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不明原因的哭闹小心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怎么办

2023-06-0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8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新生儿的护理也是个大工程,可千万不能马虎对待。父母们当务之急就是该多了解下新生儿护理知识,小编下面分享不明原因的哭闹小心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怎么办,赶紧看看吧!

1什么是鹅口疮

出生不久的婴儿,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此时检查宝宝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又叫雪口。

鹅口疮多见于周岁内的婴儿或新生儿。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主要表现为牙龈、颊黏膜或口唇内侧等处出现乳白色奶块样的膜样物,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分布。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部分患儿伴有低烧的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患有此病的宝宝因喝奶时会有刺痛感,因此经常哭闹不安或不愿意吃奶。

2宝宝出现鹅口疮有哪些表现

1、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下面就来看看宝宝患了鹅口疮要如何治疗吧。

新生儿鹅口疮怎么办

确诊孩子患有鹅口疮后,爸爸妈妈可以用消毒药棉蘸2%的小苏打水擦洗口腔,擦洗的时候动作要轻,如果面积比较大还可以取制霉菌素一粒研成末,加入温开水调匀,涂搽在患处。通常用药几天以后病症就会消失,但是鹅口疮特别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家长应该在病症消失以后继续用药几天,以巩固疗效,避免复发,尽量一次治愈。

此外,平时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给孩子喂食以后帮助孩子清洁口腔,如果孩子年龄小,可以用温湿的纱布清洁口腔,如果孩子年龄大一些,则可以让孩子用水漱口;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喂奶前,妈妈应该用清水洗净双手,并用温湿的毛巾清洁乳头;奶瓶喂养前将奶瓶和奶嘴进行煮沸消毒;同时要避免给宝宝乱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

新生儿鹅口疮要及时治疗,这样才不会出现其他并发症哦。

宝宝为什么会起鹅口疮呢?多种原因都会造成婴儿起鹅口疮哦,家长不能一概而论。下面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由于宝宝原因导致起鹅口疮,快来一起看看吧。同时,还有孩子起鹅口疮的症状,别错过啦。

3宝宝起鹅口疮的原因

身体抵抗力还不够强大。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损,都会使病菌有机可乘,侵入宝宝的伤口继发感染。

盲目用药。现代医学证实,婴幼儿患鹅口疮还与长期、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有关,造成婴幼儿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那么,婴儿起鹅口疮有哪些症状呢?

宝宝起鹅口疮的症状

宝宝的口腔壁上会出现片状的乳白色,像奶块一样,有稍微凸起的斑膜,但周边并没有发炎的症状,不痛,把白色物体擦掉以后会看到下边红色的创面,不会出血,大小并不规则,出现的位置还可能在舌头上、脸颊内壁、腭或唇内粘膜上;

如果是轻微的感染,并不容易被发现到,因为没有痛感,只有到严重的时候宝宝会因为疼痛而情绪烦躁、不肯进食、啼哭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发病的位置会不断扩大,可能会长到喉咙里面去,更严重的会长到食道或者气管里,影响宝宝的免疫功能,甚至引起其他细菌感染。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起鹅口疮,只有这样才不会耽误治疗。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患儿口腔粘膜可见白色斑点,以颊部粘膜多见,但齿龈、舌面、上腭都可受累,重者可延及悬雍垂、扁桃体等,口腔粘膜较干、多有流涎。

防治措施:

1、1%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清洁口腔。

2、用紫药水涂鹅口疮疮面,每日2次,直至痊愈;严重者可用制霉菌素溶液10毫升(甘油或水内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外涂,每日3-4次。

3、用过的食具必须单独消毒,再清洗,再煮沸消毒。

4、不宜用粗布强行揩擦或挑刺口腔粘膜,以免局部损伤,加重感染。

引起鹅口疮的病菌是霉菌。致病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如稍有擦损,就容易继发感染;二是使用的餐具被污染,尤其是母亲患有霉菌感染则是主要的传染源。

特别提示:新生儿口腔黏膜千万不可挑破或刺破,以免引起细菌感染。可用棉花签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或用1%龙胆紫涂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溶液洗口腔;或涂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药物每天可涂3~4次。

要预防新生儿鹅口疮,平时就要注意宝宝的口腔护理,每次给宝宝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可冲去留在他口腔内的奶汁,这样霉菌就不会生长。而且,大人在每次喂奶前,先将奶头揩净,双手也要洗干净。新生儿所用食具,应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吃奶后用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

延伸阅读:

新生儿鼻塞怎么办

热敷鼻子

如果是新生儿只是因为受凉出现了流鼻水、鼻塞的情况,而身体没有其他不适的话,可以通过用拧干的热毛巾敷在宝宝的鼻子到口的部分,鼻粘膜湿润之后,新生儿就会觉得舒服,也可以喂宝宝喝点温开水,能够帮助缓解鼻塞。要注意热敷的温度稍微高于宝宝的低温即可,以免烫伤宝宝。

空气湿润

室内空气过于干燥会导致小宝宝的鼻粘膜变得干燥,流出的鼻涕容易结成鼻痂,加重鼻腔堵塞,导致宝宝呼吸不畅,影响宝宝吃奶、睡觉。所以室内空气较干燥的时候可以使用盆装水或者是加湿器来湿润空气。

去除鼻痂

新生儿的鼻腔较小,容易因为鼻痂堵塞鼻腔而引起鼻塞,所以爸妈们学会怎么帮助宝宝去除鼻痂也是帮助缓解鼻塞的必备技能。

1、不能用硬的或者是尖锐的物件直接挖宝宝的鼻孔,以免损伤鼻粘膜。

2、可以用棉签蘸少量的水或者是乳汁让鼻痂变软之后再用棉签帮助宝宝打喷嚏去除鼻痂。

3、用棉签在软化鼻痂之后用棉签在鼻腔内转圈以吸附鼻痂,用棉签将鼻痂带出鼻腔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如果觉得《不明原因的哭闹小心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怎么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