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小心护理好新生儿的肚脐

2023-06-0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9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新生儿的护理其实有很多方面要注意,新升级做了父母们的朋友可要多了解些相关知识了。小编在此介绍下小心护理好新生儿的肚脐,赶紧跟着一起了解下吧!

脐带,是连接胎儿和母体胎盘之间的“纽带”。通过脐带,胎儿从母体中汲取自己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将自己体内的代谢产物,通过脐带排泄出体外。一旦宝宝降临人间,脐带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被结扎。母子分离后,新生儿的脐带端用线结扎或用器械钳夹后剪断脐带。残端逐渐干燥,经1~3天后,残端脱落、收缩,形成脐窝。在脐带的残端脱落的过程中及脱落后,会出现一些问题,要求家长学会观察和护理,否则,会引起脐炎、脐疝和脐息肉等脐部疾病。

那么,观察脐部时要注意哪些情况呢?

首先,要观察脐带残端外包的纱布是否有渗血或出血。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脐带扎得不紧,或残端干缩而脐带中的血管腔还没有完全闭塞。第二种情况是发生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出生后2~5天,机体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较差,以及肝功能不成熟,所以容易出血,除脐部创伤面容易出血外,还常见到以便血或呕血为表现的消化道出血。此时,应去医院诊治。

其次,在脐带残端脱落的前后,应每天清洁创面。可用棉签蘸75%的酒精涂擦脐带残端,再用消毒纱布包紧,保持脐带残端干燥。尿布不宜遮盖脐部,以防尿液弄湿、污染脐部。即使残端已经脱落,在2~3天内,每天仍应用酒精棉签擦洗脐窝。清洗时,必须用手指将脐窝分开,充分暴露其底部,因为有时脓液会藏在脐窝内。如果发现脐带残端处有脓性分泌物或脐周皮肤发红,说明脐部有感染,应去医院医治。

宝宝脐部有两种常见疾病

1.脐炎

在宝宝的脐部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脐炎。产生脐炎的原因,有的是洗澡时脐部没有保护好,污水进入,引起感染;有的是潮湿的尿布覆盖在脐部,因为潮湿的脐部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一旦污水进入,细菌便会大量生长繁殖,引起脐炎。在脐炎的早期,脐带脱落面发红,有脓性分泌物,伤口迁延不愈。炎症若不能及时控制,脐带皮肤便发红并深及皮下,细菌通过尚未完全闭合的脐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流达全身,便会造成败血症,危及小生命。所以,一旦发现脐周皮肤发红,就应用75%酒精清洗,再涂以“龙胆紫”液,保持脐孔干燥。若出现发热、厌食,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感染程度较轻的脐炎,炎症仅仅局限在脐部,炎症刺激脐带脱落留下的创面,使组织增生,形成一小团像新鲜牛肉般的肉粒,这在医学上称之为息肉。息肉表面常会有些液体渗出,使脐孔湿漉漉。息肉很脆,一碰就会出血,所以分泌物呈红色,带血。肚脐息肉应请医生诊治,用10%硝酸银涂抹,再撒上消炎药。若息肉呈球状,医生会用丝线结扎。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脐部干燥。

2.脐疝

脐疝,也是宝宝的一种脐部疾病。脐带脱落后,脐部薄弱,加之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尚未合拢,当宝宝咳嗽、腹泻和哭闹挣扎时腹内压增高,腹腔内部分肠管便从脐部膨出到皮下,形成圆形局限性肿块,这就是脐疝。稍大的宝宝在静卧位时,脐疝消失。新生儿的脐疝不会因为平卧而消失,不过,用手轻压却可使疝纳还入腹腔。

脐疝大多能自行愈合,但与疝环大小有关。一般来讲,疝环直径小于1厘米的,大多在1岁内可自行闭合而不须治疗。若疝环大于1厘米,年龄超过6个月的宝宝,可用半只乒乓球,将球的凸面对准脐疝,外面再裹以布条沿腰腹部扎紧。1~2个月后可望能痊愈。若不见效,2岁以后做手术修补。

编辑推荐:

新生儿警惕病从脐入致败血症

孕期脐带六大危险影响胎儿健康

新生儿小肚脐的六种异常信号

健康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康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新生儿脐疝有什么样的症状?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脐疝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

脐疝俗称"气肚脐",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实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本身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又因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所以,当因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脏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脐疝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脐部形成向外突出的肿物,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肿物直径一般很少超过4厘米,肿物的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者回纳人腹腔,并伴有咕咕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折,以上为典型的脐疝。肿物有时较大,特别是孩子哭闹腹压增高时,外表的皮肤发亮显得较薄,于是又有一些家长担心脐疝会不会被撑破,实际上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并不存在撑破的可能性,除非是创伤所致。大多数家长很关切脐疝肿物的大小,他们认为肿物越大病情越重,而医生则更看重脐环直径的大小,当脐疝肿物还纳后,您可以用示指轻轻向脐中心探入,这时可以触到腹壁上有一缺损,通常仅容示指尖通过(直径不足1厘米),如果脐环过大,则愈合的时间会偏晚;脐环较小,虽然有利于早痊愈,但增加了脐疝嵌顿的机会。

与腹股沟斜疝不同,绝大部分脐疝儿并无其他不适,偶有消化不良或肠痉挛,只是少数可能发生疝气嵌顿,即疝出的肠管被卡在脐环处。此时疝出的肿物变硬,有触痛,还纳受阻;病儿阵阵哭闹,常有呕吐,腹部X线片有肠梗阻征象。遇此情况家长应带孩子早到医院就诊,以防被卡住的肠管发生绞窄性坏死。

还有少数病儿属于非典型的脐疝,膨出的肿物在脐的上方或下方,甚至在原脐的旁侧。

发病原因

小儿脐疝属先天性疝,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未闭;或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疤痕组织薄弱。在婴儿用力、啼哭、咳嗽或便秘等腹压骤增的情况下,内脏可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脐疝。患者多见于出生后40-50天左右的婴幼儿。

小儿脐疝的发病原因有以下两种

(1)脐带内有血管,在生下后血管应该闭锁,如果在血管尚未闭锁封合时,肠管及/或其系膜疝入其中,就会形成脐疝。

(2)婴儿时期的腹部肌肉(尤其是处于脐旁两侧象两扇门一样的腹直肌)发育还不成熟,力量比较弱,无力阻止肠管肠系膜的疝入。

治疗方法

小儿疝气的手术治疗不但困难,因小孩之各种器官和组织都较微细,精管、精索动脉等极易受到损伤,也可能给将来带来不育的影响,小儿因不配合治疗,术后大哭大闹等原因造成的合并症及复发率也很高,危险性也大。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常需全身麻醉,易损伤脑细胞,造成智力发育障碍。因此小儿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对脐疝病儿,要耐心细心的护理,按时喂哺,及时换尿布,注意冷暖,尽量减少哭闹;定期做儿保健康检查,及时换尿布,注意冷暖,尽量减少哭闹;定期做儿保健康检查,及时添加钙剂及维生素D,多晒太阳,防止佝偻病的发生;因患佝偻病的小儿肌肉松弛,易合并脐疝。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如果觉得《小心护理好新生儿的肚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