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心理健康:心理来调试性格孤僻

2023-06-07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8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生活中我们被很多无形的压力困扰着,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不注意身体就会吃不消,看到这些状况为大家总结心理健康:心理来调试性格孤僻的生活常识,希望对广大支持的网友一点小回馈。

自我封闭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

自我封闭是指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因而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自我封闭心理有如下特点:

一、普遍性。即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性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等。

二、非沟通性。有封闭心态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于被动型,后者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随爱犬而去的男青年就属于这类心理障碍者。

三、逃避性。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和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自我封闭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

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引起个人的焦虑。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以降低挫折感。另外,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关系。

从儿童来讲,如果父母管教太严,儿童便不能建立自信心,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愿外出活动。从青少年来讲,如果他没有掌握一些技能,就意味着他没有获得生活自信心以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

于是,他就没有发展出与别人共同劳动和与他人亲近的能力,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别人有密切的往来,这样就出现了孤单与孤立。从中年人来讲,如果他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常常表现出不与他人来往。从老年人来讲,丧偶或丧子的打击,儿孙们远离自己,很易使老人心灰意懒,精神恍惚,对生活失去信心。总而言之,自我封闭阻隔了个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使人认知狭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终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

自卑感常是青少年时代埋藏的祸根

自卑感是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根源,而且是在青少年时代埋藏的祸根。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老师又是学生的领路人和心目中的权威。

因此,父母与教师对孩子的评价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贬抑性的评价:如“太笨”、“脑瓜不开窍”、“饭桶”、“蠢驴”等,都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她)产生自卑感。

渐渐地蔓延、扩散,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势,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病态心理如果不能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危害终身。

帮助孩子们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师要注意不要轻率地随意贬低他们的能力或品质,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给予褒扬和鼓励。孩子自己也要有“我能行”的一种信念,恰到好处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种自信。

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可操之过急,目标不可定得太大太高,不然就易于受挫。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就易于打胜仗,而每次成功都对自己是一种激励,这有利于提高自信心。要以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挫折,并进行恰当的“挫折归因”,即造成挫折的原因要分析得正确,然后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长期沉浸于孤独的心理状态将影响人的正常发展

自卑犹如孤独的孪生姐妹,有自卑的存在,就摆脱不了孤独的阴霾。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但孤独并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孤独就是对周围一切缺乏了解,对所处环境及周围的人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于孤独的心理状态,将对智力发展、情绪、语言交流等方面产生障碍。

如果有自我封闭心理现象,应该及时去医院看心理门诊,找医生好好聊一聊,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一、学会将成功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

二、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不妨试一试精神转移法,即将过分关注自我的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以减轻心理压力,如练字、作画、唱歌、练琴等。

四、学习交往技巧,真诚坦率地对待他人。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

五、要正确看待交往挫折,不要因为交往中的一两次失败,而否定了世上的所有人,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十分友好坦诚的。

延伸阅读:

食物防霉发霉去霉的小常识

平时在我们的食物存放中都曾经因为存放不当而出现发霉的情况,而由于霉菌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可能导致食用者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死亡。经常食用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可以使食用者发生肝癌。另外,多种胃肠道疾病和肿瘤的发生也与霉菌毒素污染食物存在一定关联。那么,如何判断和预防霉菌污染呢?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发霉的食物主要包括:大米、花生、玉米、粮食加工的糕点、米饭、馒头等熟食。

一色二味巧判断是否感染霉菌

那么,如何发现食物是否感染霉菌呢?一般可从食物性状的改变来进行判断,比如颜色、质地和气味。

颜色的变化是霉变食物外观形状上最重要、最直接的可以观察到的方面,其次是质地。以较为常见的几类易霉变食物为例:霉变大米表面呈浅黄色、浅灰色或绿色等,其质地也变得松软,易于捏碎吃剩的馒头、饭菜保存数日后,其表面可能长出灰白色、黄色或绿色的绒毛样霉菌存放时间过久的糕点,其表面可能出现绿色、白色或黑色的斑点;花生米发霉后,剥去红衣,颜色变黄。

许多发霉的食物均可以闻到一股霉味。如果观察到食物有这些性状的改变,即可以初步判定食物发生了霉菌污染,不应该继续食用。通风、防潮,防污染,防霉是一系列的工作。除了在食物的生产、运输、保存等过程中涉及防霉工作外,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防霉。

我们知道,潮湿、通风条件差的密闭环境有利于霉菌繁殖和毒素的产生。因此,家庭贮存大米等食物时,最重要的是注意通风、防潮,这是防霉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温去霉不可行,怎么去除霉菌?

对于已经发生霉变的食物,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区别对待。有人认为,已经明显发霉的食物通过高温煮沸后还能食用。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因为一般烹饪根本不能破坏黄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因此,明显发霉的食物绝对不能吃。

对于极轻度发霉的粮食等食物,可采用比较有效的去毒措施,包括认真淘洗,比如多用手搓擦,用水冲洗,或者加碱,或用高压锅煮饭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出售的用塑料袋包装的米,如果保存的温度湿度等满足食物霉变条件,同样会起霉,仍应先淘洗,再下锅做饭。

如果觉得《心理健康:心理来调试性格孤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