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路径分析

2023-06-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营养也更加全面,学生也获得了更多的营养供应,但是在身体的各项指标当中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例如学生的肺活量下降,身体耐力较差,肥胖率在不断地增加等。这些都是学生身体素质不佳的表现,因此如何在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成为我们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1 学生身体素质不高的原因

1.1 缺少自信畏惧失败

在教学当中,大部分学生在接受新鲜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时候是充满了兴趣的,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在学生尝试几次都未能获得成功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放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失败,战胜困难,通过不断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

1.2 过于重视考试成绩

虽然我们已经强调了素质教育很多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还是出现学生成绩决定一切的情况。对于美术、体育、音乐这样的课程,不仅学校不够重视,学生也不会积极参与。教师大考核当中,学生的成绩占据了绝大部分,教师也会将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如给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更少,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不高。

1.3 过分溺爱怕吃苦

大部分的中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都会给 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天长日久自然会造成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降低。通过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尤其是需要合作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互相合作,配合才能够在比赛当中获得胜利。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让孩子在运动当中强健体魄,提升人文素养。

2 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

2.1 提升学生的兴趣

中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于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势必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学生有着很丰富的在跳绳的项目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的学生跳绳的数量相加,数量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荣誉感,也会积极的进行表现,从而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花式跳绳,增强体育运动的乐趣。

2.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性格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性格基本成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由于生长环境、营养水平、身体天赋等,每个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都是有所差异的。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相对比较敏感,作为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出合理的运动建议。在对学生进行运动安排的时候,要注意尊重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适当地降低他们的训练强度和难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同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3 完善体育考核制度

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运动时间。学校要积极开设体育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得到心理、身体的素质的提升。体育运动天赋,会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但是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能训练干预小学生身体育没有兴趣,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题形式, 从而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一定的兴趣。很多学生由于怕苦怕累,都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体育课程大部分需要学生机械重复地进行练习, 相对比较枯燥,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升学率,大部分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的,而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因此,学校在制定考核的过程当中,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列入其中,同时也要将学生的身体素质纳入其中,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时候,也要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重点考核内容。针对教师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比如每天需要带领学生参加多长时间的体育运动,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不仅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等方面,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考核制度。

如果觉得《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路径分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