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南方宝宝冬季如何保暖

2023-06-0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1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新晋级做了父母的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吧,但除了兴奋和激动欢喜之外,是否还有些许不知所措呢?赶紧来了解下新生活护理小常识吧!下面小编分享南方宝宝冬季如何保暖。

推荐阅读:冬季护好孩子呼吸道的9要点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很多宝宝开始在家里过冬了。据我所知,北方有暖气或有炕,家里可是暖和得很啊!可南方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家里没有暖气,有的家里还没有空调,面对这寒冷的冬季,南方的宝宝要怎样御寒保暖呢?

1、保暖要从脚开始

冬天天气寒冷,宝宝的小脚丫经常是凉凉的,很容易受凉感冒,因此,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的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少,如果受凉,微血管要痉挛,促使血液循环量减少,加上宝宝脚部的脂肪很少,保暖能力差,容易使宝宝双足温度降低,导致冻疮,甚至影响内脏。

另外,一旦宝宝的脚部受寒后,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微血管收缩,大大增加了病毒入侵的风险,使宝宝更容易患伤风感冒,发生气管炎等疾病。

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宝宝脚部的保暖工作,避免宝宝脚部受凉感冒。提醒家长给宝宝穿上保暖袜子,避免宝宝脚部受凉引发感冒。

2、头部保暖很关键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南方的家长都比较重视给宝宝加衣服,至于戴帽子就不太注意了,认为戴不戴帽子都无所谓。其实,在冬天,给宝宝戴上一顶小小的帽子,会御寒是很有用处的。因为,气温越低,头部散发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比值就越大。如在15度的气温下,如果不运动,不戴帽子的宝宝从头部散走的热量为人体总热量的1/3,当气温在零下15度时则占到3/4。所以,家长要适当给宝宝添加一顶小帽子,减少宝宝头部散发的热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宝宝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脱掉帽子,避免热量大量散失,宝宝容易受凉引发感冒。

3、穿多少衣服合适?

宝宝穿少了,容易受凉感冒;穿多了,容易出汗,也容易受风寒引发感冒。那么,南方的宝宝要穿多少衣服合适呢?

如果室内有空调,室温能保持在25℃左右,宝宝只要穿薄薄的棉衣,内穿一件细软的薄棉衬衣即可,不必再添加毛衣了;如果家中没有取暖设备,室温比较低,可以给宝宝多加一件棉背心或者毛背心,这样可以保护宝宝前胸、后背不受风着凉,还有利于宝宝活动方便。

不过,给宝宝穿多少件衣服,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根据衣服的厚薄和所在环境的温度而定。一般来说,不会走的宝宝,穿的衣服应该和大人安静状态下,感觉舒适,不冷不热时所穿的衣服一样厚薄就可以了。如果宝宝已经会走了,就要给宝宝少穿一件,因为,宝宝会走以后,运动量比较大,容易出汗,但家长要注意摸一摸宝宝的小手,说明宝宝穿得刚刚好。

4、合理饮食能御寒

冬天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增强宝宝的御寒能力,使孩子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季。那么,家长如何调理宝宝的饮食,增强宝宝的奶寒能力呢?

维生素可以帮助宝宝抵御寒冷,特别是维生素B2和维生素E,家长要适量让宝宝进食。如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绿叶蔬菜、橘子皮、莴笋叶、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乳制品、奶酪、酸奶、全麦面包、谷类、鸡蛋、水果等,其中,乳汁品是维生素B2的最佳来源。

抵御寒冷不能单纯依赖维生素,更不能错误地认为补充了维生素就可以不畏严寒了。实际上这两种营养素只是稍微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充其量只能使人体耐受的寒冷温度降低3~4℃。

编后语:

