂,全副武装,负责取餐、发餐。

到厨房取餐要向厨师们表达感谢“谢谢你们准备的饭菜,辛苦啦”,吃饭前值日生要介绍食物的来源,例如“今天的土豆是六年级同学种的,明年就轮到我们了,我们到时候可以吃到自己种的土豆啦”。

分剩下的食物要通过猜拳等游戏的方式分给饭量大的孩子。

几乎所有孩子会把食物吃得一干二净,然后放到固定位置回收。牛奶盒要拆开、摊平交给值日生,由值日生洗干净晾干后送到回收站。

饭后集体在教室刷牙,然后就是清洁教室的时间,擦桌子,擦地,扔垃圾……,孩子每顿饭都是如此进行,满满的仪式感让孩子在午餐过程中学会感恩,学会团队协作,学会礼仪,学会自理。

3.全体国民运动

日本“食育”已经是一项全民运动,每年6月是日本的“食育月”,每月19日为“食育日”。学校要举办午饭参观、亲子料理教室等活动,在加强家庭、亲子交流的同时,宣传和普及食品营养、食品安全等知识。

民以食为天,教以育为先。一个简单的“吃“竟被日本人做到了极致,流程化、标准化、体系化,并赋予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并有立法的保障实施,将日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日常并能得到传承和发展。

回看我国的食品安全及饮食教育现状,学校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对饮食的教育也只是简单的“吃饭”问题,缺乏教育,缺少文化及精神内涵。我国的食育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如何从“食育”层面来进行教育以辅助解决儿童发展、家庭教育等问题,急需我们去思考并解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

如果觉得《“食育”(让人“细思极恐”的日本幼儿教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