冬天天气寒冷,宝宝容易受凉感冒,家长要从多方面做好包暖工作,避免宝宝受寒引发疾病。不过,家长也不要过于担心宝宝受凉,过度保暖,以免危害宝宝健康。如果宝宝衣服穿得过多、室温过高、高烧不退、睡觉时盖得过厚都可能造成保暖过度,宝宝很容易造成脑部缺氧,对宝宝的智力等方面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宝宝身亡。所以,家长给宝宝保暖要适度,避免危害宝宝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马上就要迎来冬天了。在这个秋末冬初的季节,是学龄前儿童最容易得病的时候,所以,家长要恰当的为孩子保暖哦。下面就来看看小编的建议有哪些吧。

初冬宝宝保暖原则

加衣前先摸手脚

气温变化非常大,对于自身调节能力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宝宝来说,合适的衣服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健康,过多或过少都不行。气温稍有改变而添衣保暖,只能使人的热适应能力下降。家长在决定给孩子增减衣服前,应先摸摸孩子的手脚、后颈以及脊背。如果摸起来感觉暖和而不出汗,则表示宝宝对现在的温度是感觉舒服的。如果宝宝的小脸红红的,脊背出汗了,那表示宝宝的衣服已经穿多了,可适当减一些。而若宝宝的四肢摸起来凉凉的,那就是宝宝在对家长发出加衣信号:“我冷了,该给我加衣服啦。”

户外活动不可少

宝宝在室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体质,加速新陈代谢,而且是预防感冒、冻伤等疾病的积极手段。尤其在冬天,幼儿室外活动既能增加体温的调节能力,又能有效地获得御寒免疫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室外活动还可使幼儿更多地接受日光照射。冬天昼短夜长,晒太阳的机会减少,致使体内血液循环减慢,氧气供应不足,容易引起各种疾患。日光浴不仅能使神经系统活动加强,新陈代谢旺盛,而且能增强血管弹性,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晒太阳少。而维生素D不足影响人体对钙、磷的吸收,降低皮肤的抗病能力。所以,冬天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大有好处。

饮食补充维生素

宝宝冬天的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接受阳光照射时间也短,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这就需要妈妈定期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快了,维生素B1、B2代谢也明显加快,饮食中要注意及时补充。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的耐寒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且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冬天宝宝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研究表明,如果体内缺少无机盐就容易产生怕冷的感觉,要帮助宝宝抵御寒冷,建议妈妈多让宝宝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土豆、山药、红薯及大白菜等。

那么,在秋末初冬,宝宝身体各部位要如何保暖呢?

初冬宝宝身体部位保暖方法

头颈部:保护头部,需要为宝宝选择一顶温暖舒适的帽子,但帽子不宜太厚。太厚的帽子容易使宝宝头热,会导致心烦头晕等症状。帽子应该柔软舒适,薄厚适宜,通风透气。

保护颈部需要一条毛线质量好的围巾。围巾紧贴宝宝皮肤,质量差的围巾容易刺激皮肤过敏。

腹部:腹部受寒易损伤宝宝脾胃功能,发生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保护腹部,父母需要为宝宝添置棉质内衣。内衣能起到最基础的保暖作用。

柔软的棉质内衣不仅具有较好的吸汗性和透气性,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热流失,使宝宝不易受凉生病。

足部:脚部是阴阳经络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宝宝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父母要为宝宝选择一双舒适的袜子,袜子不要太紧,必须足够宽大,能够让宝宝的小脚丫自由活动。

鞋子要选合脚的,过大,则不跟脚,不利于保温;过小,则挤脚,容易使袜子和鞋粘在一起,不利于潮气的散失。最好是选择全棉质地的,鞋子要宽松,鞋帮要柔软,鞋底要防潮、防滑和耐磨,鞋里衬应是舒适、柔软的棉织材料。

手部:如果手着凉,极易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潜伏在体内的致病菌便会乘机大量生长繁殖,引发呼吸道感染。为宝宝选择一双大小合适的手套,过大宝宝的手指关节活动不便,起不到保暖作用;太小,会使手部血液循环受阻,应根据戴脱方便、大小适宜为佳。

秋末初冬,宝宝保暖不可盲目,方法要科学哦。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如果觉得《南方宝宝冬季如何保